成功的父亲是谁?

大家都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它指人唯有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获得成功。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比如说爱迪生发明电灯时,为了寻找合适的材料做灯丝,他和他的助手们反复试验了一千多种材料,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就连硅谷也有句格言叫“要快失败,多失败”(fail fast, fail often),意思是鼓励企业家多尝试新事物,在行动中获得反馈和想法。

不过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主要是在讲失败根本不是成功之母,他们以外科医生做手术为例子,提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一个非常复杂难做的手术,一旦失败就意味着病人死亡。有人研究了6516例这样的手术,想看看手术成功跟医生个人有什么关系,发现如果一个医生手术失败,他后继的手术会更容易失败,他的成功率将会一直下降;而如果一个医生手术成功,他接下来的手术会更容易成功,他的成功率将会上升。这种现象说明,当一个人一旦做某事时做砸了,就会产生心理阴影,再做类似的事情时,他就会心慌意乱,过去失败的经历会在他头脑里再次上演。这样的状态,会让他在很大的几率上再次失败,并且恶性循环。而当他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成功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从成功中也获得了信心,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中也称为胜者恒胜的“胜利者效应”。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要否定“失败是成功之母”这种说法呢?我认为不是。其实任何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建立在反反复复的失败之上的,之前读过阿图·葛文德的《医生的精进》这本书,里面提到美国每年至少有44000名病人死于医疗过失,大多数外科医生在行医生涯中至少被起诉过一次,而在医院照顾病人的临床医生,每年都可能犯下重大错误。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医院每周都会开一次“发病率与死亡病例讨论会”,在这个会上医生们可以关起门来认真检讨错误,裁定责任归属,同时进行反思,看看下一次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其实阿图医生本人在一次手术中也犯下大错把病人的喉咙切烂,险些造成病人的死亡,不过他认真地反思以及不断地精进他的医术,最终成为美国著名外科医生和《时代周刊》评选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就像书中所讲“明明知道手术中可能会出错,下手时却从来不会有丝毫犹豫和怀疑”,这正是一名医生的魅力所在,从容淡定,给与患者心灵最大的安慰。

所以说,一个人能够成功需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经验的累积以及自信的心态。经验源于失败,而自信源于成功。所以我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是成功之父”。

那么怎么避免失败造成的阴影呢?《破除成功学的迷信》的作者巴克尔在书中提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做:

1. 鼓励自己。保持乐观精神,能坚持下来的人都善于给自己鼓励。

2. 接受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都会犯错。

3. 面对失败。承认这是一个失败,但这个失败不是世界末日,只要吸取教训就行。

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我们可以把任何一次失败都看成通往成功路上的一次小的“成功”,我们成功地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且把问题解决掉。

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也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失败并不可怕。当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要及时地鼓励,并且和孩子一起总结问题、制定改进目标。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大的目标分解成一系列比较容易达成的小目标。在孩子成功地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给予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不断地提升,也让孩子明白成功并非因为他们的“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坚毅”、“自信”和面对失败的“锲而不舍”。当孩子可以从一次次成功中获得自信之后,就会迎来更大的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功的父亲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