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选择不努力,原来是这个原因

教学生涯这些年,每当走进一个新的班级,除去互相认识以外,我都会问一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


有的孩子跟风说:“我想当科学家,画家,宇航员......”;有的孩子天马行空地说:“我想当超级英雄拯救地球。”


问及原因,想当‘科学家’的孩子告诉我:“同学们都这么说的”或者是“我妈妈告诉我这么说的”,问及想当超级英雄的孩子们,他们告诉我:“我每天都看奥特曼,看漫威动画,那是我最喜欢的东西”。


有位女生淡淡地说:“我就想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她说:“首先我喜欢学习英语,而且我的目标也是考进最好的师范大学,然后毕业了当英语老师”。


听了大家的回答,有遗憾,遗憾在大部分孩子,心里是不知道人生的下一步该怎么走;有喜悦,毕竟还是有少部分孩子有意识进行人生规划;有期待,希望孩子们能在我微不足道的力量下改变自己。


转眼间,第一批孩子从小升初步入了高考大军,虽然我的陪伴只在他们小学阶段,但每当考试结束,他们中的大部分还是会与我联系。当然,我也有他们的朋友圈,默默地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起初相当‘科学家’的孩子们,大多已经放弃了那个梦想,而且找不到人生方向,但是他们还在坚持着。朋友圈的抱怨我看到了,学习成绩的起伏我看到了,对于未来的迷茫,我也看到了。


那些‘超级英雄’梦的孩子们,大多已经沉迷着游戏,无法自拔。因为他们发现:只有在游戏世界里,自己才会成为大英雄。


那位女孩子呢?每学期英语成绩都稳居学年前两名,综合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朝着目标进军的她,懂得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享受生活。阳光下,沙滩上,小湖边,山顶上,除了热爱的课本,这些也都是她的青春回忆。


这些年的教学生涯,我一直在思考:打败孩子们的究竟是什么?是不理想的成绩单?是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是学习以外诱惑太多?


但,观察了这些孩子的这些年,发现他们都会经历这些,可是只有极少数孩子还是热爱学习和生活,他们中的所有人,都和那位想当英语老师的女孩一样,一步步走着自己的路,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一个个小目标。


回忆自己和孩子们一样的学生时代,身边也都是四类同学。


学习成绩好,真心热爱学习和生活的;

学习成绩好,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学习的,也没有生活的;

学习成绩一般,不喜欢学习但是热爱生活的;

学习成绩一般,既不喜欢学习,对生活也没有热情的。


直到现在,教育者还是会下意识把学生按成绩去划分。可没有发现,真正影响人生轨迹的,其实是每个类别的后半句话。


记得我小时候,班上有位不起眼的女同学说:“我以后一定要成为出名的主持人”。坚持每天9点睡觉的她,仍然考入北大,在白岩松老师身边工作。


她把这个梦告诉全世界并踩在脚下,课堂上眼睛放光,把学习这件事当成完成梦想的敲门砖,而非绊脚石。坚持早睡早起,是要对生活保持十二分的激情,时刻准备着挑战,走在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不同时间点下的观察,渐渐明白,从小开始,合理的人生规划是可以让我们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轨道。


然而,我们都知道,中西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不同的。中国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们面对着父母和老师对于成绩的期待,却不曾享有他们对于人生规划的引导,因此在中国孩子心中,真的只认为分数会决定一切,甚至不惜代价去争取。强扭的瓜不甜,也就让大部分孩子被学习这件事击溃,从而选择不去努力。


西方的教育理念下,会让孩子们从小明确自身所擅长的技能,从而挖掘它们,在兴趣中学习和探索,最重要的,即便这些孩子中的部分想当一名清洁工,也会是那种最专业的清洁工。(对此没有对清洁工职业的不尊重,只是国内的孩子应该没有这样的理想)


中西方的教育核心会一直存在差异,但如果现在大多数教育者有意识传递孩子人生规划的话,想必是教育理念上不错的转变。


作为教师,一定要擅长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千千万万的学生,千千万万的特点。在学习成绩面前必然出现高低好坏,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存在。对于以往,老师们会不自觉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影响自己对于孩子品性的判断,甚至大多数老师会认为,学习成绩不够好,身上不会有闪光点,自然也就不会多加关注。但是,想要成为一名对孩子有积极影响的老师,一定要全方位考察每一位孩子。


两年前有个班级,孩子们学习基础并不是顶尖的,但是各个身怀绝技。记得他们会在课间用水笔当作乐器,和声唱歌。大家听过《追梦者》吗?他们可以用笔模拟出一支乐队,整个楼层的孩子听到之后都心潮澎湃,齐声歌唱。可是,如果放在一个普通的班级里,老师们会给他们机会做这样的事情吗?


还是回归到文章一开始的问题: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他们的回答是:我们以后就是要当歌手,当明星。当我又问及如何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他们的滔滔不绝,让我感动了,他们真的是走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


其实孩子们心里是真的想要被别人发掘自身的闪光点,只是大多数的教育时间里,家庭没有发掘,老师没有发掘,渐渐地让孩子们对家人和老师疏远,从而选择不去努力,因为在他们心中,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因此,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关注孩子学习基础,而是人格上面的积极面。


作为教师,自己也应该是一位有理想的人。

三年前有一档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说唱歌手,其中一位声音低沉而且有穿透力的歌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不仅是因为他的歌声,还有他的身份——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没错,就是鬼卞老师。


他曾说过,自己是教育圈里最会说唱的老师。这一点至今还没有人去打破,是他对梦想的执念和追求,影响着自己,也影响着他身边的人。


据了解,“鬼”老师的学生们对他的评价都是极其高的,而且因为“鬼”老师对于梦想的追求,带动了学生们热爱上音乐。课余时间会有一些男同学模仿他说唱,也会模仿其他歌手唱歌,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学习成绩也没有落下,最重要的,是他的出现,让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梦。


一位校友曾经去乡村支教,回来的时候虽然出现了“高原红”,但是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他对我说:“那些孩子太可爱了,他们长大了也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回忆支教生活,每天都是欢歌笑语,他热爱跳舞,课间会带着孩子们到土操场上编舞,尽情挥洒舞蹈的热情;他热爱唱歌,会把枯燥的课堂内容,重新编词,放进流行歌曲里;他有理想,除了坚守教师这样一份事业,他还在各种期刊上发表文章,想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年人。


他的一言一行,并不仅给乡里的孩子们眼界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栽下种子,一颗颗带有希望的种子。五年后,他的孩子们都考入了名牌大学,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选择努力。


作为教师,要从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见证者的角色。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教育者心知肚明的,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这个方向没有任何错误,一名老师,就是要把知识,用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孩子们。可是,孩子们真的喜欢这种方式吗?


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老师的角色就好比喂养床边的病人,一口一口喂饭,希望病人好转,孩子们也是嗷嗷待哺,好像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的出现,也是无济于事的心态。


老师怕孩子出错,孩子也不敢出错。等到孩子长大步入社会,也是一样的思维惯性,迷茫中透露着无奈,并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因为从小就没有思考过如何选择自己的路。


如果教育者都是孩子身边的见证者会是什么样?见证孩子每一次失败的时候,我们拍拍他身上的泥土,引导他坚信自己当初选择的路;见证孩子每一次迷茫的时候,我们用手指向前方,引导他们前进的方向;见证孩子每一次成功的时候,我们用手轻轻拍打一下他们的肩膀,提醒他们有志者事竟成。


孩子们选择不努力,是没有梦想作为根基;

孩子们选择不努力,是没有支持作为勇气;

孩子们选择不努力,是没有初心作为记忆。


各位伟大的教育者,您认为孩子不努力,是什么原因呢?































r��"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选择不努力,原来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