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我的家!》73:张书贤的十年(一)

摄影/长姐


经过大家帮助,张书贤慢慢的醒过来了。

也许是她内心深处还在想着,王诗远还没有入土为安,也许是伟大的母爱召唤她,孩子们不能没有她。

醒过来的张书贤,被安排在休息室休息,后在长霞长雁的陪伴下,先行回到家中。

武军和弟弟、姐夫、妹婿在殡仪馆做善后手续交接。

王诗远走的那天,有件奇怪的事情,张书贤一直不得其解。

那天送饭去医院,王诗远坚持中午去做CT,本应回家的武军和妹婿就没能回家。

王诗远坐在轮椅上,武军推着父亲,其他三人跟随左右来到了CT室,一切准备就绪时,王诗远从没有空调的病房,来到冷气低的空调房间。

他感觉身体发冷,本来就虚弱的病体,无法抵抗这冷气的冲击,不由得身体收缩起来。

武军见状站在了空调出风口,随着四人並排站着,三个一米八几的身体,挡在出风口上。

他们想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遮风,不让风直接吹在父亲的身体上。

冷风无情的吹着王诗远,紧接着一阵致命的咳嗽,一口痰堵在了喉咙中,医生见状,进行了紧急抢救,随后把王诗远放上轮椅,由家人送病房。

一路上武军推着车急中求稳,伟军抱着氧气包,女婿高举挂水的瓶子,宏军双手扶着父亲。

他们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不知为何盐水瓶掉在地上摔碎了。

四人惊讶的慢下脚步,伟军一抬头看见了父亲平时跟随的司机,司机也看见了他们,这一切的发生就如天意。

张书贤从不相信迷信,王诗远去世后她听说王诗远要过“奈何桥”,王诗远能看见家中一切。张书贤领着孩子们,天不亮坐在地面的席子上,仰望着天空,生怕错过王诗远路过的时间。

人,只有在无法拥有时,不确定时才会相信“迷信”,张书贤也不利外。

民间有着各样的说法,如果亲人去世,家里孩子三年内不能结婚,如果要结婚,必须得在三个月内完成。

摄影/长姐


宏军的婚事已订在春节期间,按照民间风俗习惯,就要提前操办。

好在房子、家具大件物品都备好,按照风俗选个好日子接新娘子进门。

因为是在悲伤的氛围中结婚,一切从简。

环节进行到新娘子,给婆婆敬茶水时,看着张书贤的面部表情,让人心疼。

她端正的坐在椅子上,穿着一件不素也不鲜艳的上衣,面容大不如从前饱满亮泽,齐耳的短发中黑色头发已经盖不住白发,看上去苍老了很多。

张书贤看着面前的一对新人,在看看大厅正中的上座中,只有自己孤单单的身影,心里万分复杂,喜和悲同时涌上心头。

长霞看着母亲,心酸酸的有点难过。她看见母亲眼神中的凄凉和伤心,笑容中带着一丝丝的苦笑。她知道母亲在强压着,因思念父亲、心底涌动着彻骨的痛。

长霞长雁怕母亲寂寞,有时间就去看望母亲,生怕她走不出悲伤绝望心情。

这天长霞回家,张书贤对长霞说:“你陈叔儿子要结婚了,我准备让你弟去参加婚宴,我就不去了。”

长霞说:“妈,还是你去吧,自从我爸走了,你都没去叔叔阿姨家玩过,正好这次大家可以聚一下。再说了在我爸战友中,你们几家最要好,平时相聚都是双双对对的。”

张书贤叹气说:“以前是,现在不一样了,别人都是双双对对,我一个人去不好。”

长霞知道自己说错话,也听出母亲的言语中有些伤感,语调也和以前不一样。

母亲脸上多了无奈的表情,目光中还露出少了王诗远,她就好像低人一等的眼神。

长霞体会到母亲的感受,和母亲一起沉浸在对王诗远的回忆中。

想着父母的恩爱,现在父亲走了,母亲这大半年里,除了买菜,接送孩子,母亲很少出门。

平时那个外向,爱说爱笑的张书贤,变的沉默寡言。

母亲的笑、热情、爽朗,好像随着王诗远一起走了。他们就如俩个泥人重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王诗远带走了张书贤快乐。

刹那间给长霞一种错误的感觉:夫妻间真的不做能恩爱夫妻,留下的一方会很难过。

摄影/长姐


时间来到了一九九六年夏天,张书贤这天格外忙,小儿媳妇要生了。

张书贤屋里屋外、出出进进,忙着给儿媳妇准备去医院的物品。

宏军带着媳妇刚去医院,张书贤饭来不及吃,又忙着去菜场采购,回来又是一阵摘摘捡捡、洗洗刷刷。

先把砂锅母鸡顿上,又把准备好的空心挂面、麻油茶馓、红糖鸡蛋拿到外面厨房。

上午一阵忙,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也没空想别的事,一切准备就绪,歇下来时就盼着医院来电话,可是等到中午也没电话。

张书贤是急性子,中午吃完饭,送过静静上学,骑上自行车直接去医院看望儿媳妇。

王诗远战友的女儿在一院妇产科工作,有熟人好办事,提前打过招呼,张书贤是放心的。

女人生孩子就如过鬼门关,张书贤不去心里始终不踏实。王诗远没走时,伟军三口跟着一起过,王诗远走后,宏军结婚也在一起过。

张书贤带着两房儿媳妇一起过,她对儿媳妇,就如自己儿子一般疼爱。

到了医院,看着媳妇还没生,陪着儿媳妇坐着,少不了一番的言语关照和安慰。见儿媳妇又一阵阵痛来临,赶紧起身去找医生。

在焦急的等待中,又一个小生命来到了人世间。

张书贤听说是个女孩,怕儿媳妇心中有压力,抱过白白净净的小孙女,笑语对儿媳妇说:“不管男孩女孩,只要健健康康就好。”

小女孩的到来,让这个大家庭又多了一名成员,让小姐姐多了个伴,张书贤多一份操心,更是给大家庭带来了欢乐,给张书贤带来了希望。

每次家中有变化,张书贤都会自言自语的对王诗远交待,这次也不利外。

只见张书贤来到自己的房间,站在王诗远的像片前,默默看着王诗远,眼中含泪说:“你又有个孙女了,生的白白净净,你是看不到了,谁让你狠心先走,留下我呢?”

张淑贤抹去眼泪,接着又说:“你是留下我,帮着你照应孩子们的,对吧?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这个家,不然以后无法面对你的。”

张书贤对孩子,对家庭奉献了她一生的精力和爱。

摄影/长姐


她是孩子们的坚强后盾,因为有母亲的支持,长霞、长雁只要有出差任务,说走就走,一个电话孩子就交给了母亲。

从来没有因孩子没人带,而担误工作,母亲的帮助让她俩少了后顾之忧,工作中也做出了一些成绩。

长霞从一个普通的营业员,入了党进入单位中层任职。

长雁的成绩更为突出,不但担任领导职务,连年都被评为先进、标兵、市劳模、省劳模、三八红旗手。

姐妹俩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来回报母亲安慰母亲。

生活中事事总是喜忧参半,社会的发展,也会给一部分人的利益带来损失。

在改革的大潮中,计划经济的根基开始动摇,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在改制中伟军下岗失业了。

这事对张书贤来说是件大事,没有了工作就失去经济来源,养家糊口就成了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无事可做,就会丧失了精神支柱,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自从王诗远走后,主外主内的事都落地了张书贤身上。

张书贤是愁的睡不好吃不香,找王诗远战友,他们都已经从岗位上退休。

更重要的是,当时绝大部分人的思想观念陈旧,对改革开放后的个体经济看不起。

伟军也不例外,计划经济时他的单位是最好的,每逢过年过节发的东西是全家的总和,现在突然单位倒闭,拿着单位给的补偿金回家了。

他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啊?全国大形势与政策在那里,不通也得回家。

这天长霞回家看望母亲,张书贤在交流中无奈的对长霞说:“伟军这样在家蹲着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手里钱早晚会用完的。”

长霞只能陪着母亲叹气,她心中暗自想:到处都是下岗的人,没人能帮他,只能自实其力自己救自己。

为了宽慰母亲,长霞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个机械单位宾馆的事务长,只会买买菜,管管吃喝,没有一技之长,又能如何自救呢?”张书贤说出了她多日的担心。

长霞的单位是商业部门,南来北往的人会聚集此处。生意人会带来新的信息,新的观点,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让人不解,跑市场也让当时有工作的人看不起。

有一个正式工作,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也是身份的象征,是国家的人。

个体经济做小生意,都是没有工作的人在经营,没人看得起无业的个体户。

最后实在没办法,长霞说:那就去商场租个场地,买衣服吧?

摄影/长姐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父亲,我的家!》73:张书贤的十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