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书单:大秦帝国(一)(二)

最近一直用kindle看电子书《大秦帝国》。

想起几年前和一个朋友说比较喜欢看历史,他问是喜欢哪个朝代,当时确是年少,张口便日春秋,因着百家争鸣,因着文化的包容开放。这两年闲睱时间看宋,看明清,看民国,却愈发现历朝历代的更迭都曾有激荡的开端,有兴盛时的自信,有穷途末路的悲凉。愈发明白是时代选择了我们,而不是我们选择的了时代。

这是一套六部近500万字的皇皇巨著,第一部黑色裂变读完的时候看到商君被车裂,白氏殉葬。当时确是止不住掉泪,为孝公的知人,为商君的大义,为白氏的知已。后看到朋友留言以及一些书评,都言书中粉饰太过,只可当小说,不可当正史来读。由于历史太过久远而庞大,而所读也有限,所知也片面,当然无法形成全面的史观,我可能更容易被煽动于微小的细节:孝公在六国会盟要瓜分秦时感到屈辱势要变法图强,当认定商君的策略后替他清扫障碍做他施展才能的强大后盾,商君从田地、赋税、吏治、军政、外交等方方面面下达的一项项合乎国情着眼长远的强硬法令……细节很多,虽然是小说,但一者放到当今天下仍有触类旁通的借鉴意义,再者将自身投放到那种时代背景下又如何才能想到这些撼动天下名垂青史的政策法令,所以我一直觉得评论别人的失容易,能掌握别人的成果才是最难。

说回小说本身,当前读到的是第二部的约90%处,秦国二三十年变法,不再是被人觊觎的板上鱼肉,中原六国又要合纵以抑秦国东出,苏秦挂六国相印仿佛是合乎人心,而张仪却看到六国间嫌隙丛生,用连横轻易就瓦解了本不牢固的联盟。而终究所谓秦国东出才是历史必然的真正含义是因为只有自省发奋图强壮大自身才能最终抵御外敌:外交谋略只是缓兵之计,内政清明国家富强才是立足之本。

当然书本无非是通过各种故事重复着浅显的道理,但偶尔的触类旁通也有一丝读书的快感。

最后再感慨一下书中的各种奇女子,从白氏,到墨子的女弟子,到燕姬,男子有大才,女子有大义,着实羡慕这样的情感。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年3月书单:大秦帝国(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