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盛世大唐的启明星

        王通-----盛世大唐的启明星

                          文/王德虎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封建制国家,政治稳定、军事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一代英主李世民的文韬武略自然是功不可没,然而他手下众多能人贤士诸如房玄龄、魏征、李靖等也为大唐基业的开创、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非凡的业绩而令后世啧啧称道,这些人物的诸多治国思想和治国理念大都源于隋末的一位名儒-----王通。

      王通(584----617),字仲淹,绛州龙门县万春乡(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镇)人,隋朝著名儒家、教育家、思想家。王通年轻时曾面见隋文帝,奏《兴衰要论》献“太平十二策”,未受重用,后来看到隋朝危机四伏,索性绝了仕途,归隐老家靠开馆授徒为生。他学问深广,曾续《六经》,著《元经》《中说》二书,对汉魏以来的传统文化思想进行了总结,标举王道、经世治民,强调学以致用的文学实用论,开创了一种新的儒家道统(河汾道统)。故慕名前来听他讲学的据说有千余人,其间,他拒绝了隋文帝和隋炀帝的数度征召,一意寻求英才悉心教导。房玄龄、魏征、李靖、薛收、杜淹、李勣、杜如晦、姚义、李叔达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而王通通过这批得意弟子,也完成了救社会救国家的历史责任。正如熠世撰联所云:“河汾六经论道贯李唐三百载;将相八鼎力主宰贞观数十年”。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道不在位”是王通政德学识的特有表现形式,同时也质证和解答了“道”与“位”的倚恃与依附关系并非必然。有思想、有学问、有道德、有建树的人,即使不当官、不在位,也同样能够为世人服务,同样能够为社会发展社会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王通以自己的政治见解和丰富的学识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直接影响了隋唐以后的国家管理和政制建设,后世的历史也证明和肯定了王通的政道、思想、学识、贡献。《三字经》中写道:“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将文中子王通与老庄并列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五子”之一,足见其才学之彦、精神之宏、贡献之大。王通对儒、释、道的“三教合一”提出“人心”与“道心”相会同、相统一的新概念和新理论,对宋明理学的缘起与形成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王通作为一个先贤智慧的集大成者,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他的《中说》一书中设有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礼、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郎诸篇,其内容之宏福、深广,几乎是对隋之前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爬梳与总结。在立人、问政、治世、弘德诸方面,都有精辟、深刻、新颖的见解,确实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契机性作用。他提出的“王道”、“仁政”、“经制”、“亲民”等主张,多为隋唐及其以后的政制所采纳和践行。他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和诠释,也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既认为天的本质是客观自然,又主张人应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此中无不具有关联性、变化性和对立统一关系。正因为有了他的《太平十二策》,才有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有了他的“文以济义”说,才有了韩愈的“文以载道”说;有了他的“元命可作,多福可求”论,才有了人定胜天的思想观念;有了他的“三教合一”论,才有了儒、释、道的融会与创新;有了他的“存道心,防人心”之说,才有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正如他在太极殿对隋文帝和满朝文武所说:

“得人才者得天下,

道德为轴帝天下,

施仁政者安天下,

顺民心者定天下,

公而忘私昌天下,

刚柔相济顺乎自然治天下,

田不荒废民不缺具货不堵塞富天下,

邦交睦邻强天下,

选贤任能合天下,

贤臣当政民富国强稳天下,

功过分明赏罚严明统天下,

精兵简政居安思危康天下。”

      皮日休曾在《文中子碑》中将其同孔、孟作了轩轾比较:“……夫仲尼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著《春秋》,先生则有《理论》二十五篇、《续诗》三十六篇、《元经》三十一篇、《易赞》七十篇。孟子之门人有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焉,先生则有薛收、李靖、李勣、杜如晦、房玄龄。孟子之门人,郁郁乎乱世,先生之门人赫赫于盛世时。较其道,与孔孟实不相戾,岂徒然哉?设先生于孔圣之世,余恐不在游,夏之亚也,况七十子欤?”

      对于如此之王通,其名虽不达,位虽不显,但却道尤深、学尤丰、思尤敏、功尤著。他的一生,诚如他的陵园门联之所云:“旷古奇才贯通古今终生不仕;博大精深融合中西道不在位。”

      王通的经典论著自然也影响到他的家族和后辈,王通之子王福郊、王福祚、王福畤三兄弟,均官场有为、学界有绩。王通的孙辈中,一如王勔、王勮、王励、王勃、王助、王劼、王勸、王勋等人,也都个个才高学广、文采灿然,乃致《新唐书》直将其中的王勔、王勮、王勃三人称誉为“王氏三株树”。妇孺皆知的《滕王阁序》作者王勃被后人列为“唐初四杰”之首,对唐诗风格的影响功莫大焉。

      从公元584年到617年,王通的生命历程仅为34载,真乃光阴荏苒、天不假时,遽然而逝、流星短促。王通逝世后,消息传到宫廷,惊动了房玄龄、魏征、李靖这批唐朝开国将相,他们纷纷登门吊唁不说,又联名上书朝廷,请求谥王通以“文中子”称号,取《周易·坤卦·象辞》“黄裳元吉,文在中也”之义。

      “教衍河汾门罗将相,道存子集名著隋唐” 。王通,虽然与我们早已渐行渐远,虽然他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但是他却以其巍巍人格与煌煌业绩凝积成了一个历史的永恒,他划过的痕迹以及痕迹的走向不仅贯穿于整个大唐发展的历史,也贯穿于唐以后的社会历史。他伟大的思想不仅是盛世大唐的启明星,也是中华文明的天昊中永不消泯、璀璨闪耀的一颗恒星。

            2018年11月于北京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通----盛世大唐的启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