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刺痛了90%“好”字家庭关系

文/We活日记

图/We活日记


最近要说最火的电视剧,那非《都挺好》莫属了,几乎天天都上热搜,甚至还把《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也翻出来了。两个同样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女儿,刺痛了中国90%的“好”字家庭。经常会听到最好是一儿一女凑足一个“好”字,但是现实更多的是为了个“子”,才出现的“好”,或是为了个“子”不惜有好多个“女”。我要说的是即使都到了9102年了,在中国大部分有儿有女的家庭里依然是重男轻女。

我有一个弟弟,年纪与我相仿,在幼年成长的时候,我很幸福,家里都是一碗水端平的,不会因为他比我小,家里就让我事事让着他,也不会因为他是男孩我是女孩,受到的待遇不一样。由于我学习各方面都比弟弟好,我得到的夸奖,机会更多一些。听到重男轻女的事情,我总是很庆幸我有很民主的父母,然而现实啪啪打脸对谁都没客气过。

到我们都成年参加工作后,我慢慢发现一切都变了,家里的一切都以我弟为中心,家里的投资、家里的生活习惯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我弟。我就像一个外人,有时还要帮忙出主意。比如说给他买房买车,都是我去跑的腿,走的手续。我爸妈两个人一起伺候着我弟的饮食起居,有天大的事情都一定要给他做饭,就怕他饿着。而我自己一个人在外地,他们从来没有问过我有没有饭吃,过得好不好,钱够不够花,有时还要替他们解决家里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放假回家,我就要担起分担父母,回报父母的义务,而我弟什么都不用做,父母觉得他辛苦了需要休息。渐渐的就演化成,我就是一个垃圾桶,有事就找我,好事从来没有我。而我弟把一切都当成理所当然,哪里做得不好还发牢骚,发脾气。

有时候心理有些不平衡,但我并不责怪我爸妈,他们这些举动其实都是无意识的,只是千百年的“养儿防老”“儿子才是传承”思想禁锢,在到了这个年纪之后被激活了。他们默认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是要和儿子过的,女儿迟早要嫁出去成为别人家的。他们也觉的女孩天生就是要懂得照顾人的,男孩子应该由女人给他料理生活中的一切。他们是这样过来的,他们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分工的。所以他们觉得这就是真理,这是常识。以此为“常识”的家庭,我敢说几乎覆盖了90%有儿有女的家庭。


我家是无意识的重男轻女,而有意识的重男轻女家庭也不少。儿子怎么样都是宝,女儿再怎么付出也是草。我一个姐情况跟明玉一样,她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小时候他爸爸几乎都没有抱过她,也没有给过她好脸色,跟她说话总是命令的语气,命令她把哥哥和弟弟的衣服洗了,去做饭,去做家务,在她干活的时候,她的哥哥和弟弟在房间看小说,听收音,反正都不是学习。

她学习很好,基本都是班里前三名。即使这样也没有换来她爸的一丝温柔,她的哥哥和弟弟学习成绩不好,他爸想各种办法帮忙提高,买辅导资料、请家教。她考高中那年,正好是她哥毕业找工作。她被当地的重点高中录取,离她梦想的大学也就一步之遥了。她还没来得及兴奋,就被残酷的现实敲碎了所有的希望。她哥找工作需要花钱,家里负担不起不准备让她继续上学。她跪在地上求他爸,他爸依然没有一丝动摇。她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谁也不理,在第三天她留下一张字条离家出走了。字条里没有责怪和愤怒,更多的是不安与歉意,因为她偷偷的拿了家里500块钱。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不过她家人也没费这劲,压根就没找过。两个月后她写信回来了,告诉他们自己在一个餐馆洗盘子,200块一个月,包吃包住,随信还寄了100元回家。从此之后便开启了她的无尽补贴之路。

他哥的工作单位跟她在一个城市,由于刚到单位工资极低,又有女朋友,钱根本就不够花,不好意思问家里要,只能问妹妹开口了,就200块还要掰一半给她哥,还要留些孝敬父母。后来她做了很多工作,都是些没有文化要求比较辛苦的,后来在一个店里当营业员,由于长相好,能说会道被店主看上了,两人结了婚,经济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她对娘家的补贴也上了个台阶。弟弟上大学几乎是她供的,然后还有家里的电器几乎全给革新了。后来哥哥弟弟也都成家后,剩父母两在老家生活,两个儿子基本就是过年回去一趟,而她总是隔三差五的带着老公孩子去看看父母,给他们添置些新衣服什么的。对于她补贴娘家的事情他老公有过意见,吵过闹过,但是没有任何改观,后来也就不管了。

即使她快把整个家都搬到娘家了,她爸依然对她没有改观。她的房间被改成了杂物房,两个儿子虽然一年回来一次,但家具都置办了新的,还经常清洁打扫。他爸几乎不去她家,如非去不可也从不在她家留宿,逢年过节的她总会给她爸妈红包,他爸妈也总是却之不恭,然后把钱再给两个儿子。


我曾经有问过她,你恨过你爸妈吗,有觉得过不值得吗?她的回答都是有,但是她已经习惯了,这份牵绊这种不平衡的付出已经深入血液,根本无法计较得失。

有多少女儿和她一样,即使受着不公的待遇,但是血液里带的亲情血脉,让你根本就没有办法放手不管,又有多少儿子,把索取当成理所应当,又有多少父母,一边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女儿的暖心付出,一边又偏顾着儿子的一切。


女儿是来还债的,儿子是讨债的


看到的此篇文章的父母,请对你们的女儿好一点,不要让她们付出了还受着伤。她们也是您的孩子,这么欺负她,您难道不心疼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挺好》刺痛了90%“好”字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