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萧
天蝎女,天生小腹黑,小孤傲。
犯过职场、情场上的所有小禁忌。
混迹于情场、职场这个妖魔试炼场,
除了胆大,心细,还要有些小手段。
正文
14岁初三男生,因为在教室与另两名同学玩扑克牌,班主任请家长到校配合管教。
一名男生在五楼走廊被母亲扇了两耳光后,跳楼。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都非常的扎心。
我们的时代,总是催着我们不断的更新,但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2019年,江西一名14岁少年,从一栋7层楼楼顶坠下后不治身亡。
说起死因,他妈妈怀疑,与孩子生前连补两天作业有关。
就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小区,几个月前,一名14岁左右的男孩,因为父母不让玩手机,从十几楼的家中跳下,当场身亡。
14岁怎么成了魔咒?
14岁的孩子怎么让家长的焦虑翻倍的疼痛?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他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婴儿期(0~2岁),是孩子和家长充分建立信任关系的时期。
第二阶段是儿童期(2~4岁),孩子的规则形成是在这个时期。
第三阶段是,学龄初期(4~7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第四阶段是学龄期(7~12岁),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第五阶段是 青春期(12~18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岁),是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第七阶段是成年期(25~50岁),是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第八阶段是成熟期(50岁以上)
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英国科学家曾经做过的一项研究证实,青少年最容易出现打架、叛逆、学坏、易冲动的年龄是14岁。
也就是说,孩子14岁的年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处于青春期,开始要脱离父母的管教,形成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于是会产生一种叛逆的心理,这种现象就称为"14岁"现象。
为什么会是14岁现象?
因为这个阶段是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关键阶段,他有强烈的成长渴望,就是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达人,但是,现实却是,他不够成熟,不懂得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对自己未来充满迷茫。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李玫瑾曾经在一段讲座中说过,一旦孩子到了14岁,家长 一定要闭嘴,你要管孩子,在14岁前管,14岁以后,你就不要硬管了。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焦虑爆棚的家长该怎么去应对孩子的14岁?
第一、无条件看见和接纳。
现在的大部分中国式家长,还在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养的,自己有权利管教,但是,管教不是简单粗暴就可以的。
如今的孩子,思维发展的早,成熟的早,再加上各种信息的冲击,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再加上和“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导致他不能更好的独立思考,他们希望自己是被包容的,他们没有成年人想象的那么独立,强大。
因此,这就需要家长很好的接纳和引导。
我最近很喜欢一个词,叫降噪。
想一想我们如今身处的环境,噪音的确是太多了,连经历丰富的成年人都会迷茫,何况十几岁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一双慧眼,懂得分辨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然后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孩子们。
第二、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空间。
家长总在用自己的经验来框住孩子的成长,几岁该上早教、几岁该进幼儿园、上学后应该怎样学习,要学什么才艺,要报什么课外班,总是生怕自己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家长的焦虑无形中成为了孩子的枷锁。
我们成年人有多少是把孩子当做一个个体来培养,来欣赏的,他们做着我们喜欢的事。
而我们从不问,他们到底喜不喜欢?
其实孩子需求的不多,他们需要就是尊重和空间,在这个时代变革的当下,压力人人都有,但是我们是不是能换一种方式来沟通,不要打压式的让孩子去接受,学习本来是可以变成一种主观能动性强的享受过程的。
第三、花时间去沟通,帮孩子树立敬畏心理、形成正确的三观。
有人说,妈妈给孩子一个世界观,爸爸给孩子一个价值观。
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家长的精力和陪伴。
李玫瑾教授告诉家长,要在孩子14岁时告诉他一句话:
从现在起,有些事情,你要自己担责任了,而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还要记得自己有社会 的责任,14岁只要犯罪,有八种重罪是你要受惩罚的。
培养孩子的敬畏心理,是家长14岁之前要做的。
著名育儿专家王人平在他的微博中就#初三男生被家长扇耳光跳楼自杀#这件事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世界上没有想自杀的孩子,只有让孩子想自杀的教育。
孩子自杀,是因为抗压力差吗?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认为并非如此。
他说:
“抗挫折能力是遇到挫折时,不要造成动机水平下降。比如一个孩子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被父母训了,还依然想练琴,因为他有内在学习动机。
导致孩子活着的动机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需求包括生存需要、审美需要、亲和需要、优胜需要、成就需要、自由需要等。
积极及时地满足孩子的这些基本需求,构建起孩子的存在感、安全感和价值感,提升孩子活着的动机水平,就是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对生活有更多的眷恋,对生命有更多的敬畏,对未来有更多的期待。
最后,也想对所有处在14岁年龄段的孩子,还有14岁孩子的家长说,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请好好珍惜我们这段缘分。
作者:萧萧,情感、心理专栏签约作者。不熬鸡汤,只走心。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