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初,妈妈到我这里住了小半月,起因是见我常年一人在武汉,怕我孤独,便忍着车马劳顿的辛劳来看我。
来的那天,着实艰辛,搭城际转公交。偏遇下班高峰,公交一路颠簸停靠,让本就晕车的老妈更加头晕目眩,肠胃翻江倒海,有着想吐又吐不出的难受。
后来我才知道,老妈因这次乘车,胸口忖住整整三天。估计是后怕了,她在汉的日子一直不愿出远门。
在这十天半月里,我第一次真正近距离地和妈妈相处。偶尔,我和同事会分享妈妈的一些趣事。慢慢的,同事成了妈妈的小迷妹。在她人满分原则的影响下,我这才后知后觉地体会到了妈妈为人处世的智慧。
1、做客
在多数人的认知里,自己的爸妈绝不算“客人”一类。但是,我的爸妈是“异类”。
每次回家,老爸都会说:儿子、女儿回家做客了。(我的心里反应是:搞这么客气干嘛。)
同理,老妈到我这里来,她也把自己当客人,首先明确职责:给子女当厨子;其次不随意乱动物品的摆放,动之前会征求你的意见;三是不做闲人,一个人时打扫卫生、整理衣物。
我明白了,去再熟的人家做客,都要摆正心态,做一个让主人舒心的“客人”。
2、习惯
之前在《练习的心态》一文中提过,所有的生活模式都是惯性的结果,只不过有时习惯太根深蒂固,导致我们无从察觉。
老妈来了之后,就爱“唠叨”:人到哪儿,电就开哪儿;热水之前流掉这么多冷水,太浪费;做事拖拖拉拉,早上出门拖沓,晚上上床拖沓;一进门就脱衣服,冷了不晓得添加……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原来,我有这么多坏习惯而不自知:用水、电无度、早晚爱拖沓、冷不知穿衣添……想来自己经常对工作、学习复盘,但很少对生活复盘,如吃、穿、住、用、行等。怪不得老公总是对我说: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我体会到,一个人生活固然好,一群人生活也能扬长补短,说不定还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回忆。
3、审时
老妈以“客人”的姿态入住家中,我也守住了她的生活边界:早上睡到自然醒,不用陪我一同起床。随之问题就来了,不吃早饭是我每天必唠叨她的话题之一。
按照人类惯性,你以为她会每天睡到自然醒。可事实是,每到关键时刻,她总能早早地就起床,提前做完所有的事情,留足空余时间,比如哥嫂要过来吃饭、回家要赶车……
我学会了,根据不同的时势,要学会时刻保持足够的弹性和韧劲,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4、学技
每年春节回家,社会上都会爆出类似暖心的新闻:为了让爸妈学会使用手机、电脑,子女们使出十八班武艺,将各类操作步骤绘制成各样图案,方便学习与记忆。恰巧,我家也有这样的老妈,但她才是暖心的那一个。
一天吃完晚饭,老妈问我怎么发短信。我将仅有的三步操作步骤告诉她。她练了一遍,问我,练了两遍,问我,练了三遍,还是没学会。我耐着性子教了一遍,转头去做自己的事了。
晚上睡觉前,我拿着手机看电子书,好一会儿,发现老妈也拿着手机。凑近一看,发现她正在……练习发短信,我顿时惊呆了。
回老家那天,我带着老妈在火车站取票。她在旁边勾着头说,我学一学,下次我就可以自己来回了。
其实,老妈在我家还有很多“盲区”,比如不会开门锁、总是忘记开煤气、不轻易出门(因出门比坐车)……
当我拿这些事儿打趣时,老妈总是笑而不语,还时不时叮嘱我不要告诉老公。瞧,多么可爱的老太太。
我知道了,妈妈的智慧藏在对人、对时的敏锐觉察中。但年近六旬的他们,必定对事(尤其是新事物)不那么容易上手。
可贵的是,老妈还保持着一颗随时学习的心,这种开放的心态是多么值得赞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