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妈妈大吼大叫,全家鸡飞狗跳。这看起来特别普遍的情况,几乎每家都曾经上演过,甚至仍是现状。现在国家大力推行家庭教育,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自身的成长,关注亲子养育。 而情绪管理,就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孩子在童年被如何对待的方式,关乎孩子内心的健康发展和人格养成,也关乎孩子的一辈子。近期读了罗佩老师写的《父母的情绪决定孩子未来》这本书,书里对情绪管理等方面就提供了不少实际生活里的例子,很有参考性。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我在读完罗老师的这本书之后,对其中的两点内容特别有共鸣,很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 父母情绪平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情绪平和,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好好说话,是为人父母的功课,也是养育智慧。儿童的成长是模仿性成长,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互动模式会复刻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形成内在的私人逻辑。比如,经常被吼叫指责的孩子,很容易形成 “我不好,我不乖,我不对,我不配得爸爸妈妈的爱” 这样的自我归因和自我认同,而缺少价值感。
罗老师说,“当孩子表现糟糕的时候,恰好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而往往,父母用呵斥和责骂甚至是打孩子去惩罚,希望让孩子“长记性,下次不敢了”。 这样做,孩子丝毫感觉不到被爱,还会积压负面情绪无处释放,加重了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还让孩子效仿到带着情绪处理问题的行为模式,并可能最终影响到亲子关系,这就是更加糟糕的结果了。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要善于管理情绪。
正面管教里有一个“积极暂停“的小工具,在处理事情之前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可以在家中设置一个”冷静角“,当情绪出来的时候,就去那里”疗愈“一下。
要做到情绪平和,另一个关键是对不完美的接纳。
首先是对我们自己的接纳,接纳自己可以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很多时候,接纳了自己,也就接纳了孩子。因为在某种心理意义上来说,我们看到的孩子身上那些令自己抓狂的方面也是自己身上存在但一直没有正视和接纳的部分。
比如,对成绩很看重的妈妈知道自己当年非常努力学习,但仍然对没有考入更好的大学而耿耿于怀,带着这种未完成的愿望和期待,自然就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好。如果孩子作业拖沓,成绩不理想,就会很崩溃,会盯着孩子学习,逼着孩子补习,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学习方面恐怕不太可能保持平和的情绪。
二、父母爱的有方法,孩子内心有力量
父母情绪平和,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学习家庭教育,核心是培养出有积极品质的孩子,心底有温情,内心有力量,未来有希望。在父母情绪平和,缔结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之上,还有必要学会一些方法来助力孩子的成长。
在《父母的情绪决定孩子未来》这本书里,罗老师也提到这样的一些小方法。例如,对于 “帮助孩子快乐学习“ 这件事来说,我们不妨借鉴一下:
1.不贴标签,让孩子具备成长型思维。
面对成绩,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努力,而非成绩本身。强调成绩好,就意味着给孩子贴上了“聪明“的标签。而强调孩子努力,就是一个过程导向,”只要努力总会进步“,就会帮孩子将外在评价的关注转为向内的内在动力的激发上。
因此,我们家长的目光要更多投注在孩子努力的过程里,防止贴标签行为的发生。
2.目标明确,帮孩子找准奋斗的目标。
有目标,有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积极品质,关乎孩子一生的学习力。很多的父母喜欢对孩子包办代替,给孩子设置任务,给孩子报补习班,催促孩子做题,等等。 这些大多出于父母自身的意愿,并非孩子自己内在的奋斗目标。因此,很多计划要么执行不下去,要么孩子消极怠工,养成拖拉的坏习惯,甚至引发亲子关系恶化冲突。
我们建议的是,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制定目标。 如果目标有些大,就拆分为不同的几个小目标。目标清晰而具体,并且可以有效执行。 家长从孩子那里领任务,比如,帮助孩子记录表格,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如果成功达成小目标,适时给予鼓励和奖励。
3.找对方法,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快乐。
“学习可以是快乐的“,这也是我一直坚信的,并且在我家孩子身上得到充分验证的。 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讲的就更多了。
在书里,罗老师提到一个”心流体验“,是说让孩子稍微跳出”舒适区“,但是又避免”恐慌区“,而是在”学习区“里学习。而创造这样的”学习区“给孩子,就是帮孩子把握一下学习内容,已经学过的知识占85%,未学过的知识占15%。
《父母的情绪决定孩子未来》这本书,有理论,有方法,也有案例,轻松好读。如果读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有点吃力的话,不妨读读这本书。 这本书就把正面管教的内容吃透、揉碎,用更加通俗浅显的语言,配上丰富的案例以及轻松的彩图,给家长朋友们提供了很好的情绪管理以及智慧养育的指导。
父母情绪平和,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