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常见的设计模式

  • 创建型 :一个对象的创建

    1. 单例:允许存在一个且仅存在一个给定类的实例

    2. 工厂方法: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但让实现这个接口的类来决定实例化哪个类

      (封装对象创建过程,提升创建对象方法的复用性)

    3. 抽象工厂:提供一个用于创建相关对象族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具体的类

      (如何找到正确的抽象)

    4. 建造者模式:将复杂对象的构建和其表示分离,以便同一个构造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标识

    5. 原型模式:使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然后通过拷贝这些原型来创建新的对象

      (原型提供拷贝入口;调用拷贝入口返回副本)

  • 结构型 :多个对象的关系,即多个对象之间的组合方式

    1. 代理模式:给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对象,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原对象的引用

      (和装饰器有点相似,代理控制对象访问,但是装饰器是改变对象行为)

    2. 桥接模式:将抽象与实现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变

      (横向扩展)

    3. 装饰器模式:动态的为一个对象添加新功能,同时又不改变其结构,相当于对现有对象进行了一个包装

      (动态扩展,避免大量子类派生)

    4. 适配器模式:将类的接口转为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可以让不兼容的两个类一起协调工作

      (转换)

    5. 门面模式: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统一的接口。它定义了一个更高级别的接口,使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简化外部系统使用内部多个子系统的使用方式)

    6. 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个部分的层次结构。让用户统一对待单个对象和对象的组合

      (表达部分与整体关系,统一对待,通常是一种树形结构)

    7. 享元模式:共享实例,减少内存使用

      (找出相似特性,复用特性;享元模式强调空间效率,缓存强调时间效率)

  • 行为型:对象的内部算法和职责划分

    1. 观察者模式:定义对象之间一对多依赖关系,对象改变状态时,所有依赖项都会自动得到通知和更新

      (发布-订阅)

    2. 模板模式:在操作中定义算法的框架,将一些步骤推迟到子类中

      (算法框架,流程框架)

    3. 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算法,封装每个算法,并使它们可以互换

      (客户决定使用哪些策略)

    4. 责任链模式:为请求创建一个接收此请求对象的链

      (构建流水线,一一处理请求)

    5. 迭代器模式:提供一种对容器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进行访问的方法,而又不暴露该对象内部细节

      (将访问和遍历的职责从集合对象中分离出来,放入编著的协议对象中)

    6. 状态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找到合适的抽象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转移关系,通过改变状态来改变行为的目的)

    7. 访问者模式:允许在运行时将一个或者多个操作作用于一组对象,将操作与对象结构分离

      (分离对象结构和对象操作;动态扩展一组对象的行为)

    8. 备忘录模式:保持一个对象的某个状态,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恢复对象

      (快照模式)

    9. 命令模式:将请求封装成对象,以便使用不通的请求

      (分离命令者和执行者;操作封装在对象中,简单说就是函数方法封装成对象方便传输,类似java8函数作为参数传递)

    10. 解释器模式:用于定义语言的语法规则表示,并提供解释器来处理句子中的语法

    (为了解释一门语言,而为语言创建的解释器)

    1. 中介模式:封装了一组对象的交互,这组对象会将他们的交互委托给中介者对象,而不是直接交互

      (中介者起到中转和协调作用,主要是提供了减少对象质检耦合度的思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常见的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