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办法要求别人是自己期待的模样

今天刷微博的时候看到阿飞大叔的一句话:“我们没办法要求别人是自己期待的模样。”一眼看到,便感同身受。

这三天,我把自己调成了“静音”模式,每天回到宿舍我不会跟室友说一句话,路上碰到不来往的同学也不打招呼。这三天我一边享受这样的“静音”惬意,也一边忍耐着这种“静音”带来的不适,情绪上,心理上。我离开世界无所适从,世界没有我依旧摇曳生姿。

我比较喜欢独处,像是上课,泡图书馆,吃饭,打水,逛超市或者处理生活中的小事我都更偏向于自己一个人,但同时也会暗暗希望有一个合拍的人一起。这让我一直没有合拍的朋友,因为我不太会主动邀约,不太会迁就。我生活里的人际关系网是松垮型,可能一不小心就真跨了。而这也更让我更喜欢独处,更不喜欢邀约,不喜欢迁就,因为没有安全感啊。恶性循环。同时我也变得更能迎合别人,因为长时间松垮的人际关系,会让我特别渴望结伴,所以我可能看起来是一个比较好相处的人,但又很难真正接近的人。

大学三年,我一直以鸵鸟的心态学习生活人际。因为鸵鸟心态,在学习上,三年我都没有参加过一次比赛,在生活里我没有固定又合拍的伙伴,在人际上,到现在还没法跟自己的同班同学自然的打招呼和闲聊。

如果要问自己,大学里把谁当过朋友?又或者能自然亲近的那种?我的回答唯一,是我大一大二的七个室友。我曾在她们面前卸下过所有的防备。但其实,我并不确定她们是否是像我一样。女生嘛,超过四个人的小团体就会有分别心,更何况是八个人。

除了室友,还有一个朋友,我们因为同班邻省熟络。但她对我像是仙人掌,我太靠近她,会被扎伤。这种感觉我没办法言传,只能意会了。

我这样一种别扭的,忽冷忽热的性格,其实也会给身边亲近人伤害,所以很多时候我真的不怪身边人,更多的是改变自己,但骨子里那种,真的没法改。

我基本习惯了这样生活方式,但也总忍不住时时期待别人。这真的是一种受虐型人格,要么洒脱,要么“拖泥带水”,但洒脱中“拖泥带水”就真的很虐了。

做了这么多铺垫,我还是没能理清自己要怎么表达自己这段时间里的心情。可以说,我这几个月来没有几天是身体是神清气爽的,特别是最近一个月反复的口腔溃疡,再加上学习上的压力,整个人精神都跨了。

口腔溃疡就像牙疼一样,不是病,但磨人。

这个时候,我很需要他人没有用的安慰,就连同情心都会让我觉得温暖。但除了异地男友,两个远方的朋友的关心外,其他人都没有。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来形容我的处境真的是非常贴切了。我期待我生活里的朋友能够照顾我一点,那怕是言语上。

有时候热心贴不冷不热的心久了真的会让我瞬间全盘推翻,那怕我知道面上不应该那样做。但去他妈的面上,我只想轻松活一下。

还有一件事是导致我把自己调“静音”的原因。这周三的会议组织课上,老师临时出题,让小组演练。在商议时,我没有发言,一是有点心理疲倦不想发言,二是我说的很少被采用,于是我就索性听安排。但组员一直在纠结人员职务上,对于背景和具体人员分工没有做安排。我们演练完后,老师叫我起来点评,我当时很耿直,直接说组员程序不对,我当时没意识到自己这么点评真的伤人,但我们组的组员同时我的室友,直接当众反驳了我,场面迷之尴尬,我也作罢,悻悻坐下。

因为这件事的最终刺激,我从那一瞬间把自己放入到了这个“静音”的极端模式里。我不是在具体生谁的气,不是要断绝关系,只是就突然很累了,一点点都不想让自己身处一个迎合的状态下。既然选择某种程度上的断舍离,那就坦坦荡荡的一个人独处。尽管这需要忍耐心情上的失落,心理的煎熬,但是真的比去迎合来的轻松。

独处就像药,总有三分毒。

我知道这样的方式是我在单方面的失去一些闹哄哄的带有些俗气的快乐,但比起心理上的干涸,我还选择这样。因为某种程度上的自在让我放松。

我知道我这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要吃亏的。但如果要吃亏到头破血流,那就等头破了,血流了再说,现在我只想让自己精神舒服。

更何况长久以来,我早已不害怕独处,已经是一个可以一个人过生日,一个人开心看电影的“怪人”了。

我只想让自己开心,如果有人能让我开心,让我感到温暖,我会双倍还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没办法要求别人是自己期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