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圈的鄙视链:鸡娃、牛娃、普娃、渣娃,你家孩子是哪种?

之前热播的《小舍得》不知道诸位家长看了没有,作为教育三部曲“小系列”的终结篇,豪华的演员阵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最真实,最市井的小升初场面。

在这次的故事里,没有精英阶层,只有身边的你我他,但那种来自最深层的教育焦虑却一直反复困扰着我们,对孩子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让孩子变成“人中龙凤”,这样的选择真的幸福吗?还是应该给孩子一些喘息的余地

这个时候家长管理好自己的教育期待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剧中将我们的“育儿成果”分为了三个段位:鸡娃、牛娃、普娃,当然还有更底层的渣娃

一、 普娃

“普娃”是这三个词中最好理解,但也常常是被篡改的最离谱的一个词。其实这里并不是孩子有多么不堪,而是孩子仅仅和我们一样,属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这种平凡经常会被曲解定义,仿佛普娃的家长就是懒惰的、不负责任的,难道每个家长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所谓的牛娃

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幅这样的幼升小对比图:

幼升小对比图

相信很多家长跟我一样,一眼望上去满满的焦虑。甚至会给自己的孩子对号入座。

我的孩子语文够牛娃了,但数学不够,英语还需要补啊!体育还可以算是超牛娃了……

但是我的焦虑来源于即使作为成年人的我,好像语文、数学、英语、运动都无法达到超牛娃的水准,而除了一部分在某个方面天赋异禀的孩子,我们要将一个孩子培养成所谓的牛娃和超牛娃,我们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孩子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们的童年还会剩下些什么?

二、牛娃

“牛娃”指的是就是多方面很优秀,智力超群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相信很多家长跟我一样,都是被牛娃摧残长大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就有一个上大学不靠考,只靠报送的表哥,以及一个过年都要刷200套试题,于是最终如愿在北大本硕连读的表姐。

不可否认,出生在我这样家庭环境中的“普娃”是不幸的

而如今我们的孩子却更加的不幸,在我小的时候家长心目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只有我的表哥表姐,只有他们才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我的父母也没有渠道去了解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有多牛。

但如今的孩子面对的压力来源于全球

只要你想你可以看到:

13岁的最强脑王——杨英豪

每天写诗2000首的文豪——岑某某

10岁的作曲家、8岁的专栏作家、5岁的发明家……

好像上学以前英语1000左右的单词量成为了标准操作,6岁能弹好钢琴的已经算不上什么神童,竹笛、小提琴、大提琴、马术、高尔夫……总之什么冷门,会什么,什么烧钱,学什么。

而实际上哪有那么多牛娃,无非是各种鸡娃家长的努力奋斗。

三、鸡娃

“鸡娃”指的就是父母就像给孩子打鸡血一样催促孩子学习,拼命排满了孩子所有的时间,将各种不同的活动进行布置安排,生怕有一点疏漏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们中产阶级的家长。

其实相比较来说,生活在更富足或者更贫穷家庭的孩子都是幸福的。一个给了孩子更好的起点,让他有了更高的眼界,而另一个永远不会给孩子过多的期许,哪怕不优秀也无所谓,因为生活本就该是这样。

而鸡娃的重灾区正是处在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各位。

我深信,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依靠知识改变了命运。无论是考学、经商、投资……总之我们迎上了风口,提升了自己的阶级,积累了自己的原始财富及制造财富的能力。于是我们也想让这种福音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一颗焦虑的种子就从这里埋下了

仔细想一想,我们到底是如何改变命运的?

我们无非依靠的是比其他人更早的成熟,比别人更努力的学习,以及更加适合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赢得了教育红利,同时我们依靠着内卷的红利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财富。而这种卷在下一代中变得愈演愈烈……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学习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但确实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班里总是会有几个特别努力又特别聪明的孩子在第一梯队,特别努力的孩子在第二梯队。还有一帮特别聪明不太努力的孩子在第一到第三梯队徘徊,发挥好会考到前十,发挥的不好就只能排在中游。

爸妈总会用这样一句话安慰我,同时也是安慰自己,“男孩子嘛,现在调皮捣蛋点,等知道学了,成绩就嗖嗖的往上走了。”

但如今的内卷让学习变成了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从想要学、努力学,变成了不得不学进而不能不学……冲刺的时间也从高三提前到初中、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开始努力,努力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努力成为我们前面看到的那种牛娃。

“连百米飞人博尔特都跑不了马拉松,我们又怎能要求我们的孩子从懂事起就开始懂事?”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期许、有期望。我们希望他们更加优秀,我们希望他们拥有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我们希望他们也可以和我们一样依靠自己的双手提升阶级。但这只应该是期望,不应该是必须

一个皮筋,我们再用力的拉,也永远不会得到一个无限长的绳子。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等待皮筋断掉,最后伤害到我们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管理好我们对于教育的期待值,这才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与其鸡娃,我们不如鸡自己来的更加实际

但对于教育我们需要的也不是放任和无为。我们需要的是培养好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好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赋予他们良好的自控力,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们的事情,好坏只与他有关系。而我们要做的不是给孩子拼命打听更好的补习班,而是应该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的家长回家就是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玩游戏,而孩子每天回家就要上补习班、写作业。

另一个孩子每天回家都能看到家长在准备在职研究生、在读雅思,在提升工作技能、准备英文了解行业数据……

你认为哪个孩子更容易成才?

说实话,我觉得在第二个家庭中,哪怕孩子再不争气,最起码家庭也会给孩子留出了足够多的诸如资产、房产的原始资本,足以下半生衣食无忧,以及一次次重头再来的魄力和机会

现代社会,我们取消了科考,没有了一朝金榜题名鸡犬升天的机会。平凡人家的孩子也失去了充当鲤鱼可以一次次反复跳龙门的可能,与其我们给孩子押宝在高考上仅有一次的机会。倒不如坦然的对他说:

“我对你没什么期待,只希望你平平安安,无忧无虑,别走弯路。因为即使你再怎么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你老子我这样的成就了。”

每个家长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教育期待值,就是给予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圈的鄙视链:鸡娃、牛娃、普娃、渣娃,你家孩子是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