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炼成的?——读《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有感(10)



每年的高考季,都会有一批优秀的高考生脱颖而出,受到众人的艳羡,成为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你想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炼成的吗?

其实,中国古人就有非常好的教育方法。自五四运动以来,我们崇尚白话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之风日盛,渐渐地就丢掉了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正是国家近几年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



我们的古圣先贤总结出一套在今人看来也特别科学有效的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方法,我们不妨来学习一下,没准儿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我国古代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

一、胎婴养虚,重在父母。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努力做什么样的父母。

好品德靠的是经典。0~3岁是孩子记忆的关键时期,右脑思维发达,适合大量记忆积累,千万不要错失良机。

用经典教育孩子。要想利用好孩子的右脑记忆能力,最好的做法是引导孩子听读我们的国学经典,简单易学,同时也是对孩子心性的熏习!

方向大于努力!我们家长是孩子们的领路人,路领对了,何愁孩子不成才!让我们一起,在不断学习国学经典中精进自己,幸福他人!

二、少儿养正,即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和行为。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生受益不尽;反之将贻害无穷。

作为母亲,最重要的一个品德就是娴静,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安静和谐家庭环境,这是教育孩子的最高艺术!

三、青年养志,是鼓舞孩子追求崇高的理想,培养远大的志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言: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只有有了大的志向,人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反思一下,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是这样做的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炼成的?——读《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有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