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篇·白起: 杀敌百万, 征战30余年未尝1败, 结局却自刎身亡(二)

白起在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战,就是长平之战。

那么,这么有名的一仗,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呢?这因为啊,当时秦国的范睢代替魏冉当了丞相以后,就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他认为“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所以就主张先揍韩国!。那时候秦国那么厉害,韩王肯定害怕啊,就派人去秦国,说愿意把上党郡(今山西长治)送给秦国求和。可是,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他死活不愿献地给秦国,他为了能让韩、赵两国联合打秦国,就主动把上党郡送给赵国了。赵王呢,那是个眼光短的庸人,他也不想后果,就觉得多得块地盘挺美的,就把上党并入自己的版图。他也不想想,这么干不就是从秦国嘴里抢肉吗,那虎狼之秦还能饶了你。

于是乎,此战开始。赵国派的领兵将领是老将廉颇。这老爷子别看他年纪大,那也绝对是个猛人!既然能称战国四大名将,廉颇绝对是有能耐的。那个时候,秦国强,赵国弱。几仗下来赵国都输了,可廉颇不简单呐,他马上就调整战术,打不过是吧,那咱就不打了,直接依托有利地势开始防守。这么一来,别看打不退秦军,但是,秦军也得不了便宜。秦国属于远征,时间拖长了,那可都是钱呐!

其实,打到这咱们应该都想看到白起和廉颇来一场世纪对决,可是呢,这两大猛人始终没能对上。因为啊,那时白起还不是长平之战的秦军统帅。

秦国针对廉颇的战术,也压根没有硬拼,而是利用离间计诋毁廉颇,又故意说秦军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廉颇压根就不算什么。这一来,赵王是个没主见的昏君,再者也是廉颇那阵老打败仗,再加上坚守不出。他还真就信了秦国放出的这些流言,当真就把廉颇给换了,直接让赵括上阵指挥。

就这么一换,竟然搭上了他赵国45万男儿的命。

而这时候的秦军,一看离间计得逞了,也马上把主将换成了白起。

再说赵括,这个人生性狂妄,但他的确是熟读兵书,满腹经纶,算是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不过“纸上谈兵”他相当擅长,但真正上阵打仗,那就是一点经验都没有,面对身经百战的白起,他是真心不想输,而且想赢!这要是赢了白起,那不得一夜成名啊!于是,他就把之前廉颇指定的计划全给换了,雄心勃勃的转守为攻,就想把丢了地盘全给抢回来,然后再灭了白起,自己扬名立万!他也不想想,那白起是什么人物,不输都太难了点,更别说赢了。

白起这边呢,为了这场仗,也是忙做准备计划。白起认为,对付像赵括这样鲁莽高傲的对手,佯装退避,诱敌深入是最合适的,把你引到我的圈套里,那就看我怎么揍你了!此计一出,别说赵括还真就上套了!最后导致军队被合围困住,彻底给他们断了粮!过了40多天,赵括忍不了了,冒着险突围,没想到让人打的那个惨,赵括自己都被乱箭射死了。

(具体战术战略,可查具体史料,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

这下赵军也真是彻底完事了,当兵的一看主将都死了,那还打啥呀,全都直接降了。

按理说,古人一般不杀战俘,因为杀降不吉嘛。可白起这种人能信这个吗?别忘了,他可是要成为被叫做“百万人屠”的男人!白起就说,这赵人反复不可信,必须全杀没了!于是乎,这几十万难兄难弟都被诱骗出去,尽数坑杀!这一战,白起连打再加上坑杀,赵国45万大军,就被放回去240人,那还是因为岁数太小,白起就不杀了。

长平之战在历史上的意义很重大,由于秦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就等于取得了统一六国的制胜权。因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无力抗衡强秦,从而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可以说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就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在这一战中,白起却能针对敌人的弱点,先诱敌脱离既设工事,再分割、包围,断粮让敌人忍受饥饿,之后一举歼之。这反映了白起野战指挥艺术的水平。    

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白起作为名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了继孙武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卓越的军事统帅。

按常理说,白起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应该获得更好的重用,以及更大的封赏。然而,那些却并没有,长平之战结束后,等待着白起的,竟是悲哀的死亡。

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在之后的出征战术上与秦昭王发生了很大的分歧。秦昭王命令白起出征邯郸,可白起认为时机已经错过。此时出击必败无疑,所以,他当面抗命,还出言得罪了秦昭王。白起被夺了官、削了爵、还从将军降成士兵、并且令他迁出咸阳,去别的地方待着去。可由于病情反复,白起无法远迁。他滞留在咸阳的三个月,这仨月正是秦军节节败退的时候,秦昭王不听人白起的,结果这顿输,那多没面子啊!他是真不想让白起看着自己决策的失败,所以逼着他离开。

这世上,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白起才走,范睢就跟秦昭王嘀咕上了,他说白起心里这是有怨恨呐,不如弄死他吧!

秦昭王也纠结了一会儿,毕竟白起打仗太厉害,杀了怪可惜的。但又一想,白起也的确是功高盖主,而且在军中威信太高,自己还真挺忌惮他,就命人送了把剑给白起,令他自裁。于是,在咸阳城外十里,一代名将白起接到了赐死的命令。刚烈的他没有犹豫就拔出剑,他说,“我有什么弥天大罪,何至于这个下场?”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叹着气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40万人投降,我欺骗了他们,把他们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说罢,他举起了那把鲜血浸染过的战剑,刺向了自己。

白起的悲剧,也是因为他的性格。秦昭王明明知道会打败仗,还让他出征,这其实不是对白起军事能力的考验,而是对他听命与否的检测。但白起是名将,不是政治家,他只关心战争的胜败,所以根本看不到这一点,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最后,被君王所猜忌,君主与臣子互不相信,互相猜测,这才导致了白起的死。

若干年后,秦国的另一位名将王翦(下一篇主要介绍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训,在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终。

在后人的眼中,白起多是以“杀神”“人屠”的形象出现,然而,他才是秦国真正的“战神”!他的军事才能无人能敌,六国战阵上见了他,都要闻风丧胆,征战三十七年未尝一败!

秦国最终能一统天下,和他征战三十七年,所取得的战果关系密切——这是历代史学家都不可否认的事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将篇·白起: 杀敌百万, 征战30余年未尝1败, 结局却自刎身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