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超越

读《课程的逻辑》第十三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超越有了全面认识。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学观”的改造。教学是基于教师和学生沟通合作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交织着活生生的生活体验、科学认知、精神成长的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倡导三个原理,有效破解灌输教学和分层教学,有助于形成探究知识的共同体。

1.差异原理。    

在现代社会中,人由于存在民族、阶层、性别、年龄及残疾与否等而存在差异化、等级化,谓之禅意政治。这要求从弱势群体的视点出发,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育不仅要尊重差异,还要营造有利于学生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

2.参与原理

学生基于自己的言行,主动参与的教学谓之参与型教学,也叫双向型教学、体验型教学。教学不是教师面对教科书的独白过程,而是师生在对话中共同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

3.合作原理

合作学习是排除个人主义竞争,拥有多样的能力与个性共存、共生,相互交流差异的互惠学习。所谓合作,不是陷入同质化,而是彼此承认他人的他者性;不是归结为异质共处,而是有组织地实现共同的目标。在合作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有机会领悟人际关系的规范,学会团队沟通的技巧,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分享集体思维的成果。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社会性的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学范式的转型,而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视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