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3 诚与疑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阳明先生不同意这句话,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如果你处处防人,那你首先就是心不诚,你预判别人不诚信这件事儿,就违反良知。

        那怎么样才能防止被骗?他说,只要你时时都在保养擦拭你的良知,那他就会莹澈无比。就像明镜高悬一样,万事万物在他面前都无所遁形,所以你的良知会在你遇到欺诈的时候马上察觉。再听呢,他这个话有点耍流氓,这不两头堵吗?你识别出来欺诈了,他就说这是致良知的功夫,你没有识别出来,他就说你心不诚。 但是他自己的经历确实很牛B,我们还不得不信,每次他出山打仗,不管是平宁王的叛乱,还是镇压山贼,那都是目光如炬,料事如神。

        咱们今天聊的这个是个根本的人性假设问题,就是到底要不要坦诚、诚信,还是要处处防人。小时候我外婆总交待说外面有好多坏人,千万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吃他们给的东西,喝他们的饮料,她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出过门儿的农村妇女,觉得满世界都是危险,而随着我出门在外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发现过于谨慎实在是没有必要。跟傻根儿一样,抱个行李蹲在角落里,没那个必要。

        防骗首先是个能力问题,然后才是个意识问题只有见识不够,理性不足的人才会认为越谨慎越好,但是过分谨慎的副作用很大,那就是会丧失很多机会,这个有时候比被骗的损失更大。有这样的案例,有人跟别人合伙做生意,这个项目是他的合伙人提出的,而合伙人投的钱比较少,他赔得多,这个生意没做起来陪了,所以他赔的也多嘛。这时候他就觉得他被合伙人给骗了。这个没有道理,这是商业风险问题,不是人性善恶问题。你如果因此而进入了一个受害者的心理模式,开始钻牛角尖儿,天天挂在嘴边儿,人心不古,防人之心不可无,那这个心态就将成为你这次创业失败最大的损失。因为你封死了希望的窗口。

        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因为被骗而搞得倾家荡产,万劫不复的,反倒是那些处心积虑骗人的,都没得到什么好。所以,是诚还是诈,根本不是一个选择,那些本身就宅心仁厚的人。就是教他欺诈,他能学会吗?他要能学会,早就学会,既然学不会,那些天生善良的傻白甜就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谁都别跟我玩儿啊,我玩儿不过你们。第二个就是继续坦坦荡荡,然后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塑造自己的洞察力

    我觉得第二条路才是正途,因为两点,首先呢,因为你恪守良知,你不贪婪,你受骗的几率就小。你看看那些被割韭菜的,哪个不是想暴富的?第二,真正用心做事做成过事的人,他确实是有感觉,这个人是不是很实在,还是在吹牛,一打眼就能感觉出来。我知道我今天说的这些,有一部分人是打死都不相信的。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这是个基本的判定问题,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原因,就是有些人所在的那个人群,那个区域,那个行业确实是没有下限,那就努力往上走吧。有些人伤害别人并不是天良丧尽,而只是资源匮乏。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03 诚与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