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仰大名的一本书,看起来也很快,很多概念是已经知道的,反而收获最大的是关于穿插在其中的成人部分的内容,果然育人也是育己,要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
相关摘录如下:
1、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以前儿童根本就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所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方法。
2、词语捕捉住了感觉,稳固了感觉,清晰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明晰的属他的对象。蒙特梭利说,这个东西就叫“智力”。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
智力就是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种感觉上升,都和其中的经验和体验连在一起,儿童天生具备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个过程每个人也不一样。
3、心理学有一个共识:个性等于创造力。人的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个性的培养过程。但我们往往把个性理解错了,以为调皮捣蛋、胡思乱想的人才富有个性。其实,有个性的人对世界的感受是独特的,思维状态是独特的。秘密在于,事实上每个生命生来就是独特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在被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被泯灭了。
生命的高贵就在于你的生命跟任何其他生命都不一样,对世界万物的感知也跟别人不一样。所谓一个人的状态好,就在于他对世界的感知非常独特,和别人的不一样。就像我刚才所说,一个蒙特梭利教师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当她拿出一样教具,这个班里只有一两个孩子对它感兴趣,而不是全班孩子都扑上去,那你教育的第一步就达到了。
4、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这样的,当你给他一个全新的知识的知识时,儿童不接受。但是,如果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他认识的、已经掌握的,少一部分的内容是他没有掌握的,这时候他接受得最快。因为儿童喜欢把一个事物跟另一个事物联系起来,其实成人也一样。
5、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反复听一个故事,十天半个月也不烦,他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概念。一定要仔细为儿童选书,让他吸收好东西。
6、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必是从感觉开始,当他不断触摸、感知后,他会对他所感知的东西进行组织、分类、归纳,然后产生一个概念。这个 过程和机会要把握好,教育儿童要从现实出发,从具体出发,从事实出发,从生活出发,尽量避免想象,这是蒙特梭利方法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使现实充满了意义,使概念生成过程是完整的,从而使概念密切结合于现实,这个原则使儿童发展驾驭现实的能力,而不是去“神游”。
7、所谓的感觉训练引向概念,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感觉训练是由自我完成的没有雨感觉必须由自己体验、自己经历,最后会得出一个结果—概念,因此也被称为自我教育。
8、我们原本想,当我们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更爱我们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比我们成长得更好,但我们却做不到。因为我们的童年大都成长得不好,那些不好的东西已经作为潜意识积淀在我们身上,我们也在用这些东西对待孩子。
9、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他会对爱人顺从。什么是顺从?在感情上,在生活中,意志的升华就是顺从。
10、爱,首先是一种感觉,一种细微的感情,一种心的投向和归属,那投向中有一种安全感、自由感、轻松感、幸福感,一种完整的、被解救的感觉。爱,其次是一种给予的幸福,因为你曾感受过爱,知道被爱的感觉。而给予,就是独立的内涵。
11、遗憾的是很多大人没有这样的耐性。我们越来越发现,在生活中,不管是大夫,还是老师,甚至是家长,都很难容忍孩子自由,让孩子 有一个自我调节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自由、快乐地做他自己愿意做 的事。成人嫌麻烦,很简单,一个像木偶一样听话的孩子对成人来说 是非常简单的,成人愿意做什么事很快就能完成。可对一个自由中的 孩子我们要付出大量的工作、精力和时间。成人大多不愿把时间放在 孩子身上,挣钱重要,看电视重要,聊天重要,睡觉重要......这是一 个价值观的问题。
12、蒙 特梭利强调说:纪律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 人必须是自己的主 人,这是第一点。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 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我 称之为纪律。”
13、专注是思维活动,专注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的保证,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越多地运用智慧,人就越能保 持内心的平静,一个人在工作中,他内在的智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内心越平静,他越是守纪律。所有的儿童,当你给他提供智力发展 的所有条件,他就会特别地出息:睿智、平静、守纪律。
14、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以后,变成这样——不知道天 高地厚,自己瞎闯;失败后怨父母没有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怨 没人帮他。
15、家长的生命的状态越好,越能理解孩子。当我们了解一个人时, 我们通过他对待孩子的态度就能知道他的状态。人格状态越统一的 人,他的思想、语言、行为三者就越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