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生都不断成长的人
写到这儿第14章的最后一小节,我想起了苏联画家,这位苏联画家可以算是我所知道的人当中对世界最着迷的一个最为突出的例子
他狂热的忠于自己的艺术,他的生活是禁欲主义的生活,经常吃不饱,这不是说他挣不了钱,而是他不愿意用自己的画作来养活自己。
她排斥一切,甚至连最微不足道的妥协他也不愿意去做
根据他老姐的回忆,这位苏联画家的画室就是他的寓所,陈设简陋,过的是斯巴达式的生活
他对其他画家能保持批判的态度,就算是好的了,他也经常不承认
由于对自己艺术的着迷,他非否定其他一切艺术流派不可,只有对他的绘画,他才承认是真正的绘画,只有他自己的风格,他才承认是革命的风格,他不吝惜牺牲健康,也不吝惜离开亲人,他不顾任何艰难困苦,把自己全部的天赋异禀都投入到这个会话一件事情上
工作书写画画,站在油画前,找寻新的方式方法,所有这些也仅仅是这些,就完全构成了他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他的生活
自然对艺术抱有这样一种忠诚的态度是值得尊敬的,可是却不太容易引起人们的好感,但这个苏联画家画画,确实是让人惊讶的。
这么说来,到底是什么帮助了他呢?是他的着迷和狂热帮助了他
他那献给革命和彼得堡工人的雄伟的画幅里渗透着热情,画布上栩栩如生
这一切的获得难道跟他的着迷没有关系,或者归功于他的着迷吗?这么说来,着迷对才华才是有帮助的,难道他一点坏处都没有吗?不过当我们今天欣赏他的画作,是对这位苏联画家以什么样的代价获得这种美,试试看,问问我们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既然这种着迷能做一个画家有帮助,那他又有什么坏处呢?而对一个科学家来讲,情况可能和这个相同。
重要的是成果是发明,是获得真理。
一切似乎确实是这样,然而不知为什么我还是跟过去一样,对这种着迷没啥好感,因为总觉得他让人不愉快。有时浏览他的画作时,我从思想上感激他,却同时又感到愤怒。因为回想他的一生,我从心眼里压根否定这种生活。我就弄不明白他到底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一般说来,他到底有没有权利去这样做呢?
写信是柳比歇夫,实际能带给人们的一种小小的帮助。由于有可能帮助人,她就变得十分慷慨,他忘掉了时间,不惜一切全力以赴。他的评语实际上是一篇非常详细的评论。他无私且无偿的做这些事。他分析错误并找出可疑之处进行论证,他还做编辑的工作,也就是改正错误和指出问题以及提出建议。
不太认识的人以及完全不认识的人来向他求教,他也不会拒绝。
他工作的规模简直相当于一个类似于咨询总局和救济总局以及学术服务局那样的机关。除了学术上的意见,他还能提出道德方面的意见。
他老是毫不客气的以导师自居,他教训人提出要求并分析行为。
对我个人来说,他信封里面最宝贵的正是道德方面的教训
就拿他给一位通信者的一封信作为例子吧,见下文
说到某个人,我不相信你的观点是正确的,我更倾向于您是错误的,你写到现在搞清楚了两件事,第一你的理论就是流行病现象同太阳能的关系,这个简直是个耸人听闻的骗局,可大自然研究者协会却上了这个当
你的著作我读得不多,但我记得整本都是用法文写的,不过确实很久以前看的,把一个人称为头号骗子或者无赖,这就意味着深信这个人全部资料都毫无水平,一切都是伪造的,并且旨在达到个人卑鄙的目的
否则马上让他的结论完全是错的,也不能称它叫做骗子或者无赖,我举这么个例子吧,我读了某个作者的辉煌著作,他在里面写道,由具有真才实学的科学家们支持的理论,如果有他这样的论据,那一定会看成是出色的且言之有据的理论,他这个说法完全正确,可他的结论却一点也不正确,他说凡是王国,埃及王国和罗马王国以及以色列王国都一样
他把耶稣跟伟大的罗马帝国主教混为一谈,他认为古代的耶路撒冷就是庞贝,诸如此类
这一切能不能接受呢?我可不打算接受,但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他是骗子或者无赖
可以说他收集了像山峰那样高的一堆事实,但可以拿出像喜马拉雅山那么高的一大堆事实来反驳他
就我对达文主义所报的深刻信念和所持的态度而言,也完全可能说出此类的话来,大文和达文主义者确实收集了像山峰那么高的一大堆同他们观点一致的事实,可在博览群书之后,我可以充满信心的说,有的像喜马拉雅山那样高的一大堆事实同他文主义的观点不相协调一致,也就是完全驳倒他了
紧接着他马上写道
他耐心的并且以各种事实和例子来不断提高学术道德的标准,人们有时听他的,有时跟他争论,有时生他的气,但人们需要的是恰恰是他在道德方面的严格要求
此外我还有这么一种感觉,人们需要有人去批评指责他们
柳比歇夫利用每一次机会去寻求真心诚意和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它要求双方都能容忍不同意见,他属于那么一种罕见的人,当人们从这种人争论时会感到很愉快
当他开始同强有力的对手争论时,他力求透彻理解对方正确的一面
真正的科学家和真理的探索者,从来没有绝对的信念(这里说的是有争论的那些知识领域),他总是不断用新的论据来试图取得对方同意他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觉得在对方面前有什么值得自傲的优越性,也不是出自虚荣心,而首先是为了检验自己的信念
因而一直到他确定自己已经理解对方全部的论据,确信对方并非基于极为客观的材料,而是由于这种或那种偏见而持有这些观点,所以他进一步的争论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所以知道这个时候他才停止争论
笔者也就是我只有在能用与对方同等说服力来陈述对方意见,并能补充自己的意见来说明对方偏见的根源时,才能停止激烈争论
这些论证的守则就其严格程度而言,就其一丝不苟的精神而言,几乎能跟决斗的规则相媲美
如果有朝一日要从柳比歇夫的各种著作和信札里摘出有关伦理道德的语录,那就能汇集成一部道德和生活以及行为的守则大全,不能说,这是一套完整的道德伦理学说,但至少是个内容丰富的道德纲领,独特且准确
正派人的概念不大,能使柳比歇夫感到满足,仅仅就这点来讲,柳比歇夫的道德纲领就足够独特了
在柳比歇夫眼里,正派人是那些智力和道德水准相当于集体水准的人,柳比歇夫的要求可不同,她要求的是真正的道德
也就是说要求一个人能独立的提高自我修养以提高道德水准,要求一个人不是把遵守道德准则看成墨守成规,而是把它看成一种克制和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柳比歇夫明白,这样的人永远是很少的,但这个人数总是能保证人类在道德方面的进步
对他来说他心目当中有个科学家的典范
为什么他选中了这个科学家的?这完全不是由于柳比歇夫羡慕他学术方面的某些成就和他考研究考察的能力,首先是由于这个科学家的道德品质
他倒没有专门去研究回忆录之类的资料,他个人也并不认识这个科学家,柳比歇夫,他只能在阅读这个科学家的制作过程中来判断这个人
在这个科学家的著作学术里,到底有哪些精神品质吸引了柳比歇夫?
一终于成科学事业
二意识到一个科学家对人民和社会的职责
在她崇拜的每一个科学家身上,他总是把道德因素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都不是笼统的或者抽象的道德,而是总能够把某些具体的道德品质,某些实在的和积极的心灵特征激起柳比歇夫无限的敬佩
他一贯利用可能的机会给自己的朋友们发表赞扬投去欣赏的目光,这挺让人感动的
爱因斯坦和甘地也让柳比歇夫肃然起敬
在柳比歇夫紧张的精神生活中,他崇拜的英雄和他喜爱的人以及他的表率都在不断变化
仔细考察,这种变化应该是挺有意思的,对于柳比歇夫,任何时候都不能说它已经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他永远是正在逐步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一直在探索却一直在变化,他总是重新考虑,不断提高对自己和理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