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ETF系列八: ETF的发展趋势

19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行情走暖,风靡全球股市的投资利器ETF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大家视野中,ETF凭借其便捷性、高透明度、强流动性、低风险性等成为股民新宠,本文ETF专题系列将从八个方面为还没了解ETF的读者详细解剖ETF。

文章目录

普通投资者如何理解ETF

国内外ETF发展现状

国内ETF产品

ETF与其他基金的区别

如何选择ETF

为什么ETF更适合普通股民?

普通投资者如何参与ETF投资

ETF的发展趋势

今天的主题是ETF的发展趋势

过去两年来,国内公募基金市场上,监管持续加码,传统型货币基金规模持续缩水,同时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投资热兴起。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近两年来,公募市场共成立109只ETF基金,最新场内份额合计达到4521.07亿份。

作为指数型投资工具,ETF具有成本低、透明度高、跟踪误差小等优势,兼具一级市场实物申购赎回以及二级市场买卖交易等多项功能使其具备显著的流动性优势,目前ETF已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基础产品。2015年以来,随着允许养老金入市、外资流入加速,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为ETF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机会。围绕提升ETF产品的投资、套利、风险对冲等功能。我们认为未来ETF的发展存在于以下几个方向上:

一、产品不断创新,配套机制不断完善,资产配置能力及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目前国内ETF产品仍以股票型ETF为主,债券型、商品型和跨境ETF等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力发展多类型ETF将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提供更多便利。与海外市场相比,我国境内的杠杆/反向ETF市场仍是空白,随着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有序发展以及资本市场交易机制的完善,推出正反向多倍杠杆ETF有利于增强A股市场流动性,更好地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为投资者提供廉价的杠杆工具,可以为机构投资者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提供更多策略可操作空间。

二、新基金低费率将是普遍现象。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买入ETF,2019年有部分头部基金公司将ETF基金管理费率降至0.15%,托管费率降至0.05%后,其他公司及时跟进,导致“价格战”白热化。

当前市场环境还未成熟到低费率或者零费率运营ETF产品的阶段,真正的主战场还是在各家基金公司提供的差异化产品,或者是与指数公司定制开发的行业指数,或者是两至三个有效因子叠加的多因子Smart Beta指数。一味地追求低费率,可能会让公司负担更重的成本。

据了解,2019年新成立的90多只ETF基金,50%的ETF费率在0.5%以下,25%的ETF费率在0.15%,绝大部分基金公司还没有享受到ETF大幅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费率就已降到很低,想在ETF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要负担较大的发行和运行成本。基于A股波动较大的特征,我们认为,基金费率并不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对于ETF而言,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其业绩和流动性,良好的流动性可以大大节省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其重要性也高于管理费的差额。 

三、注重指数增强型投资策略,Smart Beta ETF成长潜力大。

首先,2020年被动指数投资的主题不再局限于宽基,风格鲜明的行业、主题、因子、商品、跨境等ETF也将受到投资者的关注,ETF的工具化属性日益凸显,逐步实现大类资产的覆盖。其次,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的多样化反过来要求基金公司加快完善自身的产品线布局,同时对基金管理人及各类产品的管理能力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如果2020年出现结构性行情,大盘指数处于窄幅震荡状态,局部行业机会将更大,比如5G、新能源和电子等行业。

在股票型ETF中, Smart Beta策略ETF产品自2006年在国内成功“破冰”后,分别于2009年至2012年和2018年迎来两次发展小高潮。宽基指数的容量天花板高,行业指数容易出现一些‘风口’,而Smart Beta指数如果设计得当会具备取得长期超额收益的潜力。

Smart Beta有很多策略可进行实施,这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可以作为重点布局和赶超的方向,提供更多差异化发展的路径。与主动投资相比, Smart Beta具有透明度较高,成本较低,容量较大,风险较分散化,可复制性较强等优势。海外Smart Beta已渐成主流品种之一,国内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但近两年投资者对Smart Beta产品的认可已有较大提高,相信一些投资逻辑清晰、容易理解的因子如红利、价值因子或能够进一步被大众所接受。 

Smart Beta ETF国内发展现状

可能大家对Smart Beta ETF比较陌生,这里补充介绍一下。

由于国内Smart Beta ETF起步晚,投资者认知度不高等多方面原因,与海外发达市场相比,国内Smart Beta ETF市场仍有广阔空间。与此同时,在市场有效性不断提升,投资者机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内宽基规模指数ETF规模出现急剧增长,宽基Smart Beta ETF作为重要的长期战略发展方向之一,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基金管理人关注。

①国内Smart Beta ETF规模大幅增长

2006年,华泰柏瑞发行上市了上证红利ETF,成为国内第一只Smart Beta ETF。时至今日,国内Smart Beta ETF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9年末,Smart Beta ETF数量为23只,合计规模158.5亿元,规模同比增长152.3%,但仅占所有股票型ETF规模的7%。


②以红利与基本面为主,产品将日益丰富

截止2019年末,国内市场Smart Beta ETF共23只,策略涵盖红利、基本面、多因子、低波动等。红利与基本面等易于被投资者理解的产品规模相对较大且实现了较高的规模增长,两者产品合计规模约100.7亿元,占比63.5%。此外,多因子策略逐步受到市场认可,产品规模合计为16.3亿元。虽然国内Smart Beta ETF产品发展势头良好,但无论是策略的多样性还是规模占比都与海外存在较大差距,在策略多样性供给与培育投资者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③市场集中度低于发达市场,空间广阔

缺乏成功示范效应使基金管理人更多倾向于尝试性探索,尚未出现专注于Smart Beta领域的发行人。国内市场23只Smart Beta ETF产品分别由17个基金公司发行,规模Top5发行人的产品规模占比为71.1%。相比国外市场,国内发行人较为分散,且发行产品数目最多不超过3只,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竞争程度较低,市场空间较为广阔。

④普通指数基金是重要组成部分

因ETF产品维持成本较高,诸多基金管理人布局Smart Beta策略时会采用普通指数型基金的形式。截止2019年末,A股Smart Beta普通指数基金(含LOF)在市场共有38只,合计规模156.3亿元,总体上与ETF形成了平分秋色的格局。

在策略上,指数基金同样覆盖红利、价值、基本面等策略,不同的是运用了质量与高贝塔策略。从规模看,指数基金中红利与价值规模较大,合计规模95.7亿元,占比61.3%。

本【小白理财】ETF系列到这里就更新完毕了,敬请期待学苑更多精品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白理财】ETF系列八: ETF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