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毋伤:既然没有做过女儿,那就接受自己一直做别人的母亲

在女儿不吃饭的时候,母亲会说“天天不吃饭,吃一些垃圾食品对身体不好”

在女儿吃饭的时候,母亲会说“光知道吃,吃这么多,胖死算了”

也许我们在生活里会受到很多这样母亲逻辑完全不一致的评判。

究竟是从来意识不到自己受到压迫、从未觉醒过的人更痛苦,还是那些意识到自己受到压迫,承受着痛苦却有权力选择新生的人更痛苦?

市面上的心理类书籍越来越多,《母爱毋伤》选择了母女关系这一极小的视角,向读者科普了自恋型人格的母亲对于女儿的一系列影响以及如何作为女儿如何疏导自己的情绪。尽管这个切入点很小,但是涉及的人群却很大。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被极大满足后精神需求被快速提上了人们生活的舒适圈需求中。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生活在社会极速变化的社会中的,但是所有人的精神上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吸纳和沉淀这样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我们这一代原生家庭问题成为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但是为什么这本书只讲了母女关系却没有讲母子关系呢?因为自恋型母亲对于儿子和女儿的带来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这群妈妈养出来的儿子,因为母子间性别不同的加持,儿子在一定程度上代位行使了母亲“老公”的位置,同时母亲潜意识中的“厌女慕男”在儿子的身上得到了更加深刻地释放。因此,在现代社会被自恋型母亲养大的孩子大批量成为了所谓“妈宝男”。而“妈宝男”的意识如果没有觉醒,他们在社会活动中或者婚姻生活中都有可能成为物质上的利益既得者,因此没有成为这本书主要讨论的对象。

而由自恋型母亲养大的女儿,因为深受母亲的强力控制又或者收到母亲潜意识中“厌女”理念的影响,会让自己在心灵成长以及人际关系中更难获得帮助。同时,自恋型母亲经营的家庭中,更容易出现离异、父亲出轨或者对母亲暴力相向,作为女儿目睹了爸爸对妈妈的伤害,会形成更严重的后果——她们既会为妈妈心痛,又为自己被妈妈控制而痛苦。在父母夹击中,这些女儿们动弹不得。父母都不是女儿心灵的避难所,这种经历可能会让女儿不敢相信任何人,在成年后的社会关系中更难建立支撑点,成年后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很多女孩儿在意识到这件事以后或者觉得开始对于生活的环境感到有些不对劲以后如果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答案,那么《母爱毋伤》这本书,也许可以提供一些正在或者曾经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女儿们一些思考。

一、自恋型人格的特征表现——我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是我说不清

无辜的是这些因为时代受伤的女人。也许自恋型的母亲给女儿带来了很多伤害,但是这些母亲才是真正从禁锢中被释放的人。她们大约出生在六七十年代,在童年时代叠加了数不清的时代创伤,她们几乎已经没有能力在创伤中得到修复了,这导致她们虚构出来的自我离现实更远,需要更多对现实的扭曲和控制来保持幻想的稳定。

她们那个年代的女性遗留的幻想定义就只有两点——驭夫或者母凭子贵。但是这与现代社会对于我们定义又有了一定的不匹配,所以,在中国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家庭结构:强势的母亲、无能或者出逃的父亲以及被控制到失去灵魂的孩子。

出生于这种家庭的女儿长大后通常会产生三种幻觉:

(1)厌女幻觉:我所有的不幸都来自于我不是男孩儿

(2)被爱幻觉:他们已经很爱我了,我过成这样是因为我不够好

(3)讨好幻觉:我的一生就是来承受不幸、讨好他人的

但是其实,这些都是由自恋型人格母亲养育后带来的遗留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自恋型人格的母亲呢?

自恋型母亲在与女儿的互动中经常会有以下表现:

(1)女儿与妈妈相处的过程中经常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女儿还是妈妈;

(2)妈妈对于女儿一切要求都无条件满足以及过度宠溺;

(3)不管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得到的都是妈妈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4)妈妈对于女儿总是有一些不切实际、完全没有办法实现的期待;

(5)妈妈嫉妒女儿比自己年轻、比自己漂亮;

(6)如果妈妈对于女儿的一切细节无法掌控的时候会暴露特别多的焦虑;

(7)妈妈对于物质生活过度关注以及在对外交流时非常喜欢博眼球;

(8)妈妈从来不听女儿的要求,对于女儿的情绪没有办法共情。

二、女儿们的后遗症——我做了一切能做的,但是她就是不爱我

对于面对自恋型妈妈的女儿来说,她们没有办法理解什么叫做无条件的爱。她们从小要做的就是争取母亲的爱,而自己费劲争取来的爱也会转瞬即逝。为了取悦母亲、安慰自己,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做出很多古怪的事情,发展出很多极具个人特色的奇怪的求生机制。当然,这些求生机制中,没有任何一样是健康的。它们只是在女儿们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去做的时候因为一些偶然而产生的安慰剂。

(1)她们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在日常生活中,她们很难照顾好自己,因为她认为任何形式的快乐都要付出代价,她没有学会如何爱自己。

(2)她们更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有的因为想要尽量减少争吵而无休止的进行无意义道歉从而养成了回避型人格。有的总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开始对于现实世界失去合理的评判,将过多的错误揽在自己的身上形成自罪意识,进而减少对未来的期待。

(3)她们更容易患上复杂性应激障碍。在日常生活中会将更多现实与幻觉接轨,不受控制地出现一些念头或者图像,情感麻木,对人际关系产生扭曲的定义。

(4)她们很难信任她人。自恋者的女儿们习惯了不依赖他人,这种不信任感贯穿了她所有的关系。尤其是当父母对女儿进行过双重打击时,她们在社会上找不到任何一个让她们舒适的群体来放松精神。

(5)她们容易习得自残倾向。自恋型母亲养大的女儿对于自己的情绪认知和疏导是有着严重误区的。她们心底压抑了太多的悲伤与愤怒,这些情绪无法合理的排解最终成为了不良嗜好。

三、情绪的认知和疏导——学会接受我不愿意接受的真实

我们期待正义与公平,不能接受区别对待,可现实中许多事就是不公平的。在与自恋型母亲的关系中,除非你接受了这种关系的本质,否则你永远都会觉得不舒服。

其实我们想要修正错误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我们要承认自己错了。所以,对于很多饱受自恋型母亲折磨的女儿来说,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尊重心里那些不舒服的感觉,承认我的现状就是这样。

搞清这样的现实是修复自我中最重要的一步,也许有很多人觉得极其别扭又或者觉得没有必要,但是这是解放自己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办法。

同时,我们要学会做的就是采取与感觉相悖的行为。如果你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让你感到有一些不舒服,那么立刻去做,同时在强迫自己采取行动的时候给自己一些信心。一旦养成习惯,感觉和行为会慢慢进行统一。

四、学会长大——如果没有人关爱的话,自己爱自己也很好

其实,自恋型母亲养大的女儿大部分都缺乏当女儿的真正感受。所以,有些时候正确的做法会让我们很失望,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但是,既然现实已经是如此,那么对于这些女儿来说最正确的做法是,切切实实拿起当母亲的架子,为自己的母亲真正当一回母亲。

这一次,不是由你的母亲来控制你,而是由你来引导你的母亲走出泥潭。

你失去了本该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东西,这一点永远无法弥补。面对这一现实并且坦然接受,这很困难也很关键。无论你如何抗拒、不愿接受,事实永远都不会改变。对现实抵触越久,困在过去的时间就越长,越无法抵达健康、有意义的人生。

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与母亲划清边界,减少作为女儿产生的情绪依赖。我们面对母亲要使用与现实相统一的表达,让她们在我们的引导下去做与现实相符合的事情。

同时,我们要学会时时刻刻爱护自己、保护自己,同时在社会关系中不断地去寻找能够支持自己的人和团队。最后就是,如果家庭生活真的让人感到悲伤,不妨从事业上为自己找一点动力,它会让我们的生活点燃一个希望之光。

最后,如果你没有办法好好拯救你自己,或者拯救自己需要时间,也请不要责怪你的妈妈。毕竟,走出更深更痛的幻觉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能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爱毋伤:既然没有做过女儿,那就接受自己一直做别人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