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谁说只有青年人才应该看

人是懒惰到极点的生物,身体上是,思想上更是,想要安逸真是容易,想要成长就要想办法找点骂,骂得不清楚明白点,就真觉得自己又行了。

《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说来惭愧,这是写给中学生的读物,但是读起来依然觉得自己有很多事没有做到,忍不住要嫌弃自己只长年纪不长本事,事务上的进益也少,思想上的进益也少,心智上更不用提,不仅没有成长,到是要往衰老的方向去了。

读书的时候不能理解那些上了班就不读书的人,上了班才明白工作对人精力的消耗,尤其它忙起来的时候,我有太多的事想做,有太多的能力想要精进,但时常被工作中密集又重复的劳动困住,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精力,主要是精力,时间反倒是其次的。

扯远了,聊其中的两个小篇章吧,《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以及《谈十字街头》,虽然是中学生读物,但我相信自己中学的时候绝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这本书的含义,反倒是现在对这本书的一些表述有所感触,这书出版于1929年,确是太阳底下并无新事啊。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一篇里,谈到请愿与游行不过是嗓门大的争吵,“日哭夜哭能哭死董卓否?”的翻版,这种声势浩大的行动,在国际外交中确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微乎其微。先生提到“夫人先自侮,然后人侮之”,“自侮”的成分一日不减,就不能怪别人侮你。国家的积弱与弊病才是根源,向外人争“脸”固然重要,但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丑”,社会运动太多高谈阔论,不落实处,“别人鼓吹普及教育,我只提起粉笔勤勤恳恳地当一个小学教员;别人提倡国货,我只能穿起土布衣到乡下去办一个小工厂……”

我得记着点这些话,当我又打算比比叨一些国际形势国家大事的时候,我得把这些话翻出来抽自己两巴掌。

另外一篇《谈十字街头》,这是一个永恒的困惑,每一个象牙塔里出来的学生都要走向十字街头,是更快的融入世俗堕落or新生,还是梗着脖子非要走自己的路,总之我不要成为世俗里最坏的那一个,同时也既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成为像十字街头宣战的人。我想这是大多数人的尺度,既不过低,也不出头,我小心的维持着这样不上不下的状态。拉我向上的绳子,一方面来自学校,我不敢完全脱离校园或是完全摆脱上学时的习惯,另一方面来自读书,尤其是文学性的、艺术性的、学术探讨类的,比较脱离社会事务的书,但我也明显感受到向上的绳子力量在变弱了,社会的毒打自有消灭少年意气的办法。

时间真是紧张,只能聊这些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谁说只有青年人才应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