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齐白石》有感

            读《齐白石》有感

        我对艺术是纯粹的门外汉。因工作关系也难免接触书法绘画金石摄影等,一来二去也产生了点兴趣。碰巧,遇到《齐白石》一书,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遍。

        我对齐白石是很敬重的,原因有四,一是他以一个农民子弟跻身画坛高峰,成为"人民艺术家","草根"照样了不起,打破了"血统论",是催人奋进的"进军曲";二是他有良知,所画虾鸡鸟虫等极有生活情趣,做人讲良知,爱国家、重情义、不媚不俗;三是有毅力有定力,辉煌的背后是苦难,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四是不忘家庭,家庭事业,二者平衡,而且子女也多。没有血统谈不上道统、传统,这是基础。不爱子女不爱家人的人,肯定难说是一个好人,对子女家人尽不到责任的人,肯定是人生一大遗憾。

        上苍永远是公平的,我们只管做好自己即可。我们遇到的任何人与事,恰恰是上天对我们的精雕细琢。假如齐白石家境富裕,他可能走仕途经济一途;假如他身强力壮,他可能是个老老实实的庄稼汉或粗木工;假如社会安定,他可能乡下归隐自得其乐,不一定背井离乡,北平卖画,等等。这么多了"假如",当时,都给他造成很大的身心折磨;他成名成家了,回头再看,所谓的"身心折磨",哪一个又不是上天的眷顾?正如某人"发大财升大官,大富大贵,大红大紫",有一天,该人"掐监入犾、大起大落、妻离子散",才明白,当时所谓"升官发财"不过是小鬼上身、阎王催命。缘来缘去如流水,善缘恶缘分不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当如何面对各种境遇机缘?齐白石给出了答案,不违良知,率性而为,做自己想(兴趣)做的,而且坚定的做下去。也就是常说的,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中的"不变",随缘尽性、尽性随缘中的"尽性"。

        相信感召效应,你是什么,你便遇到什么,是佛是魔在己不在人。齐白石很幸运,遇到好女人(妻妾)、好老师、好朋友、好机缘,可以说"三千宠爱在一身",试想,他如果不是有良知有才气有毅力的好人,会遇到这么多的"好"吗?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圣贤之道,不假外求。答案,佛(魔)在心中,做好自己。

        二代很难。齐百石徒子徒孙不下几百上千,但截止目前,还没有超越他的。我想到所谓"富二代""官二代"问题。创业难守业更难。还不说"二代"成了"八旗子弟",只是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他即使想励精图志也难,因为他"生于宫墙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根本不知道底层生活、现实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做事决策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岂有不败之理?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实在佩服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企业家,不给后人留金银财宝,只留精神财富。因为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如想不败不完蛋,万代绵延,子孙祭祀不绝,可能此为唯一的办法一一让子女重头做起,从底层做起,从艰苦中做起。其他,决不可能。

        走进古人,再进出古人;走进自己,再走出自己,这是成为大家的必由之路。现在总讲什么"决窍""秘笈",根本不存在,有的只是拙只是勤,大拙即大巧。书山有路勤为径,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投奸取巧可能是最蠢最愚的人了。没有走进古人(先圣先贤)就妄评古人,就想创新,不过是痴人说梦,不自量力;走进古人画地为牢,拘泥自守,不能自拔,自然难有大家风范。对自己也是这个道理。辨证法讲"否定之否定定律",佛教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是一个道理,打破迷信,丢断幻想,准备创新。

        家家如是。家就是大家,就是真家,不管是政治家企业家,还是艺术家军事家,只要是真正的"家",而不是政客之类的假家,即"客"如政客,不是小头小脸的小家,都很了不起,不过用的武器不同而已一一政治家用权力、企业家用金钱、艺术家用口和笔、军事家用枪炮,造福国家民族与人民,他们有情怀有奉献有担当,有德有才,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有苦有乐,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以什么的心态去做,永远有一颗纯真赤子之心,永远敬天爱人良知至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齐白石》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