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文1: 学会这5点,旧素材照样写出好文章。

图片发自App

对于新媒体观点文来说,缺乏素材是作者遇到的普遍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长年累月的积累,很难占有新奇丰富的素材。

面对那些用烂的素材,我们避犹不及。

怕读者的耳朵早就生出了老茧;

怕编辑挑剔的目光瞅一眼,就因为老掉牙的素材直接略过你的文章;

更怕自己写着写着就落入俗套,连自己都心生嫌弃。

但今天拆了一篇文章,发现里面用的全是旧素材, 作者却推陈出新,炒了一道新菜。

我归纳了一下,使用旧素材出新的4条心法如下:

1、素材短小、琐碎,正面反面反复交替论证。

文中虽然使用的都是旧素材,但长话短说,每个素材只有一两行内容,重点阐述道理。

虽然单个素材短小,但搁不住数量多,正面反面反复论证,制造了论证的弹性和力度。

像打乒乓球,使用拉长线的战术,往往只用一两个素材,缺乏力度;

使用短线扣杀战术,有破有立,大战一百个回合,产生的是激烈厮杀的氛围,这种素材使用方式本身就很强大,反而忽略了素材是否陈旧。

2、素材来源广泛,注意搭配。

总结下来,文章有8种素材来源。

有微博,新闻,普遍现象,外国著作,古文,知乎,评论,人物传记名言。

不同的素材来源交叉使用,避免了使用同一类素材的单调和偏颇,给人知识广博的感觉。

好比一道菜肴,有天上飞的,有水里游的,有山上采的,有地里摘的。

即使不够新鲜,花样也足够多,看上去很丰盛。至少在“色”上下足了功夫。

3、对旧素材要有翻新。

旧素材不能原封不动的引用,不仅要有缩减提炼,还要有补充内容,或使用新的角度。

比如,文章使用“一门4清北”的寒门逆袭素材,这条新闻在一段时间内是被用烂了的,不是被媒体拿来励志,就是用来推翻阶层固化论。

但这篇文章使用了一条补充信息,即政府奖励30万。

这是之前没有被重视的信息点。

作者不但做了补充,而且以此为落脚点,来论证:“只要你肯往上爬,一样可以把公平握在手里。”

素材无论新旧,都是为观点服务的。

只要你的观点够新,角度够奇,能将旧素材多补充一点,非常精准地咬合了你的观点,同样是非常精彩的桥段。

之前,我发表在一个亲子号的一篇文章中,使用过“遂宁公交乘客暴打熊孩子”案例。

我补充了一条记者事后采访信息,说明了事态的严重性跟当初报道不符,用来论证这个世界并不欢迎熊孩子。

这也是一次运用旧素材,推陈出新的成功实践。

4、毫无新意的普遍现象,也可以当做素材。

文中使用了4处普遍现象,足足有600到800字左右。

比如:

别人在看书的时候,你在抖音上刷的不亦乐乎。
别人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时候,你在饭桌上大快朵颐。
别人利用周末学习充电,提高自己的时候,你却睡到了中午12点。
我们总是抱怨每天工作太多,劳累过度,休息不好,心情糟糕,抱怨各种不公平。
苦衷太多,都是时代不好,总是怪时代不好,明明就是自己不行。

这样大篇幅的常规现象做素材,4处加起来几乎是一整节的篇幅,占了整个文章的1/3,非常震撼。

这样的素材,是不需要积累的,只需要你归纳总结生活。

有种占便宜的感觉,也非常佩服作者老练的思路。

5、善于用名言装点素材。

全文引用名言不下10次,名言既可以当论据,又可以当素材,还特别有说服力。

是新媒体文章最重要的风格与要素

这篇文章中的名言,引用非常灵活,不会直接“某某某说”,而是:

某某说的好……

有一句话说……

我很认同谁谁谁的观点……

避免重复枯燥的引用,给人带来的说教感。

而且名言的强大之处在于说服力强,好看不明觉厉,像花边和条纹,可以装饰枯燥的新闻和案例。

当然,常用的搭配是:名言+对应的个人观点阐述。

用别人的话,也要带上自己的思考,你的思想就是知识的增量。

写作中注意这5点,我们就再也不担心素材不够用了。

以上,与热爱写作的朋友一起学习,也希望你能在评论区跟我一起切磋琢磨,互相提高写作技能。


作者:冰雪溪,用文字认识自己,用文字与你相遇。公众号@冰雪溪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文1: 学会这5点,旧素材照样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