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之学习2》——学习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昨天下午和孙先生一起晚饭,他跟我说,今年他们学院报考人数500多人,而他们教研室招聘人数不足十人。且不说,这场考试的激烈程度,再过几天,就到人生中大考之高考了。

高考,是人生的第一大考试,也似乎在无数学生的心里认为,走过高考,人生再也不惧怕考试了。

可事实上,人生哪是一高考就走过的呢,专升本考试、研究生考试、入编考试、资格证考试……所以啊,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01

近来,许多学生慌了,有些学生为了提高总分,一番自我分析后,决定“保强弃弱”,把精力集中在优势学科上,而放弃弱势学科。

这个行为切不可取,且不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老道理,就实际效果来说,强学科,再提升难度大,提升空间小。而弱势学科,学起来,主攻基础,进步空间大,学学总归有效果,帮你在高考中,相对简单的获取该学科的基础题分数。

很多学生,越到最后冲刺,心态越慌,觉得自己前期没有下功夫,欠缺太多,一定会比较差。

但我想说,学习你忽略了“记忆规律”,很多前面的学习很努力,但是如果后面他不复习巩固,会轻而易举地忘掉,说做“无用功”也不为过。所以才会有“二八定律”,可以理解为,学习的成果取决于最后这20%的努力。这也可以来解释“突击”学习的最终成果。

所以,越到最后,越努力,越要拼。拼时间,拼精力,拼状态。

你想想,上考场前,你看得知识点,看得题目,印象多么深刻,还有比这更印象深刻的时候吗?可以说,实际效益非常大。

而且,还有一个特别的规律,考前看得东西,恰恰容易被考到,你说好巧不巧?还有比这更让人带劲的学习过程吗?

所以,不管你参加何种考试,这些方法一样适用,学习有方法,有策略,没有策略,就是等待失败。要知道,考试就一场竞争,不是上天的评“努力”大赏。

                                02

可是,明明知道考前学习很重要,但情绪焦虑怎么办?办法就是,觉知它就可以了,告诉自己“我的情绪好像在波动,我知道了。”然后,开始学习,可能一开始学不进去,但请坚持一下,慢慢地你会发现好像自己学进去了,有种“渐入佳境”的感觉,而焦虑的情绪好像一不留神,大脑忘记了。

不想做,那只是思想而已,行动动起来就可以了。在行动过程中,思想逐渐会淡化的。正如村上说“不想跑步才去跑步,这才是跑步的意义。”不想学习,才要学习,这才是学习之道。

                                03

再来说说我们的大脑,它确是越用越活,但不是永不知疲倦。所以你的学习,要集中学习一段时间,通常一小时左右,要休息下,给大脑自我运行的时间和空间,接下来换个科目,或者换个方式学习,刚才是背书,接下来可以换做题等等。

这种切换,会好过让大脑持续做一件事,效率高,同时大脑的活跃度,也能保持较高水平。就比如,不会一个问题,可以暂且放下,也许会在上卫生间的过程中,灵感突然乍现。

这也是为什么告诉大家,考场中,不会做某个题,千万别死抠不放,可以暂且不做,继续做下面的题目,写后面的题目中,你也许会突然顿悟,忽然“想明白了怎么回事”,也许后面的某个题,会给你一些提示,或者你做做后面的题,大脑活跃度更高了,更有利于你解决前面那个不会的题……

如果以上情况都没发生,那起码你在考试的有限时间内完成了你能写出来的题目,不至于发生考试结束了,题目未完成的悲惨事情。

再来,大脑喜欢输出,喜欢情境。你现在回想一下,给别人讲过得题目,是不是印象深刻?和同学争论的某题,是不是印象深刻?老师讲错的那个知识点,是不是印象深刻?这无一不透露着大脑的喜好特征。

在没有人问你题的时间,你可以自己讲,看过答案后,合上答案,自己说一遍,这要远远好过你一直对着书本看。给知识制造情境,制造链接,比如可以画画逻辑图,比如可以想象一下,编个序号,然后构建出应用场景……其实,学习过程就是斗智斗勇,充满乐趣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乏味无趣。

方法或策略可大可小,还有许多,但最后想说的是,正如那句话说所讲“学习是一生浪漫的开始”,愿你早日找到这份浪漫。

当然,学习也是一份长期的投入,有方法有策略,但不提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要知道量的积累才会最终赢来质的飞跃,所以,我们要终身学习,永怀赤城。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见之学习2》——学习是一生浪漫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