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D87培养孩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成为小小社交达人

2018-8-26

一、乐于分享,让乐趣翻倍

幼儿自进入幼儿园起,就正式第一步迈入了社会,开始了人际交往,学习与同伴、同老师相处,在幼儿园我们会发现,幼儿与同伴相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不懂得分享,常常因为抢夺玩具而打架,缺乏分享精神,导致幼儿园老师非常头痛。

幼儿由于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更多的原因是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孩子,特别是祖辈,面对家里的独苗,他们是全家人瞩目的焦点,对孩子倾注了所有的爱,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坏习惯,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渐渐成了小霸王或者小公主,每当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在地上打滚,无论怎么劝说都不行;还总是喜欢抢夺别人的东西,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人。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就体会不到分享的乐趣,无法体会到分享对于人生的特殊意义。

父母应从小引导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明白分享的重要性,改变孩子的独霸现象。在家里,不要总是把所有好吃的、好穿的都给孩子一个人,父母也要与孩子分享,做孩子的榜样,引导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因为分享,拥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宽和的语言,是流淌自心底的清泉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和媒介,语言也是汩汩流入人心底的清泉。一个人唯有内心拥有真善美,他的语言都会更加美好。很多人常常因一时逞口舌之快,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我们也会发现,现如今有很多孩子小小年纪说起话来总是恶狠狠的,不懂得宽容忍让,与父母之间发生小小的误解和争执,却将父母视为仇敌,孩子的善良纯真,到底去哪里了?

做为父母,首先要净化自己的心灵和语言,管理好自我情绪,给孩子做良好的榜样,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和干净的语言环境,让孩子的心灵更加安宁,不要因为语言的暴戾而导致亲子关系、人际关系恶化。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怎么对别人说话,孩子就会效仿。所以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骂人也许能图一时之快,但是最终非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事与愿违。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养成宽容善良的好习惯,对于任何人,都不要针锋相对。想要拥有一个好孩子,父母首先成为那样的人!


三、把他人的东西“拿”回家?父母要正确引导、规范孩子的行为。

孩子到3岁的年龄,越来越调皮,常常因为物权的纠纷与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却不能准确区分哪些东西是别人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理所当然据为己有,或者觉得玩具好玩、漂亮,就理所当然地拿回自己家。

在成人看来,会误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偷窃,而实际上,3岁的孩子根本不懂得偷窃是什么意思,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是3岁孩子正常的行为表现,孩子直到6岁及以后才会明白什么是偷窃。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要端正对于孩子把他人的东西“拿”回家的态度,才能更加理解孩子,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孩子。

父母要帮助孩子真正区分物权所属,帮助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虽然孩子不是故意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父母除了给孩子讲道理之外,还要说服孩子把东西物归原主,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物权归属的意识,才有利于孩子不断地成长,发展自己。


四、告状大王的苦恼

在幼儿教育阶段,中班的孩子最喜欢告状。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4-10岁的孩子正处于前习俗水平,当发现他人的言行举止会遭到惩罚,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人做的是错的,因而一定要检举揭发,让其受到相应的惩罚。

10-13岁的孩子处于习俗水平,他们意识到受到惩罚的言行举止未必是错误的,但是既然告状能让他们得到表扬,被证实是好孩子,所以他们还是会对告状乐此不疲。

直到13岁之后,孩子们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对社会上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具有中肯的认识,也意识到他人的行为也许不能,但是情有可原,从而做出相对理智和成熟的决定,不再盲目告状。

由此可见,小孩子爱告状是有着心理因素作为基础,因此父母或者老师无须因为孩子告状而苦恼,而要引导孩子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问题。否则,孩子一味地告状很容易破坏人际关系,也会使孩子陷入苦恼之中。

每个孩子,都要从家庭走向社会,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相当于迈入了社会,走出了成为社交达人的第一步,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交意识,引导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并且教会孩子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你可能感兴趣的:(90-3-D87培养孩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成为小小社交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