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永远快乐的亲子关系——用游戏化的方式

游戏化实战.jpg

当看到游戏化实战的时候,可能很多的小伙伴会想游戏化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或者说,我即不是产品经理也不是运营有必要去了解游戏化吗?

游戏化作为一种吸引和激励目标人群的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和职场生涯中。游戏不再只是让我们去逃避生活压力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让我们热爱生活,爱上工作的有效补充。

游戏化可以带给我们什么?

在我们还没有觉知的时候,生活早已被各种游戏所包围。

早上支付宝会推给你一条信息:你有一笔资金从余额自动转入余额宝。

晚上入睡前微信运动会告诉你,又有哪个小伙伴给你点赞,你占了多少朋友的封面。

作为创业者,如果你不懂得游戏化,头发快速离你而去会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你会发现不会游戏化的操作就代表着你不会营销。

如果你是一个新晋的小学生家长,每天在不断的与孩子斗智斗勇的时候,如果你懂得游戏化,能够把游戏化应用到亲子关系中,你会发现生活不再总是一地鸡毛,它也可以种出一片宁静。

游戏化实战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将游戏化设计更好的融入你的产品、职场生涯和生活方式中。

今天我会带着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游戏化如何应用到我们的亲子关系中。

八角行为分析.jpg

这张八角行为分析图就是本书的核心。

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中传承至今,“孝”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信念,在八角行为中这也就是核心驱动力1:史诗意义与使命感。

至今还有很多地方的孩子学习是为了父母而学习,父母也会给孩子灌输一种概念,只要你学习好,上了大学就是孝顺我了。

前几天去医院开药,听到一位妈妈打电话的时候说:“我每天帮孩子检查作业,检查了就能写完也能正确,不检查就不行。他要是不让你检查就说明他有不会的,孩子说了他能够上重点高中,就是需要大人看着才行。他那天说了上了大学就同爸爸妈妈断绝关系。我说行,我还能说什么,现在孩子青春期,不能多管,也不能打。能怎么办,就这样吧~“

这位妈妈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非常的麻木。

这可能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也确实是一些人亲子关系的真实表现。

有人说学习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但是作者说:我完全相信人类天生就有学习的欲望因为右脑核心驱动力7:未知性与好奇心(以及核心驱动力3——用不同方式使用知识的欲望在起作用。

可是你可以看到孩子学习的本来应该是由内在动机驱动,却因为外在的干涉变为了外在渴望,他们想要获得好成绩,往往不是为了自己的成就,更多是为了取悦家长和老师。

2014年的时候,作者采访了一名成绩优异的高中生。当他提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时,这位一直很礼貌而且热情的少年突然以轻蔑的语气说道:“说实话,谁毕业后还会用到高等数学?”

于是作者开始认真地给他分析学习数学的意义。比如数学能帮助科学家计算声波、重力和卫星定位信息,或者帮助天文学家计算一颗行星还有多久撞击地球。

他大声说:“哇,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

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的影响居然如此负面。许多厌学或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愚蠢,他们只是看不到学习的意义。

这种现象并不只是存在于义务教育的阶段,即使现在很多的大学生也是如此。

今年夏天的时候,我的儿子同我说:“妈妈,我决定要学习化学,从现在开始我要祖国放在第一位,把你和爸爸放在祖国的后面。”

他在小学的阶段用北方话来说,在班级里面是打郎的,初中阶段基本自主学习,一直到初中三年的时候,他对化学有了非常深厚的兴趣,直到中考进入省重点高中。在这个过程我和他爸爸基本没有陪着他学习,也不检查他的作业。

我一直告诉他,你是妈妈独一无二的孩子,妈妈对你的期望是你可以成为一个有能力照顾家庭的男人。

我们一直以来都不是以上什么高中,进入哪所大学为目标,而是去畅想未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是在今年十月的时候,他告诉我说:我要上清华,未来成为一名化学家,然后报效祖国。

这个就是核心驱动力8:由外在驱动力变为内在驱动力,由我为父母学习为我要学习。

左脑的核心驱动力本质上就是目标导向,而外在动机来自目标、目的或奖励。任务本身不必有趣或吸引人,但是由于目标或奖励的存在,会让人想要完成任务。

右脑核心驱动力则是体验导向,也就是关注过程的内在动机,你享受的是任务本身,甚至愿意花钱去做这件事。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并不是因为画可以卖钱,如果你告诉孩子你好好画,画好了妈妈奖励你100元钱。然后当一段时间后你不再去奖励的时候,很多的孩子会停止画画。

图片来源网络

当没有奖励的时候,孩子是为了快乐去画画,此时驱使他拿起画笔的是内在动机,也就是核心驱动力3:创意授权与反馈。但存在报酬后,孩子开始为了钱而画画,这个时候驱使他画画的就是外在动机,也就是核心驱动力4:所有权与拥有感。随着奖励的减少,画画就不再值得投入时间。从专业术语上来说,这叫做过度理由效应,孩子对奖励的期待渴望渐渐取代了初始的内在动机。

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合适的外在动机呢?

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小的提示,相信大家这两天都可以在樊登读书里面看到一个读书回忆录的小游戏。

这是其中的两页:

樊登一
I樊登二

这就是利用了核心驱动力5:社交影响与关联性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我们可以如何去设计,从而达到支持孩子成长的目的。

幼儿园的老师会用小星星奖励小朋友的良好表现。尽管星星贴纸不是实物奖励,孩子们仍然热衷于获得更多的星星。这个例子非常直观地体现核心驱动力2:进步与成就感。

那么这一点对于孩子的错题也同样的适用。当孩子有了错题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拷问他为什么会做错,而是看到错误背后的问题,并解决它。当孩子改正之后,记得给他一个星星贴纸,并表扬他。不是表扬他聪明,而是表扬他在遇到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在这里加一个小的插曲~

现在很多的书和公众号都会告诉大家,要多多的表扬赞美孩子。

前几天吃饭的时候,我的姐姐就说我前几天表扬女儿来着,我说她:”肤白貌美,大长腿。”然后她被我外甥女直接给打回来了,当天晚上的时候,她还用这样的话去表扬了我家的小外甥,我家小外甥一脸无语的望着她。

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表扬孩子的能力,如果表扬孩子的聪明,那么有些孩子就会觉得他所得到的好成绩是因为他聪明而得到的,那么当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会很容易有挫折感。

再分享一个小技巧,除了有很多是宝爸宝妈,还有很多小伙伴是保险行业的小伙伴,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55%靠身体语言,38%靠语气,7%靠文字。所以你说的过程中身体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决定孩子是否能够接收到你所传达的信息。

如果你想要同孩子谈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时候,建议你坐在孩子的侧面,用平视的角度,身体放松,注意自己的语气,放平和。你会发现你同孩子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的有效。

瑞·达得欧在《原则》一书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说:

我们家长和学校太过于强调学生时时要把题做对。但对我来说,学校里学习最好的学生可能往往是那些最不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的人,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把做错题当成失败的代名词,而不是把犯错看成学习的机会。这反而成为他们进步的主要障碍。聪明的人善于拥抱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从而能远远超越那些与他们水平相当,但更自负的同学、同辈。就如正如托马斯·爱迪生所言:“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成功的方法。”

因为现在有很多的二娃爸妈,在这里推荐给大家两本书——《游戏力》1、2两册,对于有小宝宝的家庭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生活中的日常,当父母可以真正的参与其中的时候,当生活不再单调而是充满趣味的时候,相信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的和谐。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造永远快乐的亲子关系——用游戏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