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道森事件的深思,父母角色的缺失

    看到26岁摄影创作者鹿道森事件的报道,我当时是惊鹗的,一个如此鲜活的生命,是花开在最艳的时刻,是人生才开始的时候,他却选择彻底的放弃生命,不愿意留下来,是什么摧毁了他?看完他的遗书,心中感到无比的心疼、宛惜和沉重。从他的童年到成年的这段人生历程,父母的角色是严重的缺失,他太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支持和爱了,哪怕是父母在他需要的某一个关键时刻,能够注意到孩子的真正想法,能拉他一把,他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他是积攒了太多的失望和无助, 陷入了往覆循环的悲观情绪里,而无法自我救赎,挣扎出来。                                              从农村的留守儿童,到校园的霸凌经历者,从寄人篱下的少年到独居的青年,摄影创作者,追梦的人,他的每一个身份都在宣告,他是多么渴望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他内心是多么的孤独,唯一让他感到温暖的是跟外婆相处的短暂岁月。                                                                        古语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幼年是孩子性格成长的最敏感的时期,也是孩子最需要得到关爱和呵护的时期,一个孩子儿童时期成长的缺陷有时候终其一生也未必能补救回来,就像他说的,他在9岁那一年已经萌发了逃离家的想法,他作为农村的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严重缺乏爱,导致他没有安全感,产生恐惧和不安,觉得自己是被遗弃的人,这个阴影一直陪伴着他,我想不管父母是出于生存或者是任何其他的需要,离开年幼的孩子,都应该时常与孩子沟通,都要让孩子觉得是被爱的,最起码在父母的眼中,他是独一无二的。                                        而他经历长期的校园霸凌,各种外号“娘炮,假妹……”,让下脆,被威胁,拦着路不让你走,一群人期负你,排挤……这些来自同龄人带来的肉体上的和心灵上的创伤,为什么没有得到解救,为什么没有人引导他如何去面对?这就是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关注和支持,哪怕父母做过一次为孩子撑腰的事,去理解孩子真正的感受,他也不至于要忍受这些不公平的待遇,也会懂得如何去反抗和自我保护,也不会选择沉默。                              寄人篱下的少年生活,让他感觉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温保的问题是解决了,但他的心无处安放,他觉得无依无靠,患得患失。而满心欢喜回归到家里,父母无休止的争吵,让他感觉家就是父母燃烧哨烟的战场,控制欲强的母亲,不负责任的父亲,让他觉得父母只在乎金钱,名利和地位,他没有得到父母的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支持,即使是独居,自己经济独立了,他依然觉得自己很穷,依然孤独。假如父母能在电话里少一点抱怨,多给孩子一些温暖,多一些关怀的话语,这个本科毕业的孩子也不会焦虑到因为生活一时的困难而选择逃离。                                          长久的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他就像一个困兽一样,不断地自我否定,不断地自我折磨,不断地去撕裂自己的伤口,困在自己的悲网中无法逃脱,无法自我疗愈,选择了最惨烈的方式结束短暂的人生,希望他的离开,带给更多父母是警醒,是担当,使父母肩负起对孩子使命和责任!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关注和点赞,后面将会带来更多的好文,期待与你的相遇,追梦的小脚丫!

你可能感兴趣的:(鹿道森事件的深思,父母角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