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每一个关中人舌尖上的“家乡”

图片发自App

      2018年8月3日,暑假在家悠闲最后一天,中午闲来无事,心想不如中午做一顿面条给家人品尝一下。一来跟我老妈再精进一下我的面条手艺,二来难得家人都在一起,回来一周不能什么也都不做,就做一顿陕西关中人都爱吃且吃不腻的面条让全家人再尝尝。说做就做,面粉还是要让我老妈来衡量,毕竟一家四口人要做多少面条,需要多少面粉,这个我老妈再熟悉不过啦。好啦,胥家擀面条在我的手里马上就要“出生啦”。

图片发自App

      记得小时候,我老妈总是说,面有三光——手光、盆光和面光。首先面粉里切忌不能倒太多水,叫“宁可面干,不敢水多。面干好办,水多完蛋”。看经过努力我做的面团光滑细嫩,效果不错吧。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中国、阿拉伯及意大利都声称是面条的发源地,但可考的关于面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东汉时期的中国。而且在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约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发现了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长约50厘米、宽0.3厘米,由粟制成,有最早的文字和实物佐证,很明显面条是起源于中国。

        在中国,最初所有面食统称为饼,其中在汤中煮熟的叫“汤饼”,即最早的面条。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有索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称为冷淘的过水凉面;宋朝饮食市场上的面条品种达10种之多,丰富多彩,有插肉面、浇头面等;元朝出现了可以久存的挂面;明朝有制作技术高超的拉面,还有山西等地制作特殊的刀削面;清朝乾隆年间又有经过煮、炸后,再加入菜肴烧焖而熟的伊府面,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面条制品。

        传统中华面条——长寿面。中国人每逢生辰设于宴会最后必吃食品,因面条长长的,寓意长命百岁。古时吃长寿面象征祝福新生男婴长命百岁,此世俗一直沿袭下来。吃面时要将一整条面一次过吞下,既不可以筷子夹断,亦不可以口咬断之。吃长寿面除寓意长寿外,也代表敬老。有传黄帝于冬至当日得道成仙,自此以后的每一个冬至都以吃长寿面代表敬老,所以长寿面又称“冬至面”。其实有关“长寿面”的意义众说纷纭,以上仅属其中。

        寿辰时吃的面线亦会称为“寿面”。面线以福州最出名,有多种叫法:结婚时送予女方的会叫“喜面”;孕妇于产期吃的称“福面”;以面线相赠亲友的则是“太平面” ;老弱及病者吃的,属健康食品的,面线会被称为“健康面”。民间有传面线乃九天玄女为母亲王母娘娘祝寿而费煞思量所准备之贺礼。因而做面线的人家中都会供奉九天玄女的神像。福州面线的品种繁多,有鸡蛋面线、龙须面线、银丝面线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条:每一个关中人舌尖上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