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出行的岁月,透着生活的月异变迁

图片发自App

朋友圈里传了一个地图小程序,测测你出行经过了哪些地方。我一边漫不经心的选着,一边却禁不住的回忆起哪些出行的岁月……

记得小时候出行只能走路,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外婆家。可是,去一趟外婆家要翻山越岭,脚程要四个多小时。母亲去逝后,我不愿回外婆家,还因此发脾气说,没修好路就再也不去了。那时想的可仅是修个通自行车的路,因为家里终于有了一辆方便搭菜去卖的28寸凤凰牌自行车。后来我都读书毕业了,路终是修好了,修的是通汽车的路,虽然要绕很远,但总算有班车到镇上,然后再辗转搭乘农用车到外婆的岭背村。十四年后再回外婆家,拄着拐杖地外婆、头发花白的大姨见着我都痛哭失声,抓着我的手眼泪止不住的流。

中学时我考上的是市区的重点中学,学校是寄宿制,周五回家,周天晚上到校。家里没有第二辆自行车,只好结伴搭乘高中部表姐的自行车。直到第二年学校到郊区的路线开通了6路公交车。

1992年秋,初中毕业的我因家境情况,选择了上中专,也一时负气选择了外省的学校。第一次独自远行,第一次乘坐火车出行,我拽紧贴身衣袋内七凑八凑集来的学费和生活费,父亲就跟在我后面,提起一个大箱子和一个水桶,我这才知道爸爸要送我上火车,一直强装镇定的我那时莫明就心安了下来。异乡求学的四年,十六次往返乘坐火车的生涯,我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害怕去北方,太冷;害怕坐火车,太挤。后来火车一再提速,去安徽蚌埠,再不用乘上三天三夜的行程了。工作十七年后,有了桂林直达北京高铁,出差到北京更快捷了,偶尔也会选乘飞机。

工作后,我购置的第一个出行工具自行车,是奶奶抖着手借着晚上悄悄过来,塞到我手上的养老钱购买的。几年后,我换上了电动自行车。结婚后,爱人购置了摩托车,每次开摩托车几小时回老家,整个人都木了。2009年,在我们努力攒钱下,七次租房搬家后,终于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单位全额集资房),搬进新房,我们愉快地购置了四个轮子的小轿车,回老家,孩子再不用跟着风吹日晒雨淋的遭罪了。

回想这些年的出行,从步行到公交车,从自行车到摩托车、电动车,从火车到自驾,从高铁到飞机,就差没坐过游轮了。这些出行走过的日子,无不透着生活的日新月异,岁月变迁。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我在想,什么时候去看看妹妹,算是出国旅行吧。已走过半生,已无法像那些能人那样,享受时间和财务的自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比起曾经的自己,无比庆幸生活一直在进步。当然,想要更大的进步,那就付出更大的努力,找好一个方向,全力以赴一回,如果全力以赴了仍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那就学会放下,绕道或选择另一条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有适合自己达到目标终点的那条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出行的岁月,透着生活的月异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