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同行,甚感荣幸

图片发自App

【远观】

第一次接触刘老师,她是明星,我是听众。

当时只觉得虽是同一地区教师,虽然都在教书,可距离是那么遥远。

彼时,她教书已很有名堂,而今,她已经成为华阴教育的马首,所有冲出本地教师的共同导师。

当时,是在听她的示范课,我清楚的记得,她教授的是何其芳的诗歌《秋天》。

她在上面讲,我在下面想:

又亲切、又平和、又风趣的教风。

优雅的教态,流畅的引导,自然的生成,精准的评析……

教与学自然的相融为一体,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恰当的结合,而且我还记得,那一节课的板书,整个都是由孩子们去完成的。

什么叫行云流水?什么叫高屋建瓴?这些,原在天际的词汇,就这样画卷般的舒展于我的眼前。

图片发自App

【近观】

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是在一次听评课上,我离她有四五步远。

她先谦虚的以“交流”开头,而非“指点”,可是听完后,我真的觉得是“指点”,至少对于我而言是。多少“迷津”在这些“指点”下茅塞顿开。

她点评精准,言语犀利,从点评中可以看出,她是真正的“语文人”。

什么是“大国工匠”?就是把自己手里的工作做得无与伦比,精细入微,那么,这份工作就远远超过了工作本身的意义。

课标: 她了然于胸,化入无痕。

课堂 :或点染,或生花,或泼墨,无一不是浑然天成,似清风拂面,馨香宜人;又似细雨润物,悄然无声。

回程的路上,我与同行的老师评论:不虚此行,实至名归。

第二次近距离接触,是教研室于一个大雪的早晨组织的,那天,积雪足有多半尺。天很冷,我还在心里嘀咕,这么恶劣的天气,为什么不改一下日子,好在我向来为了学习,克服万难的精神,还是具备一些的。

我按时赶到了会场,先是省上专家和地区专家的报告,隐约记得,地区专家可能理论太多吧,听得我昏昏欲睡;省城的专家风采迷人,在课例部分紧紧的吸引了我。

我才知道: 我们这里波澜不惊,世外已是逐波追浪;我们还在常态课堂上随心所欲,他们已在精品课堂上走出去好远好远……

是的,同在一片蓝天下,做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最后,才是刘老师的讲座,她以一贯的又知性又随性的衣着,风采迷人的上场了。

一个人的风采,从来都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她的专题讲座名字是《语用策略之读写结合》。

以管窥豹,单看专题的名字,就知道作者精进之深了吧!

还记得她举的《猫》那一课的案例 :立刻三妹的一部分注意,就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

用现代的语法来看,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病句,其实作者自有深意。

还有《皇帝的新装》中的叹号的连用。

之前偶尔讲文章时,也会讲到标点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可从来不知道,这个被叫做“语相”。

尤其在讲座的结尾,刘老师为了提醒老师们,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她向几个老师提问,某册书中的某一个作文训练的重点,老师答不出。

刘老师就用仓央嘉措的情诗《见与不见》作为结尾,并借此呼吁老师们对学科的热爱与融入。

我会心一笑,并在心里为她拍案叫绝。

精炼、干脆、出彩,时间不长,但收益颇大。

这就是一线课堂上走出的名师,她知道老师之困惑,知道课堂问题所在,知道如何引领大家,又解决大家的困境……

图片发自App

【特写】

很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刘老师的工作坊,想来这实在是一个幸运的开始,一直在孤军奋战,突然多了许多战友,并且有一个德才兼备的引导者,领队前行,你说这是多大的一件乐事?

从此,我与刘老师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因为坊里的工作,我们互加了微信,我常常收到刘老师布置的任务,虽然这些工作让我有些疲惫,但我乐在其中。我能够感到我的业务在快速的精进。

也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任务是将平时语文的点滴做法,形成美篇。

两天后我交作业,受到了刘老师的高度肯定,竟然被我的偶像表扬,我心下自然欢喜。其实这正是刘老师的可亲之处,我们偶尔会聊会天,我们先是走近了心灵。

她的谦和风趣,总是让人如沐春风;她的友好亲切,让人欲思亲近。

我记得有人说过: “高尚与智慧的区别是,智慧者总是在展现自己,而高尚者懂得赏识别人”,刘老师正是如此。

前不久,我被学校推荐去县里赛课,刘老师在百忙之余为我指点,我是在“刘老师专栏”看她自叙奋斗的历程时,才悟到我成绩不佳的原因的。

我没有她有执着信念,我没有她有精品理想,我没有她有语文情怀,只是一味的兴随意走,故而,我成不了她。

课堂上,她是神!同行中,她是师!互助中,她是友!

愿在同行的路上,期近馨香,获得成长。

我,何其荣幸,能,与您同行!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你同行,甚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