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养胃

随着现代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胃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90%,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消化道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30%,可以说是“胃病大国”了。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目前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死亡率高居第三位。

更为严峻的是,目前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超过42万例,占到全球新发病例总数的42%,居全球首位。尤其是近年来,胃病发病年轻化,越来越多的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胃病。数据显示,19-35岁年青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胃病是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肿瘤、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部疾病的统称,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胃病一般病程较为漫长,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及健康,甚至影响生命。医学家发现萎缩性胃炎、溃疡病等可以癌变,故胃病越来越被重视。

我们应该开始注意胃的保养,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今天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享:

1.      胃的常规知识

2.      胃病的危害性

3.      胃病易患人群

4.      胃病如何改善

Part1:胃的生理知识

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位于膈下,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具有受纳食物、分泌胃液和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

胃的形态和大小随内容物的多少而不同,还可因年龄、性别、体型的不同而有差异。成年人的胃容量可达3000ml,空虚时可缩成管状。胃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和大小弯。上口为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下口为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

胃前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后下方。胃的右上缘为凹缘,称胃小弯,该弯最低点弯曲成角状,称角切迹。胃的左下缘为凸缘,称胃大弯。

胃肠道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双重支配,肠神经系统虽然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但它有独立的反射弧,具有整合功能,可直接接受胃肠道内的各种信息,可以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参与调控胃肠的功能;消化道壁内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大脑。

患胃病的原因:

1.长期饮浓茶、咖啡、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可导致胃粘膜的损伤。

2.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粘膜屏障;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不仅可影响胃粘膜的血液循环,还可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

3.幽门螺杆菌感染:

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由于它可以分泌很多毒素而造成黏膜的损伤,引起细胞凋亡,最终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损伤发生病变。


而且,幽门螺杆菌也是胃癌的一类致癌因子,它和胃癌的发病明确有关系,所以如果病人一旦出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伴有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糜烂、早癌等或者消化性溃疡等等这些疾病,建议病人一定要去医院就诊治疗,尽早“杀幽”。

4.免疫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中能检出壁细胞抗体。

5.胆汁反流: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时,胆道系统的充血、水肿、疼痛等刺激可导致胃肠神经兴奋性改变及胃肠激素的分泌紊乱,胃肠蠕动功能改变及胆汁分泌过多,可促使胆汁反流的发生。

6.其他因素: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都可引起慢性胃炎。

胃病的临床症状:

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胃部灼热等。

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出现上述症状,那么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看看是否得了胃病,及时治疗,以免给我们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Part2:胃病的危害

胃病在起病之初往往不易被人重视,因为没有危及到生命或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很多人会忽略它,不去医院接受系统的治疗。但是一旦转为慢性疾病就很可怕了。那么慢性胃病的危害到底有哪些呢?

1、慢性胃出血

大部分人会觉得危言耸听,一个小小的胃病怎么会导致出血呢?但实则不然,因为慢性胃病导致慢性胃出血的病人在临床上是极其多见的,大部分病人是因为食用粗糙、偏硬的食物导致,这种大多数是少量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由于大量血液积聚在胃中,刺激胃壁,可出现突然大量吐血,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头晕、心慌、大汗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更有甚者可出现休克。

2、反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病,无论有无症状或并发症,均应根除HP。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通过消化道传染给家人,反复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仅危害自身的身体健康,还会让家人都受疾病的困扰。所以,系统的治疗胃病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更是为了守护全家人的健康。

3、胃动力变差

长期胃部炎症会导致胃的蠕动功能下降,胃酸等消化液分泌减少,此时食物会在胃中长期停留不消化,在这种情况下,食物会慢慢发酵产气,从而出现消化不良如嗳气,腹胀的症状。

4、增加癌变风险

胃溃疡长期不治愈,有发生癌变的可能,胃黏膜长时间的炎症刺激,会使胃部的分泌腺体萎缩,久而久之便会永久的失去分泌消化液的功能,使人感觉到食欲差,并且会有腹胀、腹部隐痛的症状,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萎缩性胃炎。

Part3:胃病易患人群

胃病是非常常见的一系列胃肠道疾病的总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大家会发现胃病有一些高发人群,尤其是经常喝酒上班儿,经常出差,经常开车,还有一些老年人也更容易患上胃病,对于这5类胃病高发人群平时要注意加强胃部的养护。

1、经常喝酒的人

很多人忙于工作应酬,喝酒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饮酒会让人的食管黏膜受到刺激,从而充血水肿容易形成食管炎,进而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酸分泌,引起水肿糜烂,甚至还可能会造成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会出现恶心呕吐,烧心反酸等一系列的症状表现。

2、上班忙碌的人

上班一族平时工作忙,精神压力大,再加上饮食不规律,运动量小,容易造成神经的功能性紊乱,会对胃肠道系统带来不适,容易形成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

3、经常出差的人

让人经常出差,要坐火车坐飞机等,生活规律容易被打乱,那么胃肠道系统方面就容易发生危机,再加上在外地可能会有水土不服,饮食不当等隐患,所以胃肠道方面容易出现故障。

4、经常开车的人

在开车的过程中,血液供应到紧张的肌肉和大脑里,所以进入胃肠道的血液并不是很多,再加上开车的时候,可能容易影响就餐,所以容易出现消化系统方面的不良状况,特别是出租车司机,长途运输的司机更属于胃病的高发人群。

5、老年人

很多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开始减慢,容易出现胃胀等多方面的状况,时间长了,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还可能会引发心脏方面的不适,比如心绞痛。

上面我们介绍了5种容易患上胃病的人群,可以发现目前很多人都是其中的一种人群或者是两种人群,甚至还可能会更多,这也就是说这些人群患上胃病的几率更大一些,建议大家应该自我对照,并尽量纠正一些不良的情况,减少胃病发生。

Part4:胃病如何改善

1、慢性胃病的药物治疗

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

②抑酸或抗酸治疗:适用于胃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部饥饿痛等症状为主的患者,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③胃肠动力促进剂:适用于以上腹部饱胀等症状者,如莫沙必利。

④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适用于胃黏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药物包括保护胃黏膜的胶体果胶铋、兼有抗酸和胆盐吸附作用的铝碳酸制剂。

⑤中成药。

(注:具体用药,谨遵医嘱)

2、学会合理饮食

①好好吃饭,均衡营养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要好好吃饭,均衡营养。饮食对于胃的养护是第一位的,这里的均衡营养是要给身体提供负担小、营养密度最高的食物,给身体充分的供给。

这就要说到营养学的基本知识了,每日的营养中,都要给身体提供七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此外,蔬菜水果中丰富的植物营养素也是身体所必需的营养,它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维护健康。大方向理论虽然很简单,其实做起来却不容易,光是食物的种类,很多人就无法达标,更不要说如何从食物中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营养不均衡的现象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太多的人早餐只吃些粥、咸菜,顶多加一个鸡蛋,就匆匆上班去了,身体是很智能的,它为了保命会自动多吃一些碳水化合物,但这样不合理的早餐食物搭配就无法提供更多其它的营养,只有碳水是超标的,反而引起了虚胖。

因此,好好吃饭,均衡营养,这是一门大学问,一定要花时间在上面,学习基础的配餐,并摸索出合适自己的饮食之道来。

②规律作息,规律进食

不熬夜,三餐定时定量,这件看似很小的习惯,对于胃肠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养护。

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我们前面提到过,胃是分泌褪黑素的重要地点,为什么胃会分泌褪黑素呢?

其实褪黑素不仅仅告诉大脑细胞要休息了,还会告诉胃细胞要开始休养生息了,在褪黑素的作用下,胃酸会停止分泌,胃细胞会开始进行自我修复的程序,而打乱生物钟后,褪黑素的分泌水平就会跟着紊乱,从而影响胃的修复进程,也就破坏了胃的正常功能。

三餐定时定量也是很重要的习惯,规律的三餐能够让身体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利于胃的工作,利于营养及时消化吸收,为身体补充能量,如果三餐时间表紊乱,那么身体有可能会需要拆解自身一部分组分进行应急,就有可能影响到肠胃的工作。不定时的三餐也可能会导致暴饮暴食,因为太饿而吃下过多的食物,吃的速度又太快,胃的工作量翻倍,从而造成损伤。

其它小习惯包括吃饭不要速度太快。吃得过快,食物往往咀嚼得不细,胃就要做牙齿本该做的工作,很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产生慢性炎症,还会造成胃动力下降,增加各种疾病的可能,所以吃饭不要过快。

③饮食清淡,注意卫生

重口味的油盐通常是容易刺激胃黏膜的,有胃肠损伤的人吃太多辛辣食物,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有研究表明在进食大量辣椒之后胃黏膜会呈出血、水肿状态,偶尔饱饱口福、选择适当的辣度是可以的,但经常吃天天吃,胃肯定是会不舒服的。此外,很多人经常吃的油都是经济用油,比如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等,这些油中促发炎的因子较多,容易让胃肠出现炎症。老人常说花生吃多了会”上火“,其实就是里面的油脂属于促发炎类型的,因此这类油就要减少,而更多引入橄榄油、山茶油、亚麻籽油、紫苏油和鱼油等等天然消炎类油脂。

其次,注意饮食卫生。国人早就有长达数年的”冰与热“之争,中医常说“胃喜暖而恶湿寒”,要想保护好我们的胃,少吃冰冻的食物和凉的饭菜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胃比较喜欢温暖的食物,我们现在很多人夏天无节制的吃冷饮、喝冰水、冰冻饮料,吃冰镇西瓜,这样都对我们的脾胃是极大的伤害。特别是那些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小朋友,夏天的冷饮吃多了,脾胃运化不了,体内的寒湿就会堆积在体内,找机会发泄出来。到冬天就会反复出现肺部系统疾病。很多家长不知道什么原因,其实跟我们夏天冷冻食品吃多了有很大关系。

3、适当增加运动

长期久坐可伤肉伤脾,使人脾胃功能下降,经常运动既放松身心、增进胃肠蠕动、增强抵抗力,还可以增加胃消化能力,提高肌肉的运动力,脾胃也会慢慢变好。

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身体活动带来的消耗会增加饥饿感,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同时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4、学会调节情绪

经常思考压力过大会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系统的工作,也使粘膜修复能力下降。情绪、心态都会引起胃肠症状,长期的不良情绪也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胃肠道疾病导风险。平时要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让自己开心,减少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可以有效的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科学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