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翻看了《北野武的小酒馆》,最初我对北野武这个名字并不熟悉,经过一番搜索后才发现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鬼才导演和斜杠老年(导演、演员、漫才艺人、主持人等等),执导许多诸如《大佬》《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大逃杀》等获奖影片,听说最近还卖起了衣服,真是个能折腾的老头。
北野武出身贫寒之家,父亲是粉刷匠,除了工作时间外常年泡在小酒馆里,母亲料理一切家庭事务,是勤劳的家庭妇女也是个专横的现实主义者,她为儿子规划好了未来的唯一出路——读完理科大学去大型企业就职。但北野武一眼就望穿了这种按部就班式的无聊生活,他怕死更害怕还没留下任何能证明自己没有白活的记忆,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按他的话来说“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所以后来他搬到了浅草区,拜师学艺开启了漫才艺(相当于相声演员)人的道路,逐步成名后又在机缘巧合下踏入演艺圈转型为一名职业演员,之后又在影片里自导自演斩获日本电影多重奖项,成为日本导演界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一次惨烈的车祸后,他成了半脸面瘫,但这场事故却没有阻止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观众甚至觉得他的脸“一半让人胆寒,一半笑得天真”。他是搞笑艺人也是严肃作家;他大学没毕业但他是大学教授;他曾是出租车司机却成了全球知名的大导演,北野武就是这样一个难以被随意下定义贴标签的人,跨界在他眼里早已不是什么新词。
在本书中,北野武聊到了生死、教育、关系、规矩、电影五个方面,他的奇思妙想和熊先生这个独一无二的料理人的精湛刀工结合在一起,就做出了盛在盘子里的顶级料理。走进北野武小酒馆,听北野武这个玩世不恭的老爷子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真实而不做作,他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也是他滚烫人生的写照。下面是对本书的部分精华摘要。
生死的问题
>> 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死。如果说这是一场竞争,那么谁先达到目标谁就赢了。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向死而生”的思维模式,北野武先生才能如此坦然而坚定的选择一条“几亿度高温飞速燃烧的人生”道路,豁出一切活出自我,即使在遭遇到几近毁灭性的事故后还能全情投入到事业和生活中。当我们面对难以抉择的问题时,以终为始是一种很好的思考模式。
>> 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原本都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而把喜悦或悲哀的色彩添加上去的,是人的行为。
好事和坏事其实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客观理性的看待一件事,可以避免杞人忧天式的烦恼,更加从容的面对人生起伏。
>> 自由了的人对自由了的自己却感到极度的不适。“随便什么事你都可以自由地去做”,听到这样的话反而不知道该做什么好了。
我们渴望自由,却常常扮演“叶公好龙”,当拥有自由时却手足无措,失去方向,甚至认不清自我。失去了框架和规则的自由,也只是个伪命题。
教育的问题
>> 孩子长大成人后,等待他们的是一个“说不行就不行”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冷风吹的世界,没有忍耐力的人势必会被淘汰,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告诉自己的孩子他没有哪方面的才能,绝不是什么残酷的事。如果你觉得这么说实在受不了,那就应该去帮助孩子获得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某种才能。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任何才能,那至少你应该培养他有一颗坚韧的心,这样在他今后走上社会时哪怕被现实整得一塌糊涂、遍体鳞伤,他照样还能活下去。
>>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切都能如愿的。在这个世界上有令你感到害怕的对手,这种事情必须在小孩子的时候就植入他们的脑髓。因为孩子们在将来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比拳打脚踢要来得无情得多、也残酷得多的社会。
>> 封闭在一个缺乏竞争对手的世界里,沉浸在自我满足的感觉中,这样的人就是宅。而对正常的世界和正常的竞争呢,他们会用愚蠢一词来予以否定。但其实呢,只不过是讨厌输掉,只不过是忍受不了输掉后的伤痛,因为要输掉,所以不愿意竞争。但同时呢,又想做第一,想要得到别人的仰慕。这种不成熟的心智,就如被宠坏的孩子一般的想法,不正是宅人的本质吗?
关系的问题
>> 生存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 人这种东西啊,不管外表修饰得多么光鲜亮丽,剥掉一层皮后就只剩下了一堆欲望。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珍惜那一张皮的尊严。我想,所谓的文化也就是一张皮的尊严吧。
>>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自己有难的时候也不愿意去麻烦朋友,那才是呢。 总而言之,友谊就是单方面地为他人付出,而不是从他人那里得到什么。所谓友谊,其实就是对他人的关怀。
规矩的问题
>> 所谓规矩,从根本上考虑,其实就是为他人着想。不管你知道多少具体的、细微的规矩,如果你不懂得它的本意,如果你没有为他人着想的心思,那都是毫无意义的。反过来说,即便你不知道什么规矩,如果你能够事事为他人着想,那你做的事基本上也不会很不符合规矩。
>> 以前的人是不会被自己使用的工具所左右的。这样的教育体制,现在已基本绝迹了。因此,现在的人会反过来被工具左右。 这些由文明衍生出来的便捷工具,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只是魔术师用的道具箱,只是不可思议的黑匣子。我们大脑里的内容,和数千年前 的古人也没多大区别。促成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不过是一小撮天才而已。
电影的问题
>> 什么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任性吧,是一种纯粹的浪费吧。正因如此,艺术家可以随性乱来。
>> 黑泽先生电影的伟大之处在于,不论你从这17万2800帧图像中截取哪一帧来放大冲印,你都能得到一张无比精美的相片。这就是说,他的电影里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有次我问黑泽先生:“你觉得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他的回答是:“下一部。”如此看来,他也不是一个以拍电影本身为乐趣的导演。
>>如果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个拼装的过程就是剪辑。 电影也完全一样,不管你把镜头拍得多漂亮,如果你没有掐准衔接的时间点,就无法让观众们真正地沉浸到电影里去。而电影里的镜头衔接点,正取决于剪辑这道工序。哪个镜头和哪个镜头衔接?如何衔接?在哪个时间点上切换镜头?这些是没有办法从理论上去掌握的,只能靠你自己的感觉。这就是剪辑的趣旨所在。一部电影拍得好还是不好,最终就是由剪辑决定的。
>> 从电影拍摄手法的角度来说,旺火就是特写。而文火,就是与之相对的远景。在电影里使用特写镜头,就相当于在烹饪时用旺火爆炒。开大火在锅里爆炒,就好比只对眼睛或嘴巴特写。这是一种在瞬间捕控住观影人情绪的拍摄手法。但是,如果你过分使用,就会引起观众们的反感,这和爆炒时间过长就会把菜炒焦一个道理。用文火慢炖,就相当于用远镜头拍摄的清淡画面。观众们也许不能一下子就理解其含义,但随着观影的深入会细水长流地体悟到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