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勇敢的向“咪蒙”们说“不”

文/齐思源,王尚老师物理教研梯队成员

咪蒙是谁,我原来不知道,也没有关注这个公众号。

前几天听到有学生们讨论,我才搜了下。不搜不知道,一搜真的吓一跳。

咪蒙团队的文章,都是毒药,称之为文学鸦片,一点都不为过。

咪蒙团队有人发了篇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内容极度夸大,比如刚开始就提到:

高一开学半个月,学校老师就要进行数学摸底考试。考试卷子是什么内容,您要是以为是高一预习的摸底,那就大错特错了;试卷是2010年四川数学的高考卷。

评论:这不是神经病老师吗?

这次数学摸底考试结果如何?主人公所在的班里,还有人竟然考了123分(高考数学试卷满分150分)。

评论:不吓死人是不罢休的。要知道,123分的成绩对很多高三的学生而言都是奢望。我是不相信初中毕业一个月的孩子能考出这么高的分数。

主人公考多少分?40分。在班里基本上垫底。而一个月以后,主人公就在这么强的班级里,牢牢坐稳了第一名,到高考前也没下来过。

评论:主人公吃了什么药?

前面夸大引入,后面就开始用一些煽情的方法抓大家眼球了,比如这些词汇:寒门,状元、100块假冒adidas、拣同学牛奶、3700.6、麦当劳打工、拒绝微商骗人、拒绝作假账、被富二代逼迫、中产家庭北京月租10000,包养、若隐若现的乳沟、Prada、原本要出国、酒局饭局、逢场作戏、身材好有颜值、大佬、好色、油腻、绿水鬼、攀比、阿里两年P7、能喝酒能赔笑、嫩模、创业套现,投资人钱真好骗、用户sb、利用人的劣根性赚钱、社会精英

中学生们年龄小,容易被蛊惑。孩子们喜欢这样的事儿,一个人很菜,突然他就很强了,在省最强的班里稳坐第一名,还能考状元。可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做到的?这才是有价值有借鉴意义的,可文章不会说,因为本来就是骗你的。

中学生这个年龄段,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类似,包养、Prada、身材好有颜值、大佬、好色、油腻、若隐若现的乳沟、对学生们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这篇以新闻稿的形式发出来的文章,从头到尾全部是捏造的。比如网友挖出来的:

(1)文章提到13年参加高考,怎么可能在13年就看上了14年才上映的电视剧?

(2)文章提到获诺贝尔的数学家,而事实是: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

(3)文中提到主人公高考成绩693分考取了四川省某市的状元。而事实是:整个四川省,当年高考没有考生考693分。

(4)文章提到,本科生工作2年就成为阿里巴巴P7级,而这件事得到阿里回应:这是不可能的。

这篇文章无所不用其极的借助所谓“状元之死”来传达她的观点“知识没有用,优秀被人踩”。正直的年轻人,即使是状元之才,在社会上连两年都撑不下去。

彻头彻尾的造假,通过捏造事实,来博人眼球,贩卖焦虑情绪,对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在网上又查了一下他以前的文章,2017年他们公众号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嫖娼简史》,讲述的内容污秽不堪,直接贬低现在的大学生,关键还是在高考前夕发表的文章。作为一位教师,我气愤的不能用言语表达,只能说是令人发指。

虽然现在咪蒙这个团队暂时偃旗息鼓了,但谁又能保证他们等风头过后再卷土从来?网络上又有多少个类似的团队在兴风作浪?他们会对我们国家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巨大的。

这样的言论甚至比读书无用论更令人心寒。

这样的人心更恶毒。

咪蒙虽然倒下了,但“咪蒙式毒鸡汤”仍然活跃在网络上,咪蒙式对立、煽动情绪的种种手段仍然不缺乏继承者。

各位家长,各位同学一定要檫亮自己的眼睛,不要被这些负面情绪煽动,让那些又蠢又坏,又准又狠还病毒式传播的咪蒙之流成为无源之水,最终被时代所唾弃。

我们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勇敢的对这些“咪蒙”们说“不”。

学物理,关注我,我是中学物理之家齐思源。

我与王尚老师一起写了物理辅导书,物理自诊断,书中每道题都配有视频讲解,哪道题不会扫题旁二维码即可看视频,学习更高效考试分数更高。欢迎搜王尚物理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勇敢的向“咪蒙”们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