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清华美院一名女学生称男同学骚扰自己,并将身份信息公开至社交媒体,声明“不能暴打一顿,就先让其在朋友圈社死”,后查监控却发现是误会。
现在网络上常常会出现的社会性死亡这个词的意思,并非表面看上去那样简单。随着社会性死亡演变成一种网络用语,开始有越来越多人在社交生活中经历着社会性死亡,同时也替别人的社会性死亡而尴尬着。那么社会性死亡是什么意思?如果你遇到了社会性死亡的人,应该怎么做比较合适。
含义
社会性死亡,网络流行词,其含义多为在公众面前出丑的意思,已经丢脸到没脸见人,只想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的程度,被称之为"社会性死亡",和另外一个网络语"公开处刑"的含义比较接近。
社会性死亡,这个词来源于[美]托马斯·林奇的书《殡葬人手记》,书中有一段对死亡种类的描写。
原文:死亡有多重意义。听诊器和脑电波仪测出的,叫"肌体死亡";以神经末端和分子的活动为基准确定的,叫"代谢死亡";最后是亲友和邻居所公知的死亡,"社会性死亡"。这最后一种的释义和网络释义就是差不多的意思。
这个词虽然早有出现,但是真正为人悉知的是近日的一个新闻。
据新闻报道:
11月20日,网传清华美院一名女学生称男同学骚扰自己,并将身份信息公开至社交媒体,后查监控发现是误会。该事发酵后,疑似当事女生回应“互相道歉,就此了结”。清华美院一老师告诉记者,目前两人已经和解,网上大多数信息都是营销号在进行炒作的,且网传所谓“自述”并不是男同学所写。
事件发酵,屠榜热门
虽然事件真相已经明确,并且当事人也已经解决完毕,但是社交平台上出现诸多有关于该事件的热门话题。如:
#如何应对社会性死亡#
#清华老师回应学姐错告学弟#
#清华美院老师回应咸猪手事件#
诸如此类的话题被人们所关注,瞬间上了热搜榜,这也使得该事件中男学生遭遇的“社会性死亡”借力于网络环境进一步升级。
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网友对于如何正确应对“社会性死亡事件”的思考。处于如今的网络大环境下,因为舆论引导被冤枉被误会的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对于舆论可能造成的对舆论受害方的伤害后果产生了担忧。
【社会型死亡之目的】
是用舆论和语言暴力摧毁击垮一个人的所有心理防线,心理防御机制差的人会接受这个有毒的心理暗示,心理防线全面崩溃,会有自伤自残甚至自我轻生的糟糕行为。
由此可见,正确应对“社会性死亡”可以避免更多悲剧事件的发生,确实值得被重视。
当怀疑自己遭受伤害时,应该怎么做,可以避免发生“社会性死亡”事件呢?
一、不随意造谣,尽量查明事情真相。
拿新闻中的案例来分析:案例中的学姐作为一名女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不明物体触碰到自己的敏感部位,自然会联想到不好的原因。但是怀疑归怀疑,舆论虽然不是直接害人,但是也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不应该个人情绪影响,在真相未明前,把消息发布到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应该保护好别人。
二、不在网上随意发表言论。
遭遇类似情况,虽然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仇恨或者报复心理,拿人无法就想着用社交的娱乐进行威慑、报复。但是现在社会网络十分发达,一条消息在一分钟甚至秒钟内不知道会被多少万人浏览。在该事件中如果网友听信了学姐的说法,对学姐表示同情,不断痛骂学弟,那学弟很有可能在真相还没到来之前,就淹没在网友的骂声之中,这件事会对学弟的心理产生一辈子影响,继而产生更多的恶性后果。
三、学法知法懂法也会用法,维护自我权益。
网络的全民化普及,让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就第一时间想到用网络去解决。但是网络解决,难道靠键盘侠靠网友们的言论可以实质上解决问题吗?所谓“人言可畏”,在此类事件中,在未查明真相前,公开学弟的信息,只会让学弟遭受无辜的谩骂与指责,事后道歉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补偿意义,损失的名誉、所承受的谩骂是收不回的。
只有用法律去维护权益,按照法律程序,才可以很快弄清真相,也不会任由违法犯错之人逍遥法外。
遭遇被“社会性死亡”,又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1.如果是完全被“污蔑”的无中生有事件,可以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清白,从此后远离污蔑自己之人,自己活得快乐就好,不要听不明是非之人的恶言恶语。
2.如果双方都有错,你有理有据指出对方错误为自己申辩后,调整好心态,绝不接受负性心理暗示,以后言行谨慎,与是非之人保持距离。
3.如果自己有大错,一定要诚恳道歉,原不原谅在别人,诚恳道歉是自己的事情,之后要修心养性自我修正言行。
4. 严重的恶性侵犯名誉权的社会性死亡,可以搜集证据,请律师起诉,不要轻易和解,让对方依法受到处罚,也是对自己的维护和尊敬。
总结
不论是制造“社会性死亡”还是被“社会性死亡”,都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与安全,既不要害人,也要用正确的法律手段等维护自己。
编辑:陈情
文章来源:易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