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就像一条鱼,作为作者的你要如何烹制好你的鱼?

【无戒学堂】前两天,我信心满满的将我的一篇《那个5年花了20万培训费的孩子,为什么还是成绩平平?》的稿子发给无戒学堂,满以为会得到上稿的机会,谁知道结果很打脸,上稿的名单并没有我。

我很疑虑,就向无戒老师请教落稿的原因。无戒老师说这篇文章的题目确实很吸引人,结构也很完整,但几个评委老师看了都认为这篇文章的支撑材料不够吸引人,案例整体读起来像是一篇旁白,而非故事,读起来索然无味。

今天我在《高分读书法》看到了一个比喻,一下子就明白了无戒老师所要表达的观点。书里说一本书就像一条鱼,作者最想表达的东西都是鱼骨,而非鱼肉。但谁愿意吃一条只剩下骨头的鱼呢,所以那些案例和故事就像鱼肉一样,其存在是为了让读者享受阅读的过程的。

因此当我们确定好文章的结构之后,能否吸引读者的就得是你所用的案例材料,他们才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

我再回头审视了一下我的那篇“得意之作”,果真我在描述痛点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只是陈述句,没有情景的描绘,也没有具体的故事,读起来就像没加油盐的清蒸鱼,食材倒是不错,只是被这厨师给弄坏了。

《高分读书法》虽然是一本关于教你如何阅读阅读的书,但在读的过程里,我感觉它也是一本教你如何写作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在西冈一诚细细分析如何提炼文章精髓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假如你不是读者而是作者,你应该如何层层设计疑问来把读者一步步引向深入。

比如他在书里提到,许多作者会在写书的时候加入一些疑问句或者是写一些让你忍不住吐槽的句子。比起平时的文章,这种吸人眼球的文章更容易在读者的头脑中留下印象。当读者带着对话的心态去发现这些吐槽点的时候,那么书中的内容也就更加容易进入头脑了。

这种提问句或者故意设置痛点的写法,被广泛的应用在自媒体的写作上。我们可以说话只说半句,故意利用读者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引他继续往下读,比如:“大冷过后必有回南天吗?真相是……”;再如正话反说:“我希望大家不要看书”,这样的话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想要进行反驳。

正像书中作者所说的一样,当我们带着主动思考的思维方式去阅读的时候,就会把自己从读者的角色转变为记者,不停地与作者和自己进行交流。我们会不停地向作者质问,带着这份从书中找到答案;又会不停地向自己提出疑问然后忍不住去找旁证来分析从书中看到的观点。在这一系列的质问与疑问中,我们慢慢学会运用书中所介绍的平行阅读法和交叉阅读法来检视自己的阅读效果,也会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本书就像一条鱼,作为作者的你要如何烹制好你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