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问,思考,回答才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

我的四年级家教班有个孩子,读二年级,作业不多,但父母晚上要上班,爷奶又没文化,所以就来我这辅导做作业。

他的作业不多,半个钟就做好了,但补习时间是两个半钟,于是我就出了些练习题给他做,但他不肯做,他说自己做完了作业,为什么还要做练习,累死了。

我问他想做什么,他说想看书,我就叫他看一会儿书,再做练习。

为丰富孩子们的阅读量,我也买了很多儿童杂志给他们看,所以对于他的请求,我是允许的,我也希望他们能找到阅读的乐趣,开阔视野。

毕竟孩子专注力是有限的,看了大约二十分钟,他就开始厌倦了,还好他也喜欢画画,就再画了一会画,他的这些行为,我都觉得挺合理,孩子还小,不该给太多压力,让他丧失学习兴趣,应该让他自己学习,不仅是写作业是学习,还可以在玩中学。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论。

在这里,我也对自己的家教老师的教育方式做了反省,其实我不必为了顺应家长的要求而强迫孩子去多做练习,让孩子在心里极度抵抗的情形下去敷衍完事,其实他对知识是没有吸收的,做了等于白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家长不懂,难道我作为老师也不懂吗,有时我就是太顺应家长的要求,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家长不懂教育方法,盲从跟风,望子成龙,难道我也不懂?我应该做好老师的本分,以为人本,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既要严抓课堂纪律,在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下,可以让他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主张要快乐教育。

所以我决定不再强迫他做练习,让多看些课外书。

但不是放任不管,我可以就他看到故事给他提几个初级问题,比如:你看到了什么,那么开心?故事里哪里是最好玩的?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你觉得你像故事里的哪个主角?你的同学像哪个?
提问尽量落在他的阅读感受上,对故事的粗浅理解上,在好玩的情节上,不要让他觉得这是提问,让他厌烦,而是让他觉得这是故事的继续。

如果他能回答这些问题,或者他看了20本书以后,我再试着提问深入点的问题:这个故事你看懂了吗?主要讲了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果你是主角,你会这样做吗?你会怎么做?作者为什么写这个故事?

问题的形式/方式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多样的进行,但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开始,到以故事为中心的认知转移,最终再回到孩子本体的认识上。

这是孩子学习任何一本学科学习的最基本的途径,从浮于表面的知识点开始,到更深的挖掘故事内在,再回到孩子的内在感受。

如果孩子在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那么孩子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上,他们都会获得这样的学习方法。

毕竟,提问和回答,伴随我们的一生,在任何阶段的学习生涯中,提问、思考、回答,才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唯一的正确、有效的途径。

你可能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问,思考,回答才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