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行月球》——中国科幻喜剧的未来?我不赞同

今天下午与朋友一同观看了开心麻花新作《独行月球》,定位大概是科幻/喜剧/爱情。这个定位还是相当新颖的,第一次接触科幻喜剧应该还是《疯狂的外星人》(据说是改编自刘慈欣《乡村教师》,但我真没看出哪有改编的影子了,可能只是得到灵感)。

不过,看下来整体的观感,就我个人来言,就像是喜剧版本的《火星救援》+《地心引力》+《太空旅客》+《楚门的世界》,剧情方面并不新颖,是我刚看了前十分钟就已经知道最终结局的那种。

火星救援
地心引力

不过因为情节很浅显,我也得以能够在观看的过程中边看边做充足的思考,于是,现在就和朋友们来聊一聊,这部可能决定中国科幻喜剧未来方向的作品。


我平时也还算是看些喜剧电影,对喜剧说不上喜欢,但也觉得还好。开心麻花作为国内的喜剧大头,也足够入我的眼。所以,照例也是应该先来夸一夸这部电影。

首先作为喜剧电影,大部分的包袱设计差强人意,主线剧情的推进也并没有落下。对于主角独孤月(沈腾饰演)紧急撤离月球时被遗弃在月面基地后日渐成长的过程描写也算是做到了循序渐进,其中也不乏一些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文精神的阐释,主题和内容合并在一起,也可以算作是做到了雅俗共赏。

作为定位比较交叉的一部作品,《独行月球》兼顾到了科幻和喜剧两个主定位,与前些日子月球探测器从月面带来1.7公斤月壤的时事有一定结合,提到了利用月壤蕴含的氦3能源作为“宇宙之锤”武器系统的推进剂,供“月盾计划”拦截坠落地球的小行星。

其实拦截小行星的设定也算是和现实挂上了钩,熟悉时事的朋友们一定会想到被戏称为“行星防御理事会”的我国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的举措。科幻作品能做到和现实联系起来难能可贵,想象要大胆而又不至于上升到几乎魔幻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机战迷认为《全金属狂潮》的机甲很值得考究(基于现实世界目前实际或理论存在的技术编写机设的真实军武风机战),有一种触手可及的感觉。

全金属狂潮

最近登上空间站的中国宇航员们在空间站种水稻,想必朋友们也有所耳闻。中国人不论到哪里,都必定先种植粮食和蔬菜,这是因为中华文明是大河文明,借用大刘的一句话:“中国人的力是古老的力,来自故土的力”。

中国人对于故乡、土地的执念,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所在。剧中,独孤月误以为收到来自本应该已经毁灭的地球文明来电时,跪地痛哭:“家啊……母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中华文化中对于土地的执着,就像剧中配乐所唱的:“还得是咱地球。”如果是中国人,自然可能会说一句,“还得是咱中国。”

这一点我个人是深有感触的,特别是在英国的日子里。刚到英国,我也对这个国家那种清新却典雅的文化气氛深深着迷,但随着深入了解(经历了一些让我有些发怵的事情),我没有像一些“中国人到了国外会崇洋媚外”的说法那般,反而待的时间越久,对比越强烈,越能感觉到祖国的好。

剧中,葫芦丝有一句给独孤月的解说词很深入我心:“生活中有这样一批人,普普通通是他们的人设,碌碌无为是他们的日常,但每当危难关头,却正是这些人挺身而出。”这句话很明显,是在赞美生活中默默无闻服务于社会和他人的小人物,不免让人回想起2021年高考作文“可为与有为”。知可为方能有所为,一个人力量虽小,凝聚在一起,却能教日月换新天。

独孤月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因为机缘巧合而被推上救世主的位置后,他没有逃避,因为在月球被困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他已经充分地思考了人性,就像他愿意冒着能源耗尽无法返回基地的风险去救金刚鼠一样,为了全地球而牺牲自己去炸毁小行星π+也在所不辞。

在极端的孤独下,人没有失去人性,人才称之为人。《三体》中,章北海尽力保留下了人类文明的文明火种,但星舰地球内部却不可避免地产生黑暗森林猜测,当终极规律号向蓝色空间号开火的那一瞬间,星舰地球承载的文明,其实已经不是人类了。

影片中,独孤月了解到,自己所听见的所谓来自地球的通讯,其实只是金刚鼠的尾巴扫过电缆发出的电流声时,曾一度认为地球文明已经覆灭崩溃。地球上能够收到月面基地的单向通讯,因而月盾计划指挥部心急如焚,想到了用光向独孤月传递信息的方法。地球上幸存的人类一齐点亮光源,让独孤月看到地球上的微弱灯火,使他重燃了返回地球的信心,不免让我想起“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信条,人类是群体动物,保持个体的同时应该要聚在一起才能生存,就像《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真嗣虽然拒绝补完人类,但也希望人类作为独立个体的同时,也能融进自己身边的环境、大胆地拥抱自己所爱的人,想他们倾吐心声。这些都很浅显,很好解读。

新世纪福音战士

最后,电影中也穿插了不少彩蛋,例如《2001太空漫游》宇宙石碑、台词中闪现的《流浪地球》(顺带恶搞了一把吴京和大刘)、同样由沈腾主演的《夏洛特烦恼》等等,科幻和喜剧彩蛋兼备。

2001太空漫游

说完优点,就该来说说缺点了。

首先第一点,就是过度地杂糅了一些老牌电影。全球所有人在独孤月不知情的情况下,观看对独孤月生活的24小时不间断直播(影片中说目的是捏造独孤月的英雄形象,希望利用他来振奋地球上颓废情绪高涨的人类幸存者),很明显有《楚门的世界》的影子。

楚门的世界

独孤月在同伴紧急撤离后被困月球基地,他想到了可以利用遗落在月球的阿波罗返回舱飞抵广寒宫空间站,再通过空间站返回地球。这个主线剧情几乎和《火星救援》一模一样,以至于刚看到独孤月被抛弃在月球时,我就低声对同行的人说:“后面剧情是他利用月球上遗落的火箭设备返回地球。”

独行月球


独行月球里找到阿波罗返回舱的镜头,和火星救援找到火箭推进器的镜头很像

剧中碎片侵袭太空舱、以及最后独孤月出舱行走、推动火箭飞向π+的镜头,极像《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

独孤月在认为,地球文明仅剩自己一人,逐渐颓废,开始自顾自地享受月面基地内一切对于一个人来说无需发愁的生活物资的情节,就和《太空旅客》一模一样。其中,独孤月尝试炸开马蓝星的卧室门,就和《太空旅客》中男主尝试撬开VIP旅客船舱的门如出一辙。(这么看其实两部电影也很相似,都是在仅剩自己一人,纸醉金迷的享受中发现了危机的靠近,于是迅速成长、清醒过来对抗危机的故事)

太空旅客

其实讲到这里,缺点已经很明显了。虽说这部影片现实主义色彩很浓重,还比较具有现实意义,但在故事主线里能看出这么多已知要素的情况下乃至我能直接以90%的准确度预判剧情走向的情况下,就显得有些索然无味了。

想象不够大胆、故事也不够新颖,使得电影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仔细想好像少了些什么。如果我猜的不错,过上几年,我可能就会将《独行月球》中的一些细节和《地心引力》《火星救援》《太空旅客》混杂起来。总而言之,看下来,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剧情或者设定并不多,因为都是对我来说早已经不新鲜的东西。

此外,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太多、太杂。《火星救援》表述的是不放弃同伴的战友情,《太空旅客》表述的是人在灾难下的成长和蜕变,《地心引力》表述的是人作为动物在危难时刻活下去的本能。《独行月球》想要同时表达这三个主题甚至更多,使得有些情节看上去像是在喊口号,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撑。

顺带一提,其实影片里有一个情节是有悖常理和我个人观念的。独孤月拉着维修返回舱所需的重要零件(推进器)返回月面基地过程中,装载着金刚鼠的车厢不慎脱钩。根据计算,如果独孤月返回营救,那么月球车能源将无法支持他顺利返回基地,他也会因此失去重返地球的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独孤月没有后援(他不知道地球那边远程遥控了一台探测器给他送去电池,虽然最后电池没有成功送到),但他还是返回救走了袋鼠。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大刘在《三体》里如是写道。兽性,包含活下去的本能,人失去了人性,是不为人;失去了兽性,是不为生命。独孤月克服了自己的求生欲望,但其中是否有一些滥发圣母心的嫌疑?抗战烈士、援朝烈士们能够做到舍生取义,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局,但若真的有一种方法,能选择保全性命而也不损害大义,烈士们想必还是希望能活下来。为了救一只袋鼠,独孤月铤而走险,其实让我想起了一些把动物凌驾于人类之上的思想(比如有这样的新闻,狗咬伤人,人反击狗,却遭到所谓“爱狗人士”谴责,不具体指出是哪件事了因为太多),所以这一段给我的观感并不很好。

第三,一些科学设定出现不合理之处。观看阿姆斯特朗月面行走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出,宇航员步履蹒跚、蹦蹦跳跳(像天线宝宝),这是月面1/6g的重力加速度所致。

但在电影里,独孤月一开始驾驶月球车、以及攀爬陨石坑的镜头里没有很好的表现出这种失重感,跳跃滞空时间、碎片飞行时间存在明显的谬误。这对于一部挂着科幻标签(还是现实主义科幻)的作品是很致命的。

月面车滞空时间太短
碎片下坠过快

特别是独孤月玩滑沙时滚下山坡的速度过快,虽说是为了喜剧效果,但真的太假了

不过既然连金刚鼠这种反科学的过拟人化动物都能存在,也说明这并不是硬科幻,对吧

相比之下,《机动战士高达·起源》对于月面失重感的刻画恰当得多,人的四肢会像在水下一样无目的晃动,机动战士因为拥有姿态控制系统能够相对保持平衡,但动作粘滞度调节得也很恰当

此外,理论上,由于摄像机曝光程度的缘故,月面上只有人眼能看到星空。虽然为了体现电影作品的艺术性,影片中展示出了月球上很绚烂的银河,但实际上这里把月面天空渲染成全黑更加严谨。

影片中通过灯光照明,独孤月看到了地球的灯火。但这里作为推动剧情的重大节点,却很不严谨。

人类文明已经在陨石打击下几近灭亡,灯光设备和电力系统自然也严重损坏,但在大家一起像是给迪迦奥特曼供给光能的手电筒照射下,独孤月居然透过陨石撞击形成的尚未散去的尘埃云看见了地球上的灯光(地球人甚至用灯光给他拼出了“你不是一个人“大字样)。这就太离谱了。在人类文明辉煌时代(现世),太空中都只能看见大中城市萤火般的灯光,后末世世界的人类只用手电筒就能把光传到月球,太不合理。

对照图,NASA发布的同步轨道卫星拍摄亚洲东部夜间灯光图

最后返回舱穿越陨石雨前去击碎π+时,可以看到视效组为了镜头效果而拍摄的一个特写:从陨石夹缝中穿过的返回舱和碎岩擦出串串火星。太空中,以那样的相对速度,在现实中返回舱早就已经被刮碎。独孤月用肉体推动弹头飞行穿过尘埃云时,虽然可以看到头盔上出现了裂缝,但主角光环加持太过严重——浓厚的尘埃中竟然没有一粒能够击穿太空服的碎片。

调整返回舱姿态时,独孤月被迫打开舱门,利用舱内高压空气喷射的动量抵消飞船动量。因为舱门卡死,独孤月只能解下安全带去手动操作,但解下安全带后,他竟然没有因为巨大气压差被喷射出舱外,就个人而言,看起来很不舒适。

(而且根据动量守恒,独孤月宇航服里那点氮气根本不可能推动核弹头,这一段关键剧情从根本上就是一个重大谬误)

为了视觉效果破坏科幻作品的严谨性,不可取。

第四点,部分笑点包袱的设置太尴尬。(比如葫芦丝在解说词中强行插入《夏洛特烦恼》的谐音梗,或者像是找到阿波罗返回舱时,像是哗众取宠般刻意死板的台词“能难倒我吗?——倒了倒了倒了倒了……”)让影片即使作为一部单纯带有科幻色彩的喜剧电影也有些难以令人满意。其实从科幻设定出发,也能设置一些搞笑包袱(比如宇航员在低重力环境下的窘态),同时还确保了科幻设定的自洽性,但《独行月球》在某些地方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喜剧效果破坏科幻设定,实在难蚌。

不免又要鞭尸一下这个镜头,看得我太难受了

至于电影里那个差不多和一辆小汽车般大小的宇宙之锤核弹头就能炸碎一颗百公里直径级别的小行星这一点,我就不多讲了,反正这个设定剧组已经强塞给观众了,躲不掉就安心接受好了。

第四点,影片中的镜头语言始终没有给我一个眼前一亮的感觉。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镜头语言运用就是独孤月为了保证月球车能源供应绕月一圈追赶太阳时,为了营救金刚鼠耽误时机,结果太阳在面前落山。阳光打开的光亮通路慢慢变窄最后消失,好像一扇大门徐徐关闭,锁住了门后温暖通明的灯火——但这个镜头语言其实也很浅显了,其余很多镜头语言也太过俗套,只能说是达到了平均水平。

镜头语言的拙劣运用甚至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影片的氛围感。宇航员被滞留在月球上眼睁睁看着地球毁灭的无力感和绝望感,在影片开头始终有些欠缺。但如果说,原因是电影定位为喜剧的话,倒也无可厚非。

个人感觉这个情节类似的短片渲染的气氛好得多

特效方面,不做评价。虽然CG感强但是在个人排行榜里处于国产电影中上水平,也强于部分欧美好莱坞电影(点名批评《奇异博士2》)。


总结一下,科幻喜剧《独行月球》,满分十分,给到六分:一分给到和科技时事的有机结合,一分给到部分运用成功的喜剧包袱,一分给到能够看到进步的国产电影特效,一分给到大刘和《2001太空漫游》的彩蛋,一分给到科幻电影的定位,一分给到开心麻花组合。

扣分四分明细:一分扣在与太多电影产生撞车感以至于毫不新颖,一分扣在作为定位涵盖科幻的影片科学设定却出现严重谬误,一分扣在部分喜剧包袱设置太尬,一分扣在马蓝星和独孤月之间明显生硬的感情线。

可以看到尽管有六分,但是我对《独行月球》的评价确实不算高,扣分也是比较松。毕竟科幻和喜剧两个定位方面都有着不小的问题,有些高不成低不就,和《疯狂的外星人》(这部其实严谨性也值得考究,某些设定太生草了)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疯狂的外星人》的科幻设定也有问题,但起码可以看作是一部比较圆满的喜剧。

有些喜欢它的人,可能会把它吹为神作(只要不是特别烂的电影基本都有这个现象),以上皆是个人观点,别人喜欢并不影响我批评它;我批评它也不影响别人喜欢它。神作,肯定不配;但烂片,也不至于。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独行月球》——中国科幻喜剧的未来?我不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