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

李镇西分享了,教育就是创造记忆和故事,分享是如何给孩子编造童话的。

教育有理性的一面,但还有感性的一面,如果说教书是理性,那么育人就是感性的。

就像我们看到2022年开学第一场雪的时候,会惊喜的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是大人和小孩集体的乐趣,不仅仅是做在教室里看看嗯,这就是雪,带着他们走进雪地里感受,自由尽情发挥,自由玩就是创造一种美好的记忆。教育是有各种各样形式的。

但是这背后是信任是默契,

小朋友走在路上说:妈妈,我想玩雪?

妈妈说:老师应该会带你们出去玩雪的。

小朋友说:妈妈,我想玩雪。

妈妈说:你可以跟老师说你想滑雪,自己问问老师呀?

老师说:我们可能根据天气带孩子们出去玩雪,看孩子能不能玩,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家长说:没有没有,他喜欢玩雪。

虽然老师的潜台词是,要不要给他带手套,要不要戴帽子,害怕滑倒衣服湿了。

这些琐碎是理性,但是我们用理性做了一件感性的事情,带着孩子们一起玩雪。又恰巧碰到了一位在楼上看孩子们玩雪的阿姨,楼上楼下互相打招呼,那一幕好温馨,毫无安排的无意间又创造了一个美好的记忆点。

因为教育不是冷冰冰的理性的条条框框,教育应该也有感性的一面,家庭教育也是一样的,不仅是每天看书,学习,写作业,兴趣班,也有温情时刻,抛开这些孩子和父母畅快的玩耍,就像过年阖家团圆,之于我们的无限温情,感受到隔代教育中爱凌姥姥对于孩子的无底线的包容和爱也是一种感性。

这点不仅是很多家长,也是很多权威型父母,比如教师家庭常遇到的,自己身上也发现,太过于理性,大道理通通,缺乏感性。所以在寒假和孩子沟通互动中在家长咨询沟通中也思考很多。

但这种感性是我们教育中主体具备的,孩子是人,不仅仅是学习的工具,老师是人不仅仅是教书的工具,就像孩子的成绩是考量一部分,不是全部,老师的KPI考核一部分,还有对孩子的爱心和用心。但这种沟通互动人性中美的部分,是需要有感知的,互动的,只是有些人感知多,有些人感知少,也会有有些人用管理中很理性的算法去做教育,去KPI老师和孩子,哪个最优,哪个最好,是感知不到,绝对的理性是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快速有效,但是有限度的,因为人的认知是有限的,面对无限的世界,不确定的未来,相信人性中尚未探索的感性,因为就像科学不是绝对正确,追求真理才是。

就像陈默说出来我们教育中的问题: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家庭关系的错位,母亲应该是一个老母鸡,护着孩子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