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一文了解叙事治疗

生涯豆  北森生涯  3/27

叙事治疗指的是咨询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适当的问话,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使问题外化。

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当事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

把这个学说定义成一种世界观是不是比较好呢?也许吧。可是即便如此,也还是不够。也许应该把它说成是一种认识论,一种哲学,一种个人的承诺,一种策略,一种伦理,一种生活方式等等。

——叙事治疗创始人之一:麦克·怀特

叙事治疗的基本假设

问题是问题,人不是问题

所谓有问题的人,不是他真的有问题,而是被问题干扰了。因此叙事治疗会运用“外化”技术,并将问题赋予形象,把问题从人身上分离出去。

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没有人比他/她更了解自己

叙事强调每个人生活中的独特部分,所有非当事人的理论都不能正确解释当事人的生活,也不能帮到他去解决问题。只有当事人自己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作者,每个人都有能力依照自己的偏好,重写自己的生命故事

这与上一条是共通的,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体验的全部,才有能力去书写自己的故事框架,这个故事的诠释过程也是自我发现人生意义的过程。

在对话前,当事人已经做出一些尝试来减轻问题对自己的影响

由于问题的干扰,当事人自己感受到了不快乐、不满意,因此他会采取自己的方式试图解决问题,只是有时候,效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因此感到沮丧或者无助。

问题是在文化背景下建构而成的,这些背景包括权利、常识、语言、种族、阶层、性取向、性别和权威/特权

许多问题都是种族、阶级、性取向、性别等文化环境所营造出来的,因此看问题不是看这个人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去看这个人背后的文化脉络。

人们寻求帮助的问题往往会让人对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作出僵化的结论,使人认为自己是无能的,限制了他们对自我能力的应用

问题对人影响的核心方式,就是它想方设法让你相信“只能是这样了,没办法改变了”。它们会建构僵化的解释角度,让你看不到积极资源和可能性,只看到消极资源和无可奈何,进而使人没有动力去做出尝试。

探索技巧、能力和知识有助于当事人从问题的影响中重塑自己的生活

探索自己的到底有哪些能力、技巧和知识,探索的越多越深,人就更有可能看到自己的强大,进而更有力量的去影响问题。

人总是在应对问题的,问题不会百分之百的操纵人,人的一生中,总有几次不被问题影响的例外经验

问题不可能占据人的所有生活,因此总是能找到问题影响的边界,从而为缩小这种边界找到出发点。问题之外人的生活就是其可开发和利用的积极资源。

叙事治疗的部分技巧

外化

通过将问题客体化(例如抑郁,咨询师可能问“你是怎么发现抑郁来到你的生活中的”“它是怎么影响到你的”),将人与问题分开,即“问题才是问题,人不是问题”。

当人与问题分开的时候,人会由无力感进入到使自己有力量去面对问题,对问题更有掌控感,人变得更自主。

解构

通过技术性问话来解构问题,使来访者识别出问题背后的论述,探索问题对当事人及其环境的影响,探索主流文化对问题和人的影响。

即邀请当事人探索问题、感受想法的来历与历史,以及它们的影响力和结果。

重写

寻找特殊意义事件(与主流故事相矛盾的事件,与主流文化不配合的地方,或显示问题无效的事件),让单薄的人生故事线变得丰厚——即人可以重新将多重故事线编写到人生故事中,人的生命就能够呈现出更多元化的状态,而且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局外见证人团队

邀请家人、朋友、甚至咨询师等来询者希望邀请的人共同组成局外见证人团队。

咨询过程中,局外见证人团队在旁静默倾听,咨询进行一段时间后,咨询师请局外见证人团队用特定的态度和方式给予回应。

局外见证人团队是一个故事回应故事的方式,并且他们与来访者有更多的接触,他们更有机会见证、丰厚来访者的生命故事,所以,他们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叙事治疗的特点

叙事治疗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咨询师带着“相信每个生命都是有力量”的咨询态度,透过精微、细致、神奇富有“叙事”特色的问话,不断解构主流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从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力量去面对问题和挑战。

叙事疗法相信当事人才是自己的专家,咨询师只是陪伴的角色,当事人应该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更清楚解决自己困难的方法。

本文来源:综合整理自知乎、豆瓣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一文了解叙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