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爱情不值得歌颂--再读《孔雀东南飞》

文 | 房小怪    图 | 网络

今日偶然读到“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自感女子深情,便又翻出《孔雀东南飞》细细读来。

此文是乐府诗发展的高峰之作,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壁”,在高中的时候是要求背诵部分段落的,可怜那时候只知道机械地记忆和理解,并不能全然知晓其中的文中的深意。

经历过一些岁月的变迁,人生阅历的增长,对于文中的人物命运不免有些惋惜。

01

且不说兰芝身世高贵,单凭她13岁学会纺织,14岁学会做衣服,15岁弹箜篌,十六岁读诗书懂礼仪,再婚也有媒人介绍县长的儿子和市长的儿子认识,可见本身就是个美人和才女。可她嫁的人,却是一个薄情寡义的懦夫。

焦仲卿忠君爱国,坚守岗位,刘兰芝无怨无悔地独自在家,早上也早早地起床忙忙碌碌地织布做衣,晚上也加班熬夜地做,但是并不讨婆婆喜欢。

等焦仲卿回来抱怨几句:自己受不了了,和你妈说一声把我休了吧。正常的男人不应该先哄哄自己的老婆吗?焦仲卿不知道冷静,立马走过去找他妈理论,最后理论的结果竟然是把兰芝先送回娘家。

焦仲卿便安心地出差去了,十几天,一点措施都没有采取。等到听说兰芝要嫁人了,才请了假去找兰芝。

02

见了兰芝第一句话就是: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这是站在了道德的至高点上,就是指责兰芝:我情不变,你却朝三暮四,违背誓言。

已经懒得批评焦仲卿的无能和懦弱,在那个时代真的必须要听父母的吗?外人真给兰芝家来说媒,刘母也只能说: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可见晚辈也是能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的,只是焦仲卿不是这样的人。

通读下来我觉得最后两人的死是一种赌气的行为,不然那么多解决事情的办法他们偏偏选择了死路这一条。兰芝有赴死之心,焦仲卿明明很怂,却不愿意认怂。

文章其实很好地呈现了一个男人的愚孝,以及不成熟的和老婆沟通的方式,没有听到老婆最想表达的意思。两人见面就拌嘴置气,说:“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意思就是:谁不死谁孙子!

用死来证明真爱?!简直就是给社会制造麻烦。

03

我现在很难相信一些东西,并不总是用眼睛看事情,更喜欢用逻辑去分析。这个世界充斥着无数的灰色地带,不是非黑即白,看到的并一定全是真实的。

文章说:兰芝是一个很好的姑娘,但我总好奇婆婆为什么不喜欢她?是不是在没写到的地方一直顶撞婆婆。

文章说:媳妇和妈吵架了焦仲卿把媳妇送回娘家,一连出差十几天都不闻不问。是不是他们家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焦仲卿不得不把媳妇送回娘家让老婆先消消气,等气消了再接回家?

文章说:焦仲卿一直不在家,丢下刘兰芝一个人独守空房。可焦仲卿是个公务员,是不是事情很多,老妈和老婆的事情根本没有心思和时间去打理?这么说倒是妈和媳妇都不懂事,不知道相互忍让,净给添乱!

生活是立体的,人性是复杂的,评判标准也是多样的。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人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要是故事是真的,两个人都死了,倒是可惜了。与其了解死亡,不如了解活着,不如好好认识存在、认识生命、认识自己。

04

高中时候师长对文章的解读是: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可能我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感受不到压迫,只是以现代人的想法去解决他们当时遇到的问题。但我还是想说,让人死亡的愚蠢爱情不值得歌颂

回头想想这篇文章能出现在高中课本上也是一种奇葩,一方面不能让高中生学习刘焦二人去拼死早恋,另一方面又要让高中生学习美丽的诗句,向往美好忠贞的爱情。

什么东西该遮起来,什么东西该放大,都要经过非常详细得思考,也是难为师长了。我要是老师,估计我会不按大纲走,误人子弟了。

前些日子一直在想,为什么经典会流传得那么久远。现在慢慢有了一些答案:这些经典让后人了解当时的人和事,写出人和人之间不变的关系,和隐藏的人性。即使几千年过去了,社会依旧按照固有的规律运行着,并不曾改变什么。

叔本华在《论读书》里说:“对善于读书的人来说,决不滥读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时下享有盛名、大受欢迎的书,如一年内就数版的政治宗教小册子、小说、诗歌等,也切勿贸然拿来就读。

要知道,为愚民而写作的人反而常会大受欢迎,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专心阅读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名著,这些书才真正使人开卷有益。”

选书很重要,读之后的思考更重要。那么问题来了:《孔雀东南飞》到底写了个啥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愚蠢的爱情不值得歌颂--再读《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