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上天“亏欠”你的,总会以另一种方式补偿你

图片发自App

我看《奇葩说》仅有几期,屈指可数,甚至在刚一开始还会讨厌一些人,因为他们的与众不同,后来我慢慢的接受他们,因为他们都是那样的努力,每一位都是个性鲜明的十分努力的“奇葩”,通过他们也让我认识到,如果哪一天我们这个社会开始很自然的接受每一个独立而有绚烂的个体,那这个社会才真正长大。

所以在《奇葩说》第五季BBKing比赛中,陪跑了五季的颜如晶依然没有获得最终的荣誉,当漫天彩带为陈铭荣耀加身时,镜头下的颜如晶昂头看天,或许她是不想让自己的眼泪流下来。

《奇葩说》的舞台上出现了很独特的现象,冠军的旁边庆贺的人寥寥,而抱住颜如晶痛哭的安慰的人确实里外三层,颜如晶很坚强的说,你们哭什么,我都没有哭。哭声最大的,是肖骁,一个柔情如水的男子。作为铁哥们般的好朋友,肖骁带领的团队与颜如晶在决赛中相遇,不知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是悲剧,无论哪一方赢,或许都会有人难过,当然,双方都会为对方高兴,或许好朋友之间,最紧要的已经不是这样的输赢,而是一种互相祝福的方式,所以身处BBTeam中的颜如晶,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作为队长,带着团队辩手,成为这一季最强的团队,冠军之队。唯一的可惜就是作为冠军之队却未能卫冕BBKing,这对颜如晶个人来讲,多少有一些可惜,但她所收获的,比一个奖杯还要重。

因为,上天亏欠你的,总会以另一种方式补偿你。比如友情,比如队友的鼓劲加油,比如导师们的认可,比如观众们的支持……

作为旁观者的观众看到的是最后一刻的可惜,但是我却看到了颜如晶的成长。这位90后来自马来西亚的女孩,在经过五季的辩论后,完成了自我的蜕变,虽然追逐荣耀的初心没变,爱好辩论的初心没变,我们也可以从她的辩论中看到了她的成长,变得更加专注,变得更加洒脱,得失心不再那么重,谁说这样不是一种成长?

你的努力,从来都不会白费。

刚开始在头条做问答时,我是抱着好奇心去参与的,因为上面的很多问题比较好玩,比如我很喜欢《红楼梦》,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想到很多问题,但是这样的长篇巨著,很容易读完后面就忘前面的,所以读了第六遍第七遍时,虽然里面的人名记住八九成,人物关系和情节也记住八九成,但是有时候很生僻的地方仍旧会觉得不熟悉,这让人很是苦恼。所以在选择答题时,我专门选择有关于红楼梦的问题来答,坚持每天半小时,每天三道题,到现在累计回答了有800多个问题,别人会笑我傻,干嘛浪费时间在这上面,真真是吃饱了撑的。

我却不这么认为。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我反刍自己阅读红楼梦内容的过程,认真的咀嚼每一个细节,然后整理好写出来,让我对红楼梦的理解更深一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红楼梦》的解读,比如《蒋勋细读红楼梦》,《白先勇细读红楼梦》等大套件的图书,加深了我对这部文学作品的理解,对每一个人物每一处风景,每一个情节都了解透之后,才发现《红楼梦》的伟大之处。

或许有朋友问,那又怎么样,还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我要说,用在阅读上的时间,一分钟也不叫浪费。我通过这样的问答,成为了文化问答达人,还会时不时的收到一些收益分成,断断续续快领了将近两千元的收益,也算是一种收益了。当然,相对于时间的投入,单纯计算收益的话,我做了一个极大赔本生意,不划算。但从另一个层面讲,我是一个大大的赢家。

因为这样的整理,让我对《红楼梦》的认识更加的立体,也更加的全面,所以慢慢的就开了一个写《红楼梦》评论的专题,慢慢的已经更新了三十余篇文章,每一篇几乎都是一气呵成,我想如果不是这一点点的梳理和思考,对《红楼梦》进行整体或者单个的评论都是极难的,而我之所以敢于下手了,是因为自己有这个方面的自信了,而自信就来自于自己对这部书的整体把握和每一个细枝末节的思考和挖掘,有了这样深入浅出的阅读和思考,才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可能。

所以,如果哪一天你发现我写文章便好举《红楼梦》中的例子时,请不要讶异,因为便好,也是因为熟。大量投入之后有这样的收获,值。

所以我想说,在前进的路上,千万不要怕自己吃亏,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以另一种方式存放在你的生命里,总有一天,上天会将其以另一种方式归还给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葩说》|上天“亏欠”你的,总会以另一种方式补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