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一个陈词滥调的故事,就像你已剪短的长发,时间久了就会怀念。
——题记
周末,创融影响力的同学集体坐大巴前往南昆山,利用主持之便,在大巴上发起了一个“讲故事”的活动——讲自己的创业故事,讲自己“失业”的故事,讲自己恋爱的故事,让自己“失恋”的故事,总之是讲自己的故事。
很多同学觉得这个环节挺好,因为很多故事让人很难忘。
能让你难忘的从来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别人的故事让你想起了自己的故事。
不知道,你透过TA的故事,是否想起了曾经的你?
01李同学买房——如何六年在深购三套房?
毕业六年,在深圳先后购买(注意是先后哦)三套房,很多人只是想想,李同学不仅想了,而且做到了。
2012年才和老公来到深圳,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销售,从此再没有换过工作,工作一年即到布吉买房,受不了每天往返三小时的车程,决定到前海买套大一点近一点的房子。
可是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是房价要三四百万,即使首付两成也要六十多万元,而两口子的积蓄只有十多万,二是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包括老公、老公的家人、自己的家人,认为她自不量力。
然而,自己所在基金公司经常投资房地产项目,基于对深圳房地产市场的熟悉了解,她坚决要购买。
最终说服家人,借齐首付,并且现在正常月供的基础上还清了首付借款。
甚至,卖了这套又换了一套更大更舒适的房子。
没有她对房地产行业的熟悉了解,没有她“敢想敢做”的坚定信念,也许还会像她许多同期来深的同学一样,每天呆在租赁的房子里“望房却步”。
02 曾同学“把妹”——如何将素未谋面的妹子从广西“骗”到广东?
曾同学很传统,也很传奇。
因为他靠的是媒妁之言。而这个媒人不是别人,是曾同学的老妈。
她直接对那个女孩说:“给我做儿媳妇吧。”
“那你的儿子有多么优秀啊?”
“去见一下他就知道了。”
可是曾同学在深圳,而那个女孩要去广西打工。一东一西,并没有难住曾同学。
曾同学给那个女孩说:“你来深圳吧。来的车费我包了。如果你愿意留在深圳就留下,如果不愿意,去广西的车费我包了。”
于是女孩儿来到了深圳,并且来了之后就不肯走了。
六个月之后他们就领证了。
故事讲完了,曾同学还没完,还不忘发扬老师的“优良传统”——归纳一下背后经验:
你如果让对方做一件事情,你要让对方感觉没有风险。
那叫我说,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车票,套不到老婆。
03 李同学转型——如何实现“工资收入”到“睡后收入”?
有同学戏称他为“李富豪”,你要问李同学愿不愿意别人这么叫他,他肯定回答不愿意。但是,我是很愿意别人叫我“骆富豪”的,可是,我只听到有人叫我“骆才子”。
所以,很多想被人冠以富豪的人都想听听李同学的故事。
他自称原来读书不多,九几年就到深圳,并跟着亲戚学了焊工之类的技术活,最开始在工厂打工,五年换了四家工厂。
但五年之后就不再满足于打工生活,开始创业了。
从开工厂到做物业,也就是俗称的“二房东”。也算是深圳较早的一批做二房东“发家”的,哦,可能说“起家”的比较好(低调一些)。
但是也经历过很大的挫折,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那时不仅房屋空置率很高,而且已经出租的房屋租户也要求降价,高峰期曾经一个月要亏损几百万元,几天几夜都睡不着觉。
但后来终于熬了下来,因为见到了房屋租赁市场的春天。
在2012年,他选择“激流勇退”退出二手物业市场。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紧接着“玩”了几年。
但实际上当然没有闲着,只是先慢下来、停下来想清楚未来的方向。
同时,学习就停不下来,比如在清华就上了不少总裁班、金融班之类的课程。
然后发现在金融班里学习,他收获的至少是两点:
第一,老师的授课,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但是那些金融投资类的东西毕竟是理论未必能落地。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收获了一些同频的同学,于是在2015年开始与人合伙做投资,从“创业者”转型成为一名“投资人”。
这就是李同学,一路摸爬滚打,不断学习、不断转型,不忽悠别人钱只用自己的钱来投资的投资人。
巴菲特说过,你人生的起点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最后抵达了哪里。
“李富豪”可以改名叫“李菲特”了,我想他应该不会拒绝!
04 故事的背后
三个故事,让我想到的是:
001 做自己熟悉的行业,如果不熟悉的行业,要么不做,要么去熟悉。
002 看准的事,坚定的去做,看准的人,坚定的去追,只要决心大,办法总比困难多。
003 经常来上课,说不定你就找到了未来的事业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