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大纲、课程、教材等)让人感到欣慰。
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综合权衡起来,又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01
从美术教育的任务来看
德国巴伐利亚州(1985年颁布)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任务是:
①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②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
③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地注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
④参观教堂和博物馆,使儿童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
⑤使儿童在年度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实施)新订的小学美术学习指导目的:
①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
②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
③努力发掘每一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
④造就轻松、活泼、充实的校园生活气氛;
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则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
⑥精选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时间;
中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
①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
②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意志的培养;
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02
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看
德国、日本普遍重视美术,小学美术课时安排每周2—4小时,多于我国小学美术每周2课时(不能保证)的安排,从时间上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
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与语言、数学等其它学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绘画、立体制作和生活用品制作占有很大比例。
日本虽有美术教科书,也体现出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做到以提示、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创造能力。
中国有基本形状和色彩的认识:画出生活中与此形相似的某些事物,如方的手绢、圆的气球和三角形的小旗、制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动物等。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受大纲指导,考虑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国外。
但在美术课时的安排上归类为“小三门”(音、体、美)之末,绝大多数学校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
03
从教学的条件上来看
德国、日本属于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国家,有能力多途径支持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上充分体现出来。
德、日两国各学校均有专门的劳动、美术教学。
教学设施相当完备,除了必需的绘画工具材料外,还有各种木工、美工造型机械的工具,便于学生制作不同材质的工艺物品,各种标本、写生教具一应俱全,让学生按需所取,潜心投入美术的学习之中。
中国的经济起步迟,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学条件就显得寒酸。
大、中城市的小学美术教学条件很不健全,师资素质较低,缺少场地和设备,加之对学校美术课程的不够重视,中国小学美术以素质培养为主导的教学还显得很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