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休息日,照例要去公园兜一圈。还是惯常的路线,踩着老街的石板路,跨过安德桥。
最近老街的建设有了点进展,临街民居的窗外罩上了漆木格栅,墙边增加了些景观小品,街首、街尾做了拱门牌楼,古镇建设又向前迈了一小步。
安德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唐大历年间,期间几经重修,现在的桥建于清同治年间。桥坡很陡,拱孔很高,“高桥过得桅”所言非虚。东侧流淌的古运河已没有了昔日的繁华,北堍的城隍庙旧址处还时常有人焚烛烧香。北侧的粮库早已废弃,总是大门紧闭,门前的小码头也是寂寞了多年。
今天走到那里却有意外发现,粮库的大门敞开着,门廊两侧还摆放了些宣传挂图。原来这里一直在“秘密”建设,现在里面有两个展览,一个摄影展、一个年画展。
赶紧走进去,瞧瞧!
摄影展多是些配合经济宣传的作品,甚至还有些P图、标识错误的,没有引起太大兴趣。还是年画展有看头。
对于年画的记忆从我刚刚会爬就有了。那时候春节前夕,进入腊月各家就开始陆续购买年画了。买回家先卷起来、收好,等待春节前的一两天再贴出来,一贴就是一年。
那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贴年画,打开画卷,一股浓浓的油墨香甚是好闻。用预先熬制好的浆糊,小心地涂在画的背面和墙面上,两个人持画黏贴,一个人立在远处控制高低、水平,贴年画也是年前的一个“大工程”。
当时的年画主要是梅兰竹菊的花鸟画,还有故事连环画,如白蛇传、三国演义、水浒英雄、西游记等。当我能够扶着墙站立的时候,这些年画就成了我最初的历史读本、艺术展板,一看就是一年。
今天要看的年画展比当年要专业多了。在这之前并不知道年画居然有这么多流派和技法,听说过的只有杨柳青、桃花坞,今天又了解到还有:平阳木版、高密扑灰、杨家埠木版、朱仙镇木版、绵竹木版、武强木版…。
其中杨柳青最为知名,源于天津杨柳青镇及周边,“家家能点染,户户擅丹青”,看来产业规模相当大。杨柳青木版年画采用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的制作手法,其造型方式和艺术风格汲取了中国工笔重彩画和民间版画的精华。笔法细腻,色彩艳丽。
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苏州,因多集中在城北桃花坞一带而得名。桃花坞年画偏重于城市习俗风景,接近传统绘画形式,风格雅致,色彩鲜艳明快。
高密扑灰年画内容以神像、墨屏花卉为主,揉进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技法,半印半画,年画品种丰富。道光年间发展为两个流派,一派以画墨屏为主,画风典雅,素淡稳重;另一派借鉴其它年画的色彩运用,以色代墨,追求画面艳丽。
平阳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内容取材广泛,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山水花鸟居多。以吉祥、喜庆等事物作为主题,赋予情节,便于大众理解。
不论是哪个流派的年画出现最多的人物就是钟馗,对于钟馗不同流派色彩、线条均不同,有的黑白着色,线条简单粗旷;有的大红大绿,勾画鲜亮细腻。但样貌大同小异,面目狰狞,单足着地,一手降魔剑、一手伏魔指。不管如何表现,钟馗都是中华民族公认的驱鬼除祟的镇宅圣君,也就成了年画的主题人物。
对于年画我是外行,无非看个热闹而已。上面两幅杨柳青年画就满足了我看热闹的心理。
一幅是表现了新年里的热闹场景,有包饺子的、有煮饺子的,有的刚开始吃上团圆饭,、有的已经出门拜年了,孩子们嬉戏玩闹、大人们捉鸡赶猪。一派热闹欢快的场景,鸡鸭鱼肉、金银财宝应有尽有,反映出百姓对祥和富足生活的向往。
另一幅画里的人物也不少,有牛郎会织女,我猜应该是初相遇,因为没看到牛郎挑着孩子。还有七位美女,鲜衣粉饰、神态各异、身材婀娜,此等佳人只应天上有。画面最右侧应该是福禄寿三星在对饮谈笑,童子一旁伺候。他们边上貌似一对烧炭的父子或祖孙,把火烧得老高,仿佛比天还高,这也许就是他们用尽气力去追求的生活。小小的画幅囊括了人间疾苦、甜蜜幽会、畅游畅饮,画似生活,生活却并不总是如画。
年画里有故事、有文化、有生活,例如平阳木版年画里的一幅幅小图,应该是一些历史故事或戏曲桥段,只是我无力解读,也许一幅画就是一本书。高密扑灰年画就是一些生活中的小场景,姑嫂闲话、母子嬉戏表现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
年画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它现在只是作为艺术品出现在展厅、画廊。我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不再买年画了,那曾经装饰了我童年的“艺术品”已经成了记忆。
而今装饰我们家居的东西变得越来越丰富和高档,但装饰我们精神世界的东西却越来越单一。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但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我们进入博物馆、展览馆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面对手机和电脑的时间越来越多。是我们的努力搏取了物质,还是物质绑架了我们?
今天无意之中撞见了满满的记忆,带着满足和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走了出来。
走出来发现有几个工人正在古运河边、安德桥上安装景观灯,这就是所谓的亮化工程。如今的古镇建设也走起了城市化发展的道路,就是要将黑夜照如白昼、染得五光十色。这现代化的灯光与这古桥相配吗?这是保护还是伤害呢?我们对建设文化的理解不应该仅停留在对表面的浮华和眼前利益的追求上。
古镇建设的支撑点应该是文化,景观灯只是照亮一个物体、一个角落,文化才是照亮内心的灯光。有了这盏灯光心明眼亮,何须那多余的景观灯。
城市化建设亦如此,城市的灯火辉煌照不进内心的灰暗,也驱不散内心的焦虑,文化才是对人最温柔的安抚、最温润的滋养,只有它才能使我们精神明亮。无论经济发展走得多快,也要记得等等文化的脚步,毕竟两条腿走路会更加稳健。
文化的盛宴难得,但日常的小菜应常备,我今天算是来了一顿文化快餐。
(文中关于年画技法、流派的描述部分参考了展板的文字说明,图片为手机现场拍摄,水平有限!)
2018年岁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