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玲《基层女性》读书笔记

根据原书内容重新整理归类,标题为笔者所加,正文内容完全是原书摘录。正文顺序是根据笔者根据内容重新排列组合后的结果,并非原书顺序。

一、原生家庭——划清界限、灵魂断奶

关于重男轻女的父母:

只是在我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后,我发现,不管我做得再多,父母永远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从不感谢我。而且,他们从来没有平等地对待我和两个弟弟,只对我有经济上的索取,对我弟弟却不。他们给我弟弟几十万元付首付买房子,眼睛都不眨一下;我和Peter创业初期十分艰难,他们却只给了我2万元,最后还要回去了。
但是我没办法恨他们,因为他们也是时代和环境的牺牲品,他们没有能力选择成为更好的父母,甚至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反而觉得我生气很矫情。他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根深蒂固,不可改变。如果能清醒地看到这个本质,你就没办法恨他们,甚至不知道该恨谁。

生不生孩子的问题:

我与父母之间还有一个矛盾,就是别人的女儿都生孩子,但我不想生,所以不管我迄今为止的人生取得了多大成就,在我父母那里,我都是失败的,一切都不值一提。我的父母从来没有为我感到骄傲,直到现在,母亲给我打电话时,不是抱怨我不生孩子让她蒙羞,就是抱怨又有谁跟她说关于我的闲话,让她没脸见人……每次跟她通完电话,我的情绪都很低落,没有心情做任何事。

来自父母的精神毒气:

我现在会有意地减少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情感上的交流,因为交流是双向的。我尝试过太多方法,希望与父母建立一种健康的交流方式,获得他们的理解,但他们只会用高高在上的态度,灌输一些让我沮丧、让我觉得自己永远不如别人的言论。这些言论本质上就是“毒气”,因为来自父母,所以毒性更强,对孩子的影响也是致命的。成年后,如果你没有能力隔离这些来自父母的“毒气”,你的一生都会被侵蚀。

精神断奶的方法:

如果你一边痛苦压抑,一边又无法逃离,还在渴望关爱,付出讨好,那大部分情况是你经济或精神不独立,还没有建立良好稳定的个人生活,内心的情感支撑体系是个空洞,所以哪怕是“有毒”的亲子关系,你还是抱着期待,渴望能从中得到爱、认可与情感支撑。因为即使是有毒的情感,也是情感。

我的建议是,只要你是成年人,能离父母多远就去多远,如果实在无法离开,精神上也要划一条清晰的界线,哪些领域父母可以介入,哪些领域是绝对不可以触碰的。如果你没有能力这样做,或不能贯彻到底,精神不“断奶”的话,你就会继续被两个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教育程度、见过的世面可能还没有你多的人,教怎么活在当下和未来;被两个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真爱的人,教怎么择偶;被两个婚姻质量低下的人,教怎么经营婚姻。你在他们的影响和干涉下,继续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错误的选择,然而后果最终只会是你一个人真真切切地体验、感受,并且承担。
当你成长为一个精神、经济独立,内心温暖的人,你和父母的关系,包括你人生的大部分问题,都会找到答案。

二、学会做自己的父母

成为自己的父母:

对于那些给你精神造成伤害,像“毒气”一样的父母,更要远离他们去独自成长。等你成为一个经济和精神都独立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找到新的模式与父母相处,也会有更多的主动权。不要沉浸在怨恨中,怨恨会阻碍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发展。成年后,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父母,重新教育自己、投资自己,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方式成长,多去跟让自己快乐的人打交道,做自己喜欢的事,过想过的生活。成长,疗愈,最终完成自我救赎。

创造更多选择:

只有把生活经营得越来越好,手上的选择越来越多,你才会对过去释怀,最终放下,获得内心的平静。如果过得不好,过往的伤害在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人生里,会被逐渐放大,让你越来越难以放手。

精神富足之人才能给予真正的爱:

首先我们要知道,很多父母生孩子,都抱着功利的心态,尤其是老一辈父母,都抱着投资、收割的心态。把生育的目的上升为无私奉献,为了爱,为了体验陪伴一个生命成长的喜悦,需要父母有非常富足的精神世界。只有精神富足的人,内心才能滋生出这种高级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我们当下的生育观念里十分稀缺。
越是生活在底层的父母,对经济上得到孩子回报的渴望就越大。还有一部分父母需要的回报不是金钱,而是听话、孝顺、陪伴、养老,是择偶、择业上的顺从,是在孩子成年后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许可。抱持投资者心态的父母,很难做到优雅地从孩子的生活里退出。

不要溺爱父母:

很多人会觉得:“哎呀,父母年纪已经大了。”“哎呀,毕竟是我妈,头发都白了,辛苦了一辈子,不忍心。”……这个心态就跟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一样:“算了,让他吃那些垃圾食品吧,哭成这样,不忍心。”“他还小,长大就好了,还是给他吃吧。”……我们都能看出这是在溺爱孩子,这样的教育必然会把孩子推到一条偏离幸福人生的道路上,最终害人害己。很多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有原则、有担当,但是为什么就能容忍自己这么溺爱父母,毫无原则地妥协,即使父母是错的,也不去纠正、教育他 们呢?
对待这样的父母,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在经济上扶持,但在生活和精神上,一定要设法隔离……从长远来说,越早教育父母,越早给父母说清,确定相处的界限,就能越早进入良好的相处模式。那些有道德负担的懦弱子女,除了自我焦虑烦恼外,还要承担一个恶果,就是不知不觉成长为跟父母一样的人,把自己的另一半也拖入浑水,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

抱着收割心态的父母只能收获两种子女:

希望各位年轻的父母在生孩子之前,想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生。如果抱着收割、投资的心态,那只会收获两种孩子:一是无能的“巨婴”,没有感恩之心,一辈子啃老,压榨父母的劳动力,这种人现在比比皆是;二是有能力却远走高飞,去到你用道德根本绑架不到的地方。养育孩子,是为了体验陪伴一个生命成长的快乐。抱着投资的心态,不如把精力和金钱放在自己身上,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把精神寄托在自己身上,去做喜欢做的事情。把精神寄托在任何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身上,你这一生很可能会不停地陷入渴望与失望当中……女性作为生育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这一点尤其要想清楚。

三、社会对女性的驯化

在古代,女人是无法与男人一样享受同等教育的,其目的就是确保女性从源头上无法参加社会劳动,无法经济独立,只能依附家庭、依附男性。
很多20出头的姑娘,她们大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对男性比较依赖,迷茫时最先想到的就是谈恋爱,找个男性作为经济依靠和精神寄托。总之,就是没有办法一个人生活。梳理一个典型中国女性的成长史,就会发现:她身边的人,她所处的环境,她背后的文化,无不是在把她往精神独立相反的方向推。她成长的路上充斥着这样的声音: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那么拼干什么,嫁个好老公不就行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她长大了,在最好的、本应奋斗的年纪,也许会有人跟她这样说:“不要这么累,以后我养你!”“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这些声音都在积极地把她驯化成一个生活、经济、精神都无法独立的附属品。
各种无形的大手,在她20岁到30岁这10年成长的关键期,在她对未来迷茫无知时,在她面对人生的分岔口时,左右她的思想,用一条看似轻松的道路——婚姻——诱惑她放弃独立探索自己生命的可能性,千方百计地把她推进一条千百年来给女人遗留的唯一生活方式:结婚生子,照顾家庭,奉献自己。
各种反向引导,各种消磨意志的诱惑,让她在本该为自己的生活扛起榔头打地基的时候,选择了安逸,等待一个白马王子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拯救自己,直到生活狠狠地给她上一课。

四、经济和精神独立

独立生活,建立自己的物质和精神世界

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的父母大多认知有限,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基于自身成长环境建立的,大多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时代。而且,父母通常有一个共性,就是很容易把自己失望人生中的期望加诸孩子身上,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你、操控你的生活,希望从你身上获取更多的情绪价值和经济价值。爱是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产物,如果父母精神贫瘠,就无法产生真正的爱。他们所认为的爱,大多是一己私欲,而他们对孩子的影响又是如此根深蒂固,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所谓的爱和关心,常常会给你带来痛苦和窒息的感觉。
成年后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做自己的父母,重新教育自己,审视自己过往被父母影响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把糟粕从大脑中清除。如果你的精神不先富裕起来,不去打破固化思维,这一生便很难有突破。思想上的穷才是真正的穷。不过,仅从思想上切割是不够的,生活上如果做不到脱离父母,那独立成长便是妄谈。独立生活对人生至关重要,很多姑娘从父亲手里到老公手里,这中间是无缝对接的,从来没有机会真正地在生活中独当一面。生活独立、经济独立,才能拥有真正的精神独立。

关于经济独立的建议

去了解一下理想工作的招聘条件,看看自己还缺乏哪些技能和知识,有针对性地学习。给自己制定一个奋斗目标,扎扎实实地花时间朝这个方向去做,自欺欺人是没有意义的,要有行动!
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可以尝试学一门手艺,或者做点小生意,只要吃苦耐劳、待人和善、诚信经营、踏实认真,都会得到不错的回报。如果你想在不熟悉的情况下进入某个行业,那么就去做充足的准备,进入这个行业工作一段时间。如果没办法实践,可以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同行业里已经成功的人是怎么做的。
希望所有年轻人,把研究自己是什么土壤、寻找自己喜欢种什么当作一生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去获取大量的知识和生存的技能,建立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从而获得真正的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会让你的内心无比坚定、平静,你会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不会因为恐慌的驱使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再被错误的选择带至糟糕的命运。

不要轻率走进婚姻、走入依赖男人的模式中

20岁到30岁这10年,可以谈恋爱,但恋爱的重要性一定要排在为自己的人生打地基之后。多数男性都可以做到以事业、前途为重,而很多女性往往觉得自己有退路,大不了依靠男人。
希望大家从成年开始,尽力抛开一切精神束缚,解放自己,做自己精神世界说一不二的王,去建设自己的王国,除草、挖地、搞基建,让你的王国繁荣起来。当你有了方向,知道每天需要做什么,就不会整天竖着耳朵听别人说什么,也不会到外面寻寻觅觅看别人在干什么。有一天,来了一个帮手帮你分担农活,当你累了,可以依靠他一下,让自己轻松一点,但是绝对不能依赖他、指望他。

为何你会有“大龄剩女”的焦虑?

很多女性在“大龄剩女”的焦虑中,仓促地走入家庭,结婚生子。然而,如果你真的踏踏实实经营个人生活,为了目标努力奋斗,是不会焦虑和迷茫的。因为你没有设定目标并为此全力付出,才会迷茫、焦虑,执着于年龄,担心没有利用生育价值换到好生活。可惜生育价值是换不来好生活的,因为生育价值是女性天生就拥有的,能不能过上好生活,主要还是靠自己的生存能力。

五、精神贫困

精神贫困的外在表现

人最可怕的是贫穷却不自救,懒惰而急功近利,行动力差,害怕这个担心那个,好不容易开始了,又没有坚持的勇气,付出一点就想马上看到收获……这些都是精神贫困的外在表现。
精神贫困,也就是思想上的贫穷,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它只会通过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再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比如自私狭隘、消极懈怠、没有同理心、缺乏共情能力、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等,所有人性当中恶的部分,我都认为是精神贫困的外在表现。精神贫困的人,其思维是固化的、主观的,而精神富足的人的思维是流动的、客观的,像软件一样可以更新。正如死水和活水的区别,死水时间长了就变成臭水坑,而小溪永远是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
受教育程度低下,不参与劳动、无法创造社会价值的人,自我认同感就会很低,而低认同感必将带来低自尊。女性精神贫瘠下的低自尊,大多表现为利用身体换取利益;男性精神贫瘠下的低自尊,则使其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形武器”,具有强大的破坏力,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就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
精神贫困对我们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直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判断决定选择,选择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而结果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所以,精神的贫富,直接决定了我们命运的走向。

摆脱精神贫困

要摆脱精神贫困,第一点就是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无知,保持谦卑。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就是要通过阅读和行走,通过跟更多的人交谈,看到更大的世界,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根本上规避狂妄自大、不思进取。学习是摆脱精神贫困最直接有效的一条路,它会帮助你建立清醒的自我认知,逐渐构建出完整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一直建议大家保持阅读的好习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精神必定是富足的。一杯30元的奶茶,就可以换来一个哲学家的伟大思想,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吗?阅读是这个世界上成本最低、收获最大的投资行为。
第二点,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把自己从消极、主观、固化型思维中拽出来,转为积极、客观、进取型思维。

警惕精神贫困的异性

如果你是基层女性,那么你的择偶范围很大程度上也会是基层男性,而且遭受到各种暴力伤害的概率,要远高于中上层婚恋市场的女性。
与基层男性结婚需要承担的生活风险,其一便是物质贫困带来的生活不稳定,然而,更大的风险是物质贫困带来的受教育程度低下,再由受教育程度低下导致的精神贫困。而偏激、偏执等极端性人格,就是精神贫困最典型的特征。可悲的是,放眼周围,太多的人年纪轻轻就丧失了生活的勇气,被暂时的物质贫困踩在脚下,甚至扭曲心智,任由贫穷践踏自己的思想,由此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恶。
我对女性,尤其是基层女性的第一个提醒就是:请不停地更新自己,积极自救,脱离基层。只有靠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你才有更大的范围选择更优质的配偶。如果没能力脱离基层,请擦亮眼睛,远离精神贫困的男性,选择一个正直善良、积极健康,即使物质贫困但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男性,去跟这样的男性踏踏实实地创造生活、共同成长。

警惕占有欲强的异性

每次我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那种女性发的“男朋友不让我穿这个”“老公不让我穿那个”,并且沾沾自喜、当作是爱的视频,都会为她们捏一把汗。占有欲代表的意义,一是男性对自己的不自信,二是物化女性,潜台词就是你是我的,你只能给我看,你的言行举止、交朋友、穿衣服等,都要对我负责,因为你是我的女朋友、我的老婆,这个“我”要加重音。当一个人不再把你当作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去尊重、对待,而把你当作自己的附属品与私人物品时,那么作为所有者,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对属于自己的物品是有处置权的。
控制欲和占有欲若不加制止,是会膨胀的,可能最终你需要放弃的,是独立的人格、应得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掌控权。

六、爱和责任是一种高级情感

如果你只有生育价值,通常也换不来好的生活,因为看重生育价值的男性,不会优秀到哪里去,很可能跟你一样迷茫、随波逐流,物质、精神双贫困,很难去输出爱,也没有家庭责任感。因为爱和责任是精神世界苏醒的人才能感知到的一种高级情感。
如果你想通过婚姻改变阶层,嫁给一个优秀的人,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精神脱贫。意识到这辈子只能自己靠自己,放弃依附男人,踏踏实实地积累自救的资本,把自己提升到更上一层的择偶市场里,让自己多一点选择。
父母着急把你推进婚姻,只是因为他们在精神贫困之下,想要迫切地转移自己承受的压力。他们不会考虑你的幸福,他们自己得到的幸福都很少,作为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婚姻质量为何物的人,他们只会告诉你: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忍一忍就过去了,忍一忍一辈子就结束了。如果你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就要从源头上去抗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自己变得强大。
年轻的女孩子们,请少看点关于“霸道总裁”的网文,停止幻想,因为你们是最容易被爱情的幌子蒙蔽的人。当你处于物质贫困的状态时,遇到爱情的概率是很低的,极有可能会遇到一个跟你同样物质、精神贫困的人。那些真正精神富裕、有能力爱别人的人,也在寻找精神世界富足、能产出和给予爱的人。无论男女,如果你向往爱情,最好的途径就是先去爱自己,构建自己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世界,并愿意把精神世界的盈余奉献给他人。

七、被社会营销出来的“幸福”生活样本

因为没有真正生活过,也创造不了幸福,所以成年人都热衷于搬运社会营销出来的成功生活范本和幸福样本,并且乐此不疲。
如果你把社会想象成一个公司的话,这个公司的目的就是盈利,因此,需要人为输出一些价值观、成功标准,让那些为公司打工的人去仰望、追逐,向着这个目标任劳任怨地输出自己的劳动力。人是环境的产物,当这些观念和标准成为主流甚至唯一选择,没有其他参照,身边又有一群“搬运工”兢兢业业地把它们推给你,你就很容易也跟着众人一起遵循。所以,大部分人都活成了社会期待和父母希望的 样子。
这也是造成当下很多人在压力下崩溃的原因,人生的十万八千里长征,刚走出一千公里,就稀里糊涂地背上了几座大山。读书是为了找好工作,找好工作是为了赚大钱,赚大钱是为了买房买车、娶妻生子……主流价值观对幸福、成功的定义,基本上就是名利双收、有车有房、结婚生子、老婆孩子热炕头……
很多人一辈子就在追求这些的道路上奔波。压力大,生命体验感差,大多是因为能力匹配不上欲望,而这个欲望很可能是外界植入的,是贪婪的副作用。”“看到类似事例的时候,我总是在想:为什么大家搞不清楚一个简单的道理呢?赚钱、结婚、买车、买房的终极目的是获得幸福的人生。
归根结底,幸福才是我们的追求,而不是婚姻和车、房本身。所有努力的目标都是获得快乐幸福的人生,幸福和成功由你自己定义,需要你自己探索,但它一定是你内心滋生出来的愉悦和满足感。它没办法被标准量化,也无法用肉眼可见的物质去代表和形容,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只要我拥有金钱、车子、房子、婚姻、孩子,我就拥有了幸福,我就是成功人士”的观念,是社会营销的结果。每个人都在嘲笑那些被骗进传销组织、相信电信诈骗的人,殊不知,所谓的成功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传销”,只不过它的力量更强大,强大到你意识不到那是别人灌输给你的。这就好比一双无形的大手在你眼前挂了一块名叫“成功和幸福”的肉,但不让你轻易吃到它,你一直饥饿,才有动力用毕生的生命,像机器一样永不停歇地运转,榨干自己,去换取别人推销给你的“幸福”介质。
我在某一天坚定了我想要的生活,理解了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病痛和内心的无困扰之后,那些我曾经认为重要的东西,那些试图绑架我的人和观念,突然就对我没有任何力 量了。
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到什么对你这一生最重要,定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选择适合自己、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

八、警惕内心的“羞耻感”,活成一个主体而非客体

中国女性通常有强烈的性羞耻感,性平等意识差,与男性发生性关系后,会产生“吃亏”的想法,容易产生精神上的投靠、身体归属感等弱者心理,这些都是千百年来男权社会对女性的道德驯化、耻感熏陶,从源头上来讲都是为了控制。
女性强烈的性羞耻感,所有的耻感文化都是对女性驯化的一部分,是男权社会千百年来对女性思想上的规训与控制。通过拔高女性的道德标准,提高警戒线,在长期的刺激下,女性自然而然会在头脑中建立“圣母”条律,从而进行自我 约束。甚至有一些“自我审查”做得十分到位的女性,积极地帮助男权社会监督其他女性,她们是推广“性羞耻”理念的中坚力量。对女人指指点点,指责女人有伤风化的,永远都是女人,尤其是在农村。
如果女性爱钱,以自己为优先,凡事为自己考虑,懂得为自己争取利益,那怎么乖乖地为哥哥、弟弟、丈夫、孩子牺牲呢?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父母从没有把女孩当作一个独立的主体去培养,很少鼓励女性跟男性一样,追求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或某个领域的卓越,鼓励她以自己为中心,全方位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很多女性从小就被当作一个要结婚生子、为家庭奉献、为他人牺牲的客体来培养,是一个全面为主体服务的形象。现在很多父母花了几十万、上百万元送女儿读书、留学,培养各种爱好,学习艺术,目的竟然是希望女儿将来嫁个好男人?
一旦了解了千百年来女性的思想规训是怎么产生与形成的,种种沉重的羞耻感是怎样灌输和影响我们的,我们就可以像一头被细铁链拴住的大象一样,抬起脚,扯断那些精神枷锁,光明正大地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做一个以自己的利益为优先的人,认清那些试图用道德绑架你的人的自私 嘴脸。
去和男性一样,活成一个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人生。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不是谁的配角,女性可以跟男性一样,创造卓越的社会价值,实现自我,赋予自己的生命更崇高的意义。

九、是谁把婚姻、爱情和买房“捆绑销售”?

社会也是同样的做法,为了自身发展,或者说是出于既得利益者的需要,必须让社会大众参与到它制定的游戏规则中来,这样才能获利。一个家庭单位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单身,因为结婚就要买房子,生孩子就要支付教育成本,很多人还要买学区房。基本上一旦结婚生子,你在这个游戏中就自动升级成VIP,各种规则环环相扣,你身处其中轻易脱不了身,你是最理想稳定的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螺丝钉。这就是社会给单身男女压力的动力之源。
前面说到结婚就要买房子,相信很多人都发自内心地认同“结婚就要买房”这个观念,其实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营销案例,把房子和婚恋挂钩,搭配在一起营销。因为爱情人人向往,和爱情绑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放松警惕。
个别企业为了吸引你加入这个游戏,获取利益,而大肆宣传,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把你往这条路上拉,先影响你的父母,再影响你周围的人,再由他们影响你。
为什么身边这么多人活得那么累?因为他们是这些观念的认同者、执行者,但又不具备消费这些观念的能力。加上这些观念不是他们内心主动生发出来的,而是被动植入、被迫承受的,因此,他们活得既累又压抑,不敢辞职,不敢生病,毫无生活质量可言。
恋爱的目的从来都是付出爱、获得爱,感受亲密关系带来的快乐,而不应该是结婚。结婚只是恋爱自然而然的结果,那些给你灌输“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的人才是真正的“流氓”。他们的终极目的就是从源头控制约会成本,每一项付出都需要阶段性的回报,而所有时间、精力、金钱上的付出都是为了结婚这个结果。
婚姻制度的产生是为了保护财产、保护私有制,婚姻是一种经济行为。只有夫妻双方可以共同承担生活风险,创造价值,保障各自利益最大化,婚姻对你才有价值。很多女孩觉得结婚只要有喜欢和爱就可以了,一些善于精神控制的男性也总是用爱进行道德绑架,给女方“画大饼”。吃下这个大饼的女性大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十、摆脱容貌焦虑

强势文化的话语权

人类社会的规则都是强者制定的,谁强,谁就有话语权,谁就有权力制定规则、引领大众。为什么我们看好莱坞而不是宝莱坞电影?为什么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而葡萄牙语不是?这就是强势文化的话语权。人类本性慕强,向强者和强势文化靠拢是一种本能。很多时候,男性作为强势的一方,扮演着主导、引领的角色。在当下的社会中,女性关键岗位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千百年来,女性外表美的标准都是由男性审美决定的。唐明皇喜欢丰满的杨玉环,唐朝的女性就以丰满为美;“楚王好细腰”,当时的女性就以瘦为美,以致“宫中多饿死”。从20世纪80年代“两条辫子粗又长”的小芳,到当下对美女“白幼瘦”、清纯脸或网红脸的定义,都是主流男性审美下的标准。
很多女性因为达不到这个标准,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因为在男权社会,如果一个女性的外表符合主流男性的审美,那么她在获取生存资源,比如找对象、找工作时,就必定占据优势,或者因为更受欢迎而获得一些额外资源,比如受男性欢迎的女主播获得的打赏更多。所以女性的容貌焦虑,本质上和年龄焦虑一样,其根源都是对生存资源、生存能力的焦虑,是对自身价值不确定的焦虑。一个男女相对平等、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相比外貌,人们会更多地注重个人魅力。

精神世界丰富之人更注重精神的交流

精神世界越丰富的人,越注重精神世界的交流,而精神越贫瘠,审美标准就越单一,就越追求感官上的刺激。从当下男性的择偶观上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真正有知识、思想进步的男性,相比女性的外貌,更看重女性的个人能力、个人魅力、兴趣爱好,以及两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否能产生共鸣。而底层男性则更加看重女性的外貌,以及跟生育能力挂钩的年龄。

容貌焦虑的根源是对个人价值的焦虑

容貌焦虑的根源还是生存能力和个人价值的焦虑,想要摆脱这个焦虑,只有从源头上磨炼生存能力,努力挖掘并实现个人价值。这虽然是一条艰难的路,却是最踏实、靠谱的一条路。希望广大女性能从各种社会“洗脑”话术中超脱出来,去定义自己的美。你有容貌焦虑,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品尝到自信和魅力的味道。等你成长为一个自信积极、充满个人魅力的女性,你就会像个小太阳一样,走到哪里都闪闪发光。

年轻人没自信很正常,正视它,突破它

首先你才20出头,年轻的时候没自信是很正常的,就跟年轻时候的迷茫一样。这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慌乱的,若你哪天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内心稳如“老狗”的时候,你就老了。成长是一个过程,你要给自己一些时间。你内心的自卑、焦虑,表示你有成长的渴望,你想有所突破、改变,成为想成为的人,这是积极正面的情绪,你要学会正视它,然后再用实际行动去改变。

如何获取自信?自信来自经验。

请多去探索这个世界,对生活保持好奇心,去做那些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即使失败也没关系,你一样可以从失败中收获经验,收获下一次尝试的信心。在众多尝试、体验的事情中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件事,找到你的热情所在,然后坚定地钻研下去,用时间去积累,你在这件事上收获的经验越多,这件事就会反馈给你越多的自信。
如果你整天无所事事,生活一成不变,对生活毫无好奇心,有什么想法自己就先否定,想做的事放在脑子里发霉,还没开始就在前方预设障碍,凭空想象出困难,怕这个人嘲笑,怕那个人轻视,从不敢跨出舒适区,没有任何行动,那你从哪里积累经验呢?你的自信从哪里获取呢,空气里吗?
你的产品、你的工作态度是筛选到优质客户的唯一路径,尽全力把事情做好永远都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十一、“爱自己”的真正含义

当下很多女孩子对“爱自己”好像有什么误解,“爱自己”并不是指给自己买支口红、买双鞋,用物质来奖励、犒劳自己,这是商家希望的“爱自己”。
真正的“爱自己”,是你懂得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明白你的命运是由生活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选择引领着向前,也同时决定着走向。当你能够把影响你命运走向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被一双双无形的大手推着走,不加抗争地接受被安排的命运时,你才是真正地“爱自己”。
这个世界上,许多成年人的痛苦、焦灼,都是因为活在一个巨型婴儿的躯壳里,逃避成长和责任。成长意味着改变,改变是痛苦的,承担责任也是痛苦的。然而,这是成长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真正的“爱自己”,就是勇敢地为自己的生活作选择,从生活的小事开始独立自主,勇敢地面对选择带来的结果,并勇敢地承担责任,去经历,去成长,努力把命运引领到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你在升级打怪般的快感中不断体验满足、感知强大,就会深深地、不可救药地爱上这样的自己。当你欣赏自己、爱上自己的那一刻,你的生活才算真正开始。

十二、父权社会对生育的讴歌

生育是对母体的消耗

生育是非常消耗母体生命的,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巨大的损耗,而且它带来的很多生理创伤是不可逆的。这就是为什么父权社会对母亲这个角色进行铺天盖地的讴歌赞美,因为不给“母亲”设定一个崇高的价值和意义,女性是不会去做这件事的。
希望男性能真正意识到生育对你的妻子意味着什么,她承受了松弛、脱发、侧切、漏尿、痔疮、乳腺炎、腹直肌分离等巨大的肉体上的痛苦,同时还要承受自我认同低下、产后抑郁等精神上的创伤。
所以,请发自内心地尊重她的生育价值,不要把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积极努力地承担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这样你的爱人为生育做出的牺牲才有意义和价值,你也会收获一个温暖、快乐的伴侣和一个积极、健康的孩子母亲。

依靠外界力量让女性“自愿”生育

一是从思想上麻痹,不停地向女性灌输“你是女人,女人就要生孩子,不生孩子的女人是失败的,就是不下蛋的鸡”等观念;二是利用男性作为规则制定方,制定一些不公平的规则来对女性进行实际控制,其中最显著的方式就是不让女性接受教育。

恋爱、婚姻、生育不再是“一条龙服务”

恋爱、结婚、生育,是三件完全不同的事。并不是你跟这个人恋爱,就一定要跟这个人结婚;跟这个人结婚,就必须跟这个人生孩子。这三件事,你可以当作一件事来做,也完全可以当作三件事来做。……现在很多只谈恋爱不想结婚的女孩,会觉得这样是在耽误对方;结婚后不想生孩子,就会产生道德上的亏欠感。
婚姻制度起源于私有制,是父系社会的产物。在婚姻制度中,女性是天然弱势方。作为弱势的一方,在签婚姻“合同”之前,需要了解一下合同内容,问问自己,能得到什么利益和好处,能有什么保障。如果没有利益和好处,又毫无保障,你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呢?如果只要爱,那谈恋爱就足够了
生育应该是双方在拥有一段非常棒的恋爱和婚姻关系后,在美好的婚姻生活中自然而然做出的决定。婚姻和生育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因为结婚了,所以要生孩子,而是因为结婚了,并且婚姻很幸福,所以有一天双方决定把一个小生命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如果女方觉得当下的婚姻状况不适合生孩子,那么她有权不生孩子,生育决定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女性的权利之一。

最后

在人的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爱自己,把自己变成值得爱的人。遇到真爱并走进婚姻,是人生的奖赏,没遇到,也拥有自己这个爱人。婚姻从来都不是人生目标,爱和被爱才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慧玲《基层女性》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