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隐处的芦墟古镇


五月,天开始渐热,又思念江南古镇五月的天。

探访芦墟老街一直未成行,正好,五一假期受一我未曾谋面的旅行爱好者朋友的邀请,跟河马等一行人相约分乘地铁到芦墟古镇会合游玩。

不用按地形的老方法延小河寻找古镇,在芦墟朋友的引领下,顺着小河,再顺着小镇人流涌动那稀疏足迹,亦步亦趋走入水网密布的古镇深处。

五月的江南小镇,古街绵延,古宅悠悠,沐浴在渐浓的阳光下,给人温馨与暖漾。

小镇建置完整,蜿蜒的小街延着青青的小河两侧铺展开来,葱茏的树木延河而栽,河岸的蔷薇花开得妖艳、蓬松,一会儿探出墙头,一会儿轻吻水波,使小镇显得古朴宁静。但过多的安逸,让小镇多了点沉沉的暮气。

芦墟,顾名思意,就是四周长满了芦苇的的集镇。芦墟小镇,沿河两岸,古树蔽日,小巷、古宅连成一片。小镇很安静。在静谧深处,鸟儿很喧嚣,花儿很躁动。

小镇在春秋时就是吴国水军的驻地,唐朝开始建寺,宋朝在汾湖设巡检司,元朝至正九年芦墟正式设为巡官寨,随着小镇的发展,明朝时建起了泗洲寺桥,檀家桥,太平桥,永福桥等。

到清朝小镇更加繁荣,又有了观音桥,均丰桥,通源桥。清末民国初,由于棉花布业的发展,松江,枫泾,嘉善的棉花,经芦墟,同里送到苏州,于是当时在水路通道上的芦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芦墟变成一个商贾云集的大镇,在临河街道上纷纷建起了跨街楼式廊栅式的楼房,就形成了如今看到的一个亦商亦贸的芦墟古镇。

走入小镇,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清缓的河水中荡漾着长长的绿色水草,温暖的阳光散在斑驳的古宅粉墙上,青色的河边麻石水埠蜿蜒,长满了青翠茂盛的老樟树儿,挂着串串风铃的枫杨树叶,垂在河边,遮盖了小道,也掩了半边的河道,满眼绿色,那绿荫深深的老树相拌了一城古镇的人。

街上,一户寻常人家的院落,一树繁华,欢愉绽放,心中大喜。

走过幽深黝黑的弄堂,看见墙上残存的一个个小方壁龛,想必那里应有盏油灯,为长长的弄堂照明。

感叹多少个春秋岁月里,那点点烛光闪耀着,照亮了小镇几代风雨中晚归人的路。

走过高耸残旧的过街楼,它横跨在小镇的河边小道上,晨起落日中,小镇的人们匆匆走在这古朴斑驳的楼道下,菜摊、点心铺、杂货摊驻足在此,在夏凉冬暖中温暖了一镇的人。

走过凝重质朴的古桥,连接着小镇的两岸,一桥一式,每座桥都有沧桑历史,它贯穿了小镇的整个生命期,至今走在斑驳磨损的石桥板上,看着那被镌刻上了岁月的石狮,小桥不光串起了河的两岸,佛也让人有了穿越历史的感觉。

河上的观音桥,庄重古朴,风韵十足。观音桥,不仅为了渡人,站在桥上,更能一览古街的全貌。

小镇,由于时代变迁,生活在小镇多是老人。他们或悠闲围成一堆,搓着麻将,打着扑克,在生命临近黄昏的安逸中,尽情享受着。也有老人,仨两坐在老宅的门口,刻满沧桑的脸默默凝视着注视着来往的人,偶尔熟人走过,几句家常,会让刀刻般的皱纹舒展开来,那同样糯糯的吴江话语弥漫在小镇午后的阳光里。

未经商业开发的古镇,古宅石街,小桥老人,就这样稀疏平常相生相拌着,一起走入小镇的历史。

芦墟与周边的古镇相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地的名人士绅多住在周边的古村落里,鲜有住在镇里,于是少了许多人文历史故居,究起缘由,还是芦墟的地埋环境决定的,芦墟四周都是湖荡,水面浩淼,因此匪徒湖盗少不了常光临滋扰。

少了名人让小镇少了名气,于是在吴江有了一个大隐于世的古镇,一个隐藏在深闺之中等着人们去探究的古镇。

五月的午后,从南走到北,从东走到西。时光中的芦墟秀雅、恬淡,一瞥、一眸惊艳了时光。

喜欢古镇,喜欢那未商业开发的古镇,几无游人,少了喧哗,只有宁静,只有安逸,如把那让人压抑的那沉沉暮气去掉,那江南人何必去云南的古镇发呆,江南的古镇一样也可让人悠悠渡过慢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光隐处的芦墟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