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存储资源盘活系统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热潮兴起、数字中国建设走向深入,我国大数据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各区域更重视大数据发展与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紧密结合,同时各级政府也都更积极地探索数据驱动的模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向来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但如今传统基础设施日渐饱和,新基建被寄予厚望,其中又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最为根本和必要。

随着互联网与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万事万物都可以被记录并用数据表达,数据从单一内部小数据向多元动态大数据转变。当前,全球数据量仍在飞速增长的阶段。根据国际权威机构 Statista 的统计和预测,2035 年全球数据产生量预计达到 2142ZB,全球数据量即将迎来更大规模的爆发。且文本、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将拥有更高的增长率,在整体数据圈的占比也将持续增加。因此,传统中心化互联网架构亟待改进,需要更先进的互联网基础架构来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利用。

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传统中心化互联网架构下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安全性、成本和融合性三个方面:

安全性:传统中心化存储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有极大的风险,即使进行了异地灾备,在切换主备时仍然大概率导致业务停摆,对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另外,传统中心化存储复杂的配置也导致了很多安全问题,商业管理和IT咨询服务商Booz Allen Hamilton公司首席技术专家David Horne说:“到目前为止,存储安全最主要的问题是配置错误。

成本:中心化数据存储依赖于 IDC 机房,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集中存储的硬件成本急剧上升。在中心化存储的协议中,用户之间没有交互,大量用户访问和下载文件是对服务器处理能力和带宽的极大挑战。数据量增加必然导致现有存储资源不足,在加上2022年整体电费上调,采购、上架新设备必然是一笔不菲的投入。

融合性:以新能源、区块链、边缘计算为例,传统中心化存储对新领域的适应程度不高,其架构难以与外部融合。大部分新兴能源其受限于自然环境、能源供给不稳定等天然短板以及行业需求突增与供应短板的矛盾关系的限制,传统的中心化存储架构要求能源供给稳定充足,面临着更低能耗、更强健壮性等新的挑战。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传统中心化存储无法解决其如何在链上存储大量数据的问题。全球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推动云存储市场的快速发展,边缘云计算和小型数据中心成为行业趋势,而传统的中心化存储无论是在技术架构还是商业模式上都不适合。

存储资源盘活系统是纯软件的存储控制器,能够安装在任意Linux服务器上,可以把各服务器中分散的磁盘整合成高性能的存储资源池,它可以完美解决上述传统中心化存储存在的诸多问题:

安全性:存储资源盘活系统将文件打碎成若干数据块并进行分布式存储,具有良好的防篡改作用。整个存储网络中存在多个备份,也可以设置纠删码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战争、自然灾害等外在原因造成的中心数据丢失,有助于提高长期数据保存的安全性。另外,存储资源盘活系统解压后只需几个命令行就可以完成配置,还搭配有直观的图形化界面,最大可能避免了因配置错误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成本:存储资源盘活系统不影响现有业务的运行的同时将闲置存储资源予以整合,帮用户把现有服务器集群中存储资源利用率不高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形成统一存储资源池。可以通过标准 iSCSI 协议为上层应用提供虚拟 Target 和逻辑卷,提供分布式块存储服务并可被灵活调度、分配、使用。简单来说就是挑出磁盘中的“闲人”,将其改造成“精兵”向上方提供,充分利用用户存储空间和带宽资源,大幅降低存储和带宽成本。

融合性:存储资源盘活系统是天生面向混沌环境设计的产品,可对抗能源供给不稳定的导致网络不稳定、电压电流不稳定等弱网弱电场景。当遇到因断电等极端条件导致的服务器宕机情况时,存储资源盘活系统可以在供电恢复服务器重启后,无缝恢复至断电前的运行状态,具备可靠的自愈能力。对于网络,电路不稳定的环境,存储资源盘活系统可将数据从客户端直接写入磁盘,规避因数据写入内存但未写入磁盘时断电后引发的数据丢失事故。因此可以在新能源、边缘机房等非标准环境下提供稳定服务。对于区块链这种去中心化场景,将存储资源盘活系统部署在包含LevelDB数据库的服务器上并分配较多带宽,将区块数据设置为各个target,以便动态扩展。

当然,现有的中心化存储解决方案依旧是主流,而存储资源盘活系统也可以与传统方案相结合:一方面,对数据进行分布式备份保存,使数据更接近边缘侧,同时避免数据的物理损坏和人为篡改;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程度的集中存储和集中管理来降低系统运维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可以想见,存储资源盘活系统将逐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存储资源盘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