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功能戳穿的真相:成人世界里,无须分道扬镳只须体面告别

作者 | 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青云计划外部评审团成员。分享成长故事,一起在不确定的年代成为更好的自己!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瑞希

这几天,朋友圈沸腾了,微信发布最新版本。改版后的微信有一个新功能——“仅聊天”。只要你在朋友权限里选择“仅聊天”,你的世界和那个人便只剩下聊天。你不需要刻意去屏蔽TA,今后TA再也看不到你朋友圈的任何内容。

这意味着,你对TA关上了友谊之门,除了必要的对话,不想和TA有更多关联。

狠吗?但这波操作却收获了一片叫好——无效社交不如独处。

01

真正的聪明人不做无效社交

网上有个段子:“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整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这个段子想表达的观点很简单:拒绝无效社交。

今年12月上旬和几个朋友聚会,一个朋友感慨:“今年最大的收获,是拒绝无效社交。”一番话,引发我们的感慨。

社交作为一个中性词,是指人们之间的交际往来。而无效社交是指在这种往来中,无法给你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或物质上的收获。

实际上,很多人都被无效社交困扰过。参加一个饭局,收了一堆名片;买个线上课,进入社群,被人加了一圈微信……朋友圈里没朋友,通讯录里躺着一堆转身就忘的陌生人。

不过,这还算好的。

最尴尬的是,明明不太熟的人,却装熟找你办事儿。

我有个同学May是心理咨询师,业主群里的几个邻居知道她的职业后就加了她微信,之后May总能收到邻居们的咨询信息。

May的付费咨询价格不菲,考虑到都是邻居,有些线上能解答的问题她就没向邻居们收费。

有一次,一个邻居介绍自己的亲戚加她微信,对方表明来意后,May介绍了一下服务项目以及收费标准。

隔天,May收到了邻居的微信。邻居说,亲戚遇到点困难,求May帮帮忙。末了还加了一句:“都不是外人。”话里话外,想做免费咨询。

May莫名其妙,这也太不拿自己当外人了,心理咨询是我的工作,难道你工作不要工资吗?

我还遇到过更奇葩的。

经人介绍我认识了一个做装修的老大哥,共同吃过两次饭,虽然最后装修的合作没谈成,但因为有中间人的关系,所以逢年过年彼此都会发个祝福的微信。

有次他突然问我借钱,“妹妹,哥老家亲属遇到点急事儿,你嫂子那边钱抠得紧,借我三万块应应急。”

找我借钱?吃过两次饭我们就很熟了?

从小我妈就教育我,要和别人搞好关系。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有些人际关系会让人觉得心很累。

一段好的人际关系本质上利益交换。注意,我说的利益交换不是赤裸裸的物质交换,而是彼此都有获得感。比如,和某些人在一起时,我们感受到的情感愉悦和心灵满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普遍认识到,没必要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于是人们开始做减法,最终,把那些值得真心托付的人留在了生命里

02

决定你社交质量的是“强关系”

社会心理学领域有一项研究:一个人的一生中,同时交往的朋友数量极限,大概是10个、30个、60个。

“10个”的意思是,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借钱时,愿意借钱给你的人不会超过10个。这10个人包括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

“30个”的意思是,你有事没事会发个信息、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的朋友。

“60个”的意思是,你因为某事认识了一个人,你们有彼此的联系方式,对对方还有印象,但没什么事慢慢就不再关系了。

60个人, 就是我们常说的“弱关系”,由于亲密程度低,互惠交换少,这种关系的作用多半仅限于传递信息。

30个人,介于弱关系和强关系之间,这种关系的作用是,时不时地互惠交换,办点小事儿。

10个人,是人际关系中的“强关系”。即: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的人际关系。

美国华裔社会学家边燕杰教授曾经提出过强关系假设。边燕杰教授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强关系社会。

在中国,想要办成事,靠的不是弱关系所获得的信息的广度与多样性,而是强关系所能给予的确定而有力的帮助。

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知乎上有个问题:好的关系是怎样的?

高赞的答案:就是你和他在一起,不用刻意寻找话题,只要陪伴就有安全感,再无聊的小事,你们之间对一个眼神,都能找到里面的乐趣。

强关系中的安全感和乐趣,决定了你的社交质量。

03

成年人的世界里

无须分道扬镳,只须体面地告别

有个来访者跟我抱怨,奔三的年纪,终于要结婚了。她想向一个大学室友分享自己的喜悦,消息发过去,却发现自己已被拉黑。

她委屈的不行。

上一次见到那个室友,还是在三年前的同学聚会上。之后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她们再也没有见过面。近两年来,连微信互动都很少。我理解她的苦楚,也体谅她室友的渐行渐远。

我的一个老同事,我们在同一个城市,却有十年没见过面了。以前在QQ上偶尔互动,后来加了微信,就这样静静躺在彼此朋友圈好几年。

前些天,她想来我工作室叙叙旧,我客套地拒绝了。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我不愿意把时间分给那些几乎形同陌路的人。

很多人认为:我见或不见,关系就在那里,TA是我的老铁、闺蜜。殊不知,关系是最需要经营的。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一段疏于打理的人际关系,总有人选择先逃离。

有时,TA离开的声音很大,“嘭”地一声关上门,你会听到心碎的声音。

有时,TA悄无声息地离开,为你保留一个“仅聊天”对话框,那是成年人在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告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新功能戳穿的真相:成人世界里,无须分道扬镳只须体面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