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中的火龙

齐帆齐微课打卡

日更千字文,第46篇,2857字,累计100289字。


瓷瓮瓶  网图侵删
01  取暖方式各有不同

童年的时候,回山东老家探亲,都是在寒冬腊月。主要为了陪奶奶和姥姥过春节,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

冬天的山东老家,室内是没有取暖设施的,奶奶总是用一个大海碗般大的瓷瓮瓶,装上火炭,盖上盖子给我们捂手。

晚上睡觉的时候放在被窝里,蹬在脚上捂脚。等到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瓮瓶里的炭火烧没了,就变凉了,奶奶会再续一块新燃着的炭火。

南方人的冬天,是用汤婆子取暖的,就是在瓷瓶里灌上开水。坐在那里学习时,捂在手里或踩在脚下。

也有用玻璃瓶子灌上热水,包上几层旧毛巾,充当瓷瓮瓶或汤婆子取暖的。

还有的家里养猫狗,养猪马牛羊,养鸡鸭鹅的,人们和它们靠在一起取暖,对恶臭难闻的气味儿,早已经习以为常。

02  东北家庭的火龙
火龙土炕  网图侵删

东北的冬天,家家户户主要是靠火龙取暖。就是用土坯或砖头,垒成一米高、半米宽的空心长方体。

火龙呈U型或直线型,一头连着锅灶,另一头经过木板床下和火炕,延伸到烟囱。

办公场所一般都是沿墙直通烟囱而砌,在红砖外面抹上水泥,人们可以坐在上面,热乎乎的侃大山。家庭住宅的,根据各人喜好,有直线型,也有U型的。

初冬、初春不太冷的季节,用锅灶做饭的余火,通过火龙奔向烟囱。火龙上面,可以烤着我们湿漉漉的棉鞋、棉手套。

第二天早上,穿上热乎乎的棉鞋,戴上暖乎乎的棉手套,走在上学的路上非常温暖。如果忘记烤了,湿冷的棉鞋和手套会让我们手脚冰凉,难受无比。

严冬气温骤降的时候,就要点起火炉,通过火炉连起的火龙,浓浓的暖意,充满整个房间,伴随着我们,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我们常常把饭桌靠近火龙,一手摸着火龙,一手写着作业。有时冻脚了,就蹬在火龙上。

我们上学走了,妈妈会拿一个木质方盘,上面放上生葵花籽、面瓜籽、还有花生。放到火龙上面烤,等到我们放学回来,就能吃到香喷喷的烤瓜子和花生了。现在想起来还满嘴生津,直流口水呐。

03  值日生烧火龙
土炉子 网图侵删

我们学校的每个教室,都有一个大火龙。是接在门口砖砌的火炉后面的,贴着窗台下面,围着教室转半圈,最后通到教室后墙中间的烟囱里。

我们每个教室,一般是四列双人桌,每周按顺时针循环一次。每次轮到挨着火龙坐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妈妈温暖的手,抚摸着你冰凉的小手。

获得这种温暖,是要付出我们的辛苦和劳动的。每天早上五点多,都会有四名值日生,从家里抱着劈好的柴火,到教室里生炉火。

冬天晴天的时候,生炉子会很顺利,炉火会很旺。这样值日生会很省事,也很幸福。同学们都盼着这样的天气,值日生炉子。

但是冬天东北的早晨,大多数时候气压低,室内寒冷,燃着的炉子总是冒青烟。我们把教室的门打开,烟放出去了,热气也放出去了。

放完烟关好门,我们开始擦桌子上厚厚的灰,抖落满头满身的烟灰。给炉内再添满柴火,我们锁好门就回家吃饭了。

回到家洗干净脸上和鼻孔里的烟灰,吃过饭就急忙奔向学校。一整天,值日生都要负责往炉子里面添柴火,保持火龙烫手,室内温度达到20多度,确保大家上课不冻手、冻脚。

下课了,同学们都爱坐在火龙上烤火取暖。即使嬉笑打闹,屁股也不离开火龙。

如果阴天,用湿柴火点炉子,即使上课的铃声响了,炉子也没烧热,屋子里都是呛人的青烟。上课的时候就会传来不停地咳嗽声,不停地搓手和跺脚地声音。

一堂课下来,老师和同学们每人的两个鼻孔都是黑黑的,脸灰呛呛的。特别是在黑板上答题的同学,沾着白色粉笔沫的手,蹭了有烟灰的脸,就像漫画里的小丑。

引得师生哈哈大笑,我们的欢笑,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抹淡淡的亮色。

松明子  网图侵删
04  松明子

记得我和同学当值日生的时候,天蒙蒙亮,我们就抱着柴火,来到教室。戴好围巾捂严嘴,一人手握刮板,先把炉子里的灰掏出来,装进一个柳条框。

两人抬着满筐的灰,扔到学校公共厕所,一是消毒,二是沤肥。另一人开始生炉子。

先交叉放入几块细木柴,再点燃两三块拇指大小的松明子,放进细木柴里。待燃着后,再逐步放入粗一些的木柴。

炉火带着“啪啪”的响声,欢快地跳跃着,燃烧起来了。如果炉火一直不旺,我们就多添几块松明子。

说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松明子了。

一般的松明子是松树枯死后,继而老化腐蚀后,松树的油脂渗透于木质之中。

经过长时间的地质时期,饱受水蒸汽的侵蚀,其油脂聚合部分与木绺丝相互交融,形成浑然一体的物质结构物质(来自百度盛世文玩的介绍)。

采集松明子也是需要缘分的。在东北冬天伐木季节,伐木工人经常能够碰到松明子。一般人家都会委托他们,他们总是豪爽地帮助扛回来。

接到松明子的人家,就用家中的好菜、好饭、好酒,热情的款待他们。

有的松明子,是长在松树体上的,人们叫它活松明子,它油光明亮, 有夜光功能,伐木工人戏称它是“大森林的夜明珠”。

现在的松明子,成了做珠串儿的上等原料,一个珠串儿能卖到好几千元。一块优等的千八百斤重的松明子,居然可以卖到好几万元。

当年我们用松明子生火,浪费了多少贵重的资源呀,现在想起来好生心疼。

05  煤气中毒
网图侵删

老师宿舍的火龙,是柴火和煤结合烧的,这样可以省柴火也省煤。

晚上睡觉前,在炉火上压一层厚厚的煤屑,这样就不用半夜起来添柴、添煤,也不用担心炉火灭了

冬天窗户封的非常严实,屋里火龙滚烫,室内的温度很是舒服,但也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我们学校老师和学生宿舍是一栋房并排四个房间。中间的两间是女老师和女学生,两边的两间是男老师和男学生。林场安排了烧炉工,统一烧炉子。

一天晚上半夜,女老师宿舍传来“嘤嘤”的哭泣声,惊醒了隔壁女生宿舍的学生。她们穿好衣服来到门外,使劲儿敲女老师房门和窗户,不停地喊着:“老师,老师。”

女生的喊叫惊醒了隔间的男老师和男学生,他们一起敲门喊着。女老师宿舍只传出哭泣声,就是没有人开门。

男老师当机立断踹开了房门, 只见两名女老师,一个趴在门口地上哭泣,一个昏迷在床上。

其中一名老师说:“不好,是煤气中毒!快打开窗户通风!赶紧掐人中!”

幸好两名女老师,因为发现的及时,只是轻度中毒,很快清醒过来了。但是煤气中毒这件事,给我们所有的师生敲醒了警钟。

06  火龙的黯然退出
网图侵删

后来学校的平房教室,水泥地板下面,都挖一个非常大的方窖,压实蓄满的柴草。冬天的时候点燃柴草,封严窖盖。

整个冬天,老师和孩子们的手脚再也没有冻疮了,每天都温暖如春,既没有烟灰,也不用值日生起早生炉子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现在的东北、中原、甚至南方一些地区,冬天都是集中供热了。没有集中供热的地方,很多家庭自己也装上了安全的燃气供热暖气。

既温暖舒适, 又干净清爽。再也不用担心挨冻了 ;也不用起早做值日生,点炉子烧火龙了;更不用担心煤气中毒了。

每年秋冬和冬春停暖比较寒凉的日子,人们有了热水袋,暖手宝,电暖器,电热毯,空调等取暖设施。

整个冬天,大人们坐在明亮的办公室敲打着键盘;孩子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认真听课,书写着作业;老人们围在舒适的活动室里,打着麻将,下着象棋……

告别了寒冷的痛楚,生活在了窗明几净,温暖如春的好日子里,睡着觉都能笑醒。

现在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火龙是什么了。火龙取暖,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它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火龙也成了我童年中最温暖的记忆,最难忘的记忆。

网图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记忆中的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