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配的婚姻不是门第相仿而是三观相容

«双面胶»的剧情大概太过真实而让人不忍卒观。

很多人都说胡丽娟生活的分水岭是公婆的入住,因为公婆的到来,改变了小夫妻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不断地制造矛盾,最后导致两个家庭的不幸。

有人说,如果不是双方老人的掺和,李亚平和胡丽娟还是幸福的,在上海那样的大都市,两个年轻人,好房好工作,有爱情有奔头,白首携老不是难事。但其实,这种幸福注定只是一时的表象不会长久,因为媳妇和公婆以及亲家终归要见面,愚孝的儿子终归要接老人来上海住,媳妇终归不是女儿,公婆终归不是父母.......最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只有越来越多的不满而不是理解。

作为夹杂在父母与媳妇之间的男人,原本只要站在天平中央,同一方保持亲情,一方保鲜爱情,便可两相无事,安然自得,可他偏要将两方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人放在一个空间里,又任由感情的天平偏向一方,直至自己心力交瘁,婆媳双方站到完全对立面,母亲和媳妇,这两个都想依靠他的女人,最后都对他感到了失望。

或许,因为他终归不是上海男人而是北方男人,所以他骨子里想要的是长久享受母亲般的体贴照顾,而不是长久地体贴照顾另一个女人。

胡丽娟终归是一个上海女人,希望自己的丈夫像她父亲对待她母亲那样,温柔体贴,唯命是从,可笑的是,她选择李亚平的理由正是因为他不是那样的男人,那种她在小胡同里看透的上海小男人。

李亚平没有娶像他母亲一样的女人,胡丽娟没有嫁给像他父亲一样的男人,生活告诉他们,错了。

他们的婚姻没有敌过两个家庭的算计和侵蚀。

嘴恶心善的胡丽娟不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孝顺上进的李亚平也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丈夫。两个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环境的人组合成家庭,想仅仅依靠爱情来解决两个家庭金钱,观念,行为方式等等问题,实在是有些不自量力。胡丽娟对李亚平"扶贫"式的爱情终于消磨殆尽后,惹来了李亚平的毒打,那一刻,她也应该明白了,李亚平对她那点带有"利用"意味的爱情随着金钱纠纷的爆发和公公的死早已走到了尽头。

媳妇,在男方家人的眼里,终归不过是伺候丈夫,延续香火,为夫家做贡献的人。但胡丽娟不是,也不愿成为那样的女人。所以,她不能被男方家庭所容。

胡丽娟的同事兼闺蜜,蔡姐安慰胡丽娟说,她与李亚平其实挺般配的,男方不是豪门贵族,女的也不是千金小姐,学历相当,相貌登对,又都年轻,还是自由恋爱有感情基础,挺合适的一对。可是这种般配不过是外人眼里的考量,三观的不容让那些外表的"般配"变得毫无意义,达不到心理的预期只会是失望。失望多了,就会意识到错误,当错误超过容忍底限,就成为了恨。

因为恨,最后酿成了悲剧。

你可能感兴趣的:(般配的婚姻不是门第相仿而是三观相容)